不管是古代,还是近现代,后勤对于战争的成败至关重要,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争年代,我军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后勤将领,这些革命前辈精打细算,保持一尘不染的本色,为共和国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周玉成便是其中一位,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下开国中将周玉成的故事。
周玉成是湖南祁阳人,生于1904年。
周玉成来自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2岁那一年,周玉成进入私塾读了一年书,因父亲患病被迫辍学,到宁远县的一家药铺当学徒工,药铺的生意也不太景气,不得已之下,周玉成只得回家务农。
进入到二十年代,革命浪潮风起云涌,为了挣钱养家,周玉成进入湘军湖南江道区卫队连当兵,先后担任班长、排长、连长等职务,因与上司不和,转投湖南陆军第2师从事军需工作。
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进行北伐战争,周玉成所在部队编入国民革命军第8军第1师,当时有一位共产党人被派到该师做政治工作,名叫段德昌,在段德昌的影响下,周玉成接触到马克思主义,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是真正为穷苦大众谋幸福的真谛,于是在1928年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
当时,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向共产党人举起了屠刀,在这种背景下,我党发动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比如说彭德怀、滕代远领导的平江起义,周玉成便是平江起义队伍中的一员,平江起义后,周玉成随红五军上了井冈山,参加了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巩固扩大湘鄂赣苏区的斗争。
从1930年起,周玉成开始做后勤工作,担任红3军团第6师供给部部长、军团供给部部长等职务,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斗争,并在1934年随中央红军进行了长征,长征途中,周玉成带领供给部战士为前线将士筹集粮食,自己带头减少口粮,与战士们共吃野菜。湘江战役后,他因饥饿过度而病倒,醒来后仍坚持将彭德怀送给他的苞谷球送到炊事班。
周玉成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影响了很多人,正是凭借这种精神,红军才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到达陕北后,周玉成被任命为陕甘军区供给部部长兼红29军供给部部长。
抗日战争时期,周玉成先后担任八路军总指挥部兵站部副部长、八路军前方指挥部供给部部长、八路军后勤部供给部部长等职务,长期参与领导八路军的物资供应、生产自救和反“扫荡”作战的后勤保障工作,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周玉成又担任了晋冀鲁豫军区后勤部副部长、中央军委总后勤部驻南线司令部副司令员等职务,参与淮海战役和南下部队的物资供应工作,在党的领导下,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周玉成继续在后勤系统工作,担任总后勤部油料部部长、沈阳军区后勤部部长、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副部长等职务,并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成为开国中将。
虽然身居高位,但周玉成仍然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比如说在回家乡时,周玉成拒绝乡亲们为他举行的迎接仪式,并用自己的积蓄购买卡车支持家乡经济建设,调任总后勤部副部长后,周玉成将公家配给的物品全部上交,坚持乘坐旧车,不申请换新车。
有一次,周玉成老家的侄子进城看望他,侄子说:
“叔叔,我想要当兵,当兵就能吃饱饭。”
周玉成严肃地说:
“你这个思想不对,当兵是为了保家卫国,绝不是为了不饿肚子。而且你真要投军报国,也不能通过我,我不能讲话。”
第二天,周玉成便将侄子送回了家,多年后,侄子终于明白了叔叔的良苦用心,始终以叔叔作为榜样。
1965年,因身体状况不佳,周玉成主动申请离休,于1971年12月在西安病逝,在这里,向这位为我国后勤事业奉献了35个春秋的老将军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