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兵与良将之间的鸿沟,难以跨越。

从一个战士到将军的路,很漫长。

这段遥远的距离有生命和时光的交响曲,也有青春与激情的协奏曲。

在军营中,一个军人要面临的敌人除了战场上的强手外,还有两个,一个是单调枯燥的寂寞,另一个就是怯弱的自己。

如果克服了内心的恐惧,渐而达到了无畏的地步,那么这样的士兵便可以突出重围,挺身而出,做成在自己生命中的熠熠生辉的英雄。



01 不辱使命

从普通士兵到少将的打磨记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中部偏东浅山区地带,位于县境东南部,有个叫做镇东乡的地方,这里距离巴彦县城区有数十里路,再往东就是木兰县地界了。

一条名为少凌河的河流经而过,这里曾经在清朝时期有围猎垦荒的悠久历史,更因军事地位重要并且有镇守东荒之誉而得名。

物产丰饶、人杰地灵的这里,是孕育英雄儿女的福地。

当然,一位共和国中将从这里诞生并最终走向军营。

一九四0年十一月的一个寒冷冬天,傅秉耀出生在当时的巴彦县临城乡后鞑子营屯(后划归属于镇东乡)的一户农家。

生下来后,他就感受到了东北气候的严寒。



小时候,他们刚开始处于一种被动生活的状态,过着压抑的日子。

后来,东北得到解放后,人们总算迎来了好日子。

十多岁的时候,傅秉耀也念了一些书,认得了一些汉字、拼音,还接受了新的进步思潮——红色的革命思想。

18岁那年,也就是一九五九年二月。

在寒春还冻的时候,这名身体素质过硬的青年离乡别家,雄赳赳气昂昂地跨步进了解放军部队,当时未满19岁的他如愿成为了一名令父母骄傲的人民子弟兵。

参军后,身为新兵的他起初来到了距家800多公里的辽宁省营口市下辖的大石桥市服役。

在部队这座大熔炉里,他经受住了各种严格的军事训练,不仅得到了部队的专门培养,他的意志力、执行力在摔、爬、滚、打中也获得了提升。



2年后,他由于在各方面创先争优业绩突出,被吸纳加入了党组织。

最开始,他在陆军部队某部基层连队里,从一众战士中脱颖而出,当上了班长。

班长只是他的起点,因为他那从不怕苦、从不服输的性格,在各种比试、竞赛中得以充分展现,而其浓烈的好胜心更是得到了极大的迸发。

时势成就英杰。

他当兵的时候,遇到了难得的机遇。由于扎实的素质和良好的基础,他具备了抓住机遇的条件。

进入部队的第五个年头末尾的时候,那年一月,军委号召学习郭兴福教学方法,伴随而来的就是全军大练兵大比武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这个名场面当然容易出人才,而傅秉耀无疑就是难得的好苗子。

因为在当时,他经过自己几年下来的苦练本领,勤下功夫,具备了挑战强手的火候。

于是,这位训练尖子兵,在层层比练中逐渐成为闻名部队的特等神枪手、投弹能手、刺杀能手,并跻身为全军的“三大能手”之一。



可以肯定的是,正是他凭借个人实力焕发出来的的耀眼光芒,为其之后步入部队管理赛道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后来的十多年间,他一步一步脚印地稳健成长,先后做上某排排长、当上某连参谋、干上某连连长、担任某营的副营长,再随后从营级干部跃升为团级干部,历任某师的作训科副科长、科长和某团团长。

在以后的军旅时光中,他的英姿风采继续飞扬,任职也从116师347团团长被提拔任职某师的副师长、师长,之后担任某军的副参谋长。

当上某军的副参谋长后,这名优秀的军人迎来了一个更好的契机。

这个机遇就使他所在的第39军进行整编。

这支劲旅被誉为“常胜军”,是我军赫赫有名的王牌军之一。

一九八四年,打过抗战和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以及抗美援朝战争、有着红色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的第39军改编成第39集团军,军部驻地在辽宁省辽阳市境内。



第二年的酷夏,也就是一九八五年八月,傅秉耀接受命令,由副参谋长(正师级别)跳过参谋长或副军长而直接担任陆军第39集团军的军长(正军级),破格从无衔大校转身为无衔军长,成为了一名高级指挥员和“常胜军”的领军人。

这一任职在当时大裁军的背景下,显得极为少见,并且难能可贵。

后来,军衔问题被全军提上日程。

一九八八年九月,这在农村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在部队也是军官们得到检阅而有所获益的季节。

当月,这位任职时间已有三年有余的军长,被上级授予少将军衔,成为了一名精神焕发的陆军少将,时年47岁。

此时的他正值盛年,正是大有作为的好年纪。

而他也不负众望,率领所部漂亮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部队交予的任务。



02 不负厚望

从有为少将到中将的成长记

当上将军后,傅秉耀始终不改本色,继续保持着积极争先上进的斗志和风格。

后来,他调离了第39集团军,到了祖国的西部边陲,接受更大的挑战。

一九九0年夏天,这年六月,傅秉耀调任新疆军区,担任副司令员,开始率部肩负着保卫祖国边防的使命。

不久之后,他又荣任该军区的第一副司令员职务,身上的担子也更重了。

但是,他能摆正好自己的位置,很快干得更加出色。

两年多后,时间指向一九九二年的十月。

在一个金秋灿烂的日子里,他在事业上继续前进,受命出任兰州军区的副司令员,同时兼任新疆军区的司令员职务,由此迈进了大军区副职领导阵营。

仅仅一年多以后,即一九九四年七月,我军再次举行授衔仪式,傅秉耀由少将晋升为中将军衔。



这一年,他是53岁,尚未满54岁。

在他56岁的时候,那年阳春三月的一天,他奉命离开服役将近七年的新疆热土,来到四川这个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地方,被调到成都军区,担任副司令员一职,仍然是大军区副职。

在西南的大本营,他干了六年余九个月,一直到年满63岁以后退休。

可以说,他从最初的一个青涩稚嫩的小兵进阶为一位功勋超群的中将的过程中,经历了太多的故事和意外,充满了太多的艰辛和困难,平凡、平淡中。

无论面临多大的艰难险阻,他都是一个信念,排坚克难,顽强拼搏,不断攻破、不懈突破,坚持到底,永不放弃,最终达成目标,取得胜利。



在军营服务将近四十五个春秋,他扎根军队,钻研工作,奉献国防事业,为民平安、为国安宁付出了毕生心血和精力,更重要的是与战友们一道,在我国北方(包括东北、西北广大地区)和西部(包括西北、西南广大地区)构筑起我军强大的“护城河”和“新长城”,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贡献颇多。

退休后,他依然密切关注、关心军队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81岁时,这位奋斗了一辈子的将军不幸离世。

江河含悲,山岳盈泪。

他的功绩值得人们怀念。



(完)

原创版权所有,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复制、抄袭、搬运、改编(包括并不限于图文、视频内容等),违者必究!

参考资料:

网络相关信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