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这件事你一定要处理好,不能让老战友的孩子流落街头,更不能让英雄的后代受了委屈。”
“首长,您放心,陶勇的孩子就是我肖永银的孩子,我一定会处理好,绝不让他们再受委屈。”
这是1967年,许世友和肖永银之间的一段对话。
陶勇
两人谈话中提及的陶勇,是一位久经考验的战士,也是海军的前副司令,更是1955年授衔的开国中将。
然而这样的一位将军,他的孩子为何流落街头?以至于直到许世友亲自出面过问才得以解决?
“拼命三郎”陶勇
陶勇本不叫陶勇,而是叫“张道庸”,之所以改名为陶勇,还是陈毅和粟裕两位领导为他亲自选的。
那是在1939年的7月,彼时抗日战争已经爆发两年,担任新四军第二支队4团团长的张道庸正率领部队与日军作战。
当日军进入包围圈后,张道庸一马当先,扛着一挺机枪疯狂扫射,顿时成片的日寇倒在他的枪下。
子弹射完后,张道庸手持尖刀,毫不犹豫地冲上前和日寇近身拼杀,过程中,张道庸宛若常山子龙,一个又一个日寇被他手刃。
毫无疑问,这场胜利由张道庸收下,当消息传到时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副司令粟裕的耳中时,粟裕不由地笑骂:“好一个拼命三郎啊!”
鉴于张道庸的战绩和作风,新四军方面决定让他负责北上的重担。
临行前,陈毅、粟裕特地找到张道庸向他嘱咐:
“这次北上的任务十分重要,所以要绝对保密,而你已经在日本人那里成了名人,所以要改个名字,这里是陶村,你就叫陶勇吧,同你的名字:道庸。”
他的人生从26岁后,就一直叫陶勇,这个名字也伴随着他,收获了一个又一场战役的胜利,即便在建国之后,他也不曾将名字改回本名张道庸。
抗战期间,陶勇还收获了爱情,他与妻子朱岚的相遇,就是在一次战时的文艺演出上。
当时,陶勇已经是苏中第四军区的司令员,这天他来到下辖的九团视察工作,在门口遇到了一名值班的战士。
陶勇第一眼看到这名战士时,便觉得有些不对劲,果然在交流中他发现这名战士居然是一名女性!
堂堂的团级部队居然让一名女兵来站岗,陶勇当场气得发火:
“把九团团长给我叫来!为什么让一名女同志来站岗?”
时任九团团长的是茅珵,面对陶勇的怒火,茅珵连忙认错,并用一名年轻的战士换下了站岗的女同志。
此时的陶勇还不知道的是,他的这次发火,不仅坏了这名女同志的好事,还给自己找了个“麻烦”。
当晚的演出上,那名站岗的女同志在台上翩翩起舞,那一颦一笑和优雅的舞姿,让坐在台下的陶勇十分欣赏。
忽然,陶勇发现这名女演员好像有些眼熟,但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便扭头问坐在一旁的政治部主任韩念龙:“那名女同志是谁啊?我怎么看着有点眼熟?”
“你这就给忘了?她就是你下午遇到的那位站岗的女同志啊!”
“你看我这脑袋,只会打仗杀敌了,下午遇到的人现在就想不起来了,哈哈,你给我详细说说呗。”
陶勇(中)
韩念龙随即将女同志的详细信息告知了陶勇。
陶勇这才得知,这名女同志名叫朱岚,是文工团的团员,之所以会站岗,是因为她主动请缨,想要锻炼自己,但不想还没站一个小时,就被陶勇给“赶下去”了。
介绍完朱岚的信息后,韩念龙突然想到,眼前的陶司令虽然已经身居高位,但依旧是一个单身汉!想到这里,他顿时来了兴致:你是看上她了?要不我给你说个媒?
虽然陶勇没有当场答应,但韩念龙从他的表情中已经看出了端倪,于是便在表演中场休息时,拉着陶勇向着后台走去。
此时的朱岚正在休息,看着突然走来的陶勇,她紧张得不知所措,只能站起身来,紧盯着眼前的两人一言不发。
陶勇倒也不是个扭扭捏捏的人,一上来就直接说:“下午那时倒是我大男子主义了,你不要往心里去。”
“陶司令,您说的哪里话,我……”
不等朱岚说完,陶勇立刻打断她说:“你愿意和我处对象吗?”
陶勇还真是直率,不过爱就要大声说出来,倒也符合他这位战场枭雄的作风。
不过朱岚倒是有些不自在了,毕竟此时的她还只是一个22岁的小姑娘,也没见过什么大场面,面对高高在上的司令员的求爱,说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
朱岚就这样呆呆地站在原地,后来她回忆,当天她就连怎么回到房间都不记得了,只是恍惚地记得,自己的心怦怦直跳。
我们不知道朱岚是如何回复陶勇的,不过自那天之后,陶勇和朱岚便开始交往,显然两人是走到了一起。
1941年仲夏,陶勇和朱岚在军中举行了婚礼。
婚礼很简单,没有华丽的服装,也没有阔气的排场,有的只是战友们的祝福和一句简单的诺言,在那个时代,这些便已是一切。
夫妻接连去世,孩子流落街头
建国之后,虽然国内的战事已经接近平息,但陶勇的征战却并未结束。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的号角吹响后,陶勇作为志愿军第九兵团副司令员带领部队进入朝鲜前线作战。
抗美援朝期间,陶勇依然像当年抗日那般勇猛,他所率领的部队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多次获得中央表彰。
朝鲜战争结束后,陶勇又被调任为华东军区海军司令,此后又历任东海舰队司令等重要职位。
时间来到1955年,党中央为了表彰将领,决定举行一次授勋仪式,陶勇因在战时建立的卓越功勋,被授予了中将军衔。
不仅如此,陶勇还获得了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等多项荣誉,然而一位如此优秀的将领,却在1967年不幸坠入水井中去世,具体原因至今不解!
雪上加霜的是,陶勇去世后,他的妻子朱岚因为不堪打击,也在几个月后随他而去。
如此一来,陶勇的三个孩子也失去了父母和家庭,失去了生活依靠的他们,在那个年代,只得流落在上海街头。
此时的三个孩子,最大的一个不到二十岁,最小的那个只有十三岁,兄弟三人为了谋生,在上海街头到处流浪,每天都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
特别是立秋过后,上海的天气逐渐转冷,对于兄弟三人更是一种无形地摧残。
然而,身为英雄的后代,兄弟三人有着过人的意志力和作风,即便是在恶劣的条件下,他们也不曾有过偷抢的念头,只是靠着自己的双手,艰难地维持着生活。
陶勇夫妇先后去世的消息传到他的老战友耳中时,许世友、陈毅等人无不暗自叹息,当听到陶勇的孩子流落上海街头时,许世友彻底沉默了。
许世友亲自过问
距离陶勇夫妇去世几个月之后的一天,许世友来到无锡,通过尤太忠联系到了肖永银,并与他约在了无锡见面。
肖永银刚到无锡,还没来得及和老战友尤太忠寒暄叙旧,就被他拉到了一旁:许司令有要紧的事找你,你快去吧,别让司令等久了。
一间不大的简朴房屋里,肖永银和尤太忠见到了许世友。
许世友一见肖永银,便拉着他坐在椅子上,沉默了一段时间后语重心长地说道:
“永银啊,我听说陶勇的孩子流落在上海街头几个月了,这怎么行呢?你说该怎么办?”
肖永银
肖永银自然知道这代表着什么,表情当即严肃了起来,但也不能立马说出一个法子,一旁的尤太忠也神情肃穆,低头思绪着什么。
“司令,您看这样行不行,我先把孩子们接过来,过段时间将他们送去南京,交给永银。”
尤太忠缓缓地说道。
“好好好,就这样办,永银啊,这件事你一定要办好,不能让老战友的孩子流落街头,更不能让英雄的后代受了委屈。”
许世友看着肖永银,目不转睛地叮嘱着。
不久后,肖永银回到了南京,另一边的尤太忠已经将通用的三个孩子全部接到了身边,并在几天后送到了肖永银身边。
尤太忠
当肖永银看到三个孩子后,眼神中不由地流露出一抹悲伤,还有一丝无奈:三个孩子身上的衣物破破烂烂,身体十分瘦弱,看起来弱不禁风。
在与尤太忠联系后,肖永银还得知,当老尤接到三个孩子时,他们每一个都是蓬头垢面,如果不是认识,他还以为这是三个街头小乞丐……
“你们受苦了,你们的父母都是英雄,我的能力有限,只能有限地帮助你们,我把你们送入军队,你们同意吗?”
三个孩子互相看了看,随后重重地点了点头。
就这样,陶勇的三个孩子被肖永银送进了军队中,在军队里,他们接受了系统的训练,他们也继承了父亲的优良作风,逐渐成为了三名优秀的战士。
此后,肖永银和尤太忠不时来看望他们,当看到三个孩子已经成长为合格的战士后,两人都露出了笑容,只不过这笑容中除了满意和骄傲外,还有一丝如释重负。
然而,此时的肖永银不会想到,他接纳三兄弟的事情,会为他带来一个“大麻烦”。
当时,在许世友的要求下,尽管尤太忠和肖永银收留陶勇子女这件事做得很隐蔽,但还是不小心泄露了出去。
此后,便不断有一些干部将自己的子女送到肖永银这里,希望他能够帮忙安排。
对于这些老战友的请求,肖永银一概来者不拒,这也就使得他收下的孩子越来越多。
后来肖永银甚至做出了一个决定:凡是军队上、地方上送来的干部子弟,只要是男孩全部收下!
于是从那段时间开始,肖永银所在的装甲兵营房内,便多了很多孩子的身影。
这些孩子有的十六七岁,也有的十岁出头,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的父母,都是受风波影响的,而将他们送到这里来。
随着孩子越来越多,肖永银这个“孩子头”自然也受到了有心之人的关注,一些人将此事向上级反映,最终就连周总理都知道了此事。
据说周总理在听闻后,亲自给肖永银打了一个电话。
电话中,周总理详细询问了肖永银有关孩子们的信息,当得知这些孩子都是战士们的子女时,周总理沉默了……
我们不知道周总理在电话中还和肖永银说了什么,但此后对于肖永银收留孩子的行为,周总理的态度是默许。
可以说,如果没有肖永银的相助,这些孩子究竟会遇到什么、走上什么道路,还真的是一个未知数。
陶勇最为人知的儿子——张小勇
多年以后,陶勇的几个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有的进入社会工作,还有的留在了部队中任职,无论身在何方,他们总是各自行业内的佼佼者。
特别是陶勇的三儿子张小勇,当年进入部队后,被选中成为了一名坦克兵。
在坦克连中,张小勇多次获得表彰,经常能够看见他钻研技术的背影,后来逐渐成为坦克连的连长。
又过了几年,张小勇进入了海军工作,工作期间因为优异的表现而获得了领导青睐,将他送到了海军指挥学院深造。
毕业后,张小勇回到了海军任职,并在后来成为了一艘导弹驱逐舰的舰长,然而就在军旅生涯逐渐起色的时候,张小勇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经商。
对于这个决定,张小勇自己这样说:
“我是想在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中挑战自己,经商也是如此,我将它视为一个新的挑战,如果能够通过经商带领老百姓致富,那不也是一种为人民服务吗?”
秉持着这样的思想,张小勇在商海中也逐渐站稳了脚跟,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商人,并带领一些百姓成功走上了致富路。
张小勇也是陶勇的子女中最为人知的一位,有着不俗的成就,然而在年轻时的张小勇心里,却始终有一个坎,这个坎便是父亲陶勇的问题。
当年陶勇离奇去世后,外界对他们一家的看法也随之变化,也使得此后多年他的子女们一直无法正常生活。
直到1974年9月,陶勇终于被恢复了名誉,他的子女们也不用再像过去一般隐姓埋名。
在陶勇去世十周年之际的1977年,张小勇特地写了一首《安灵》来祭奠父亲,这首诗的字里行间,都是张小勇对父亲的怀念和缅怀:
遗像花丛犹虎威,灵堂未进泪先垂。
十年儿女茫茫恨,满座忠良黯黯悲。
百战黄沙留正气,一腔碧血染军麾。
哀歌一曲遏云伫,缟素彼苍伴魂飞。
陶勇同志
结语:
晚年时,张小勇和大将粟裕之子粟戎生重走当年他们的父辈战斗过的地方。
在这些旧址,张小勇在父亲当年战斗和生活的地方反复踱步。
在那一刻,他的思绪似乎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当年的这里,与年轻时的父亲跨越时空相遇,不知这对父子会说些什么呢?
参考资料:
南通史志网:陶勇https://www.ntszw.gov.cn/?c=index&a=show&id=357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陶勇:让日军誓要活捉的新四军战将》
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15/1223/c85037-27964309.html
今日头条:法治平安淅川(中共淅川县委政法委员会官方账号)《67年肖永银收养战友遗孤,周总理来电询问,肖永银:打我都没意见》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210195676909716005/?channel=&source=search_tab
今日头条:文汇网《海军中将死因成历史悬案,直到最后,主席都想救他》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6940888947237061157/?channel=&source=search_t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