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月,国民党包围了正在向江北转移的新四军,制造了皖南事变。皖南事变后,在我党的领导下,新四军军部很快就完成了重建,并且新成立的新四军更加强大,不仅下辖七个师,而且还有一批年轻有为的干部得到重用,比如今天我们要讲的韦永义。
韦永义出生于1908年,江苏丹阳县人。青少年时期,韦永义追求进步思想,向往真理与光明,尤其是土地革命时期,他广泛阅读各种进步书籍,关心国家前途与命运,渴望国家强大起来。同时,在时代的影响下,韦永义也成长为一名忧国忧民的进步青年,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一个月后,韦永义参加革命,投身抗日救国的时代号召当中。在这之后,韦永义还参加了家乡当地的抗日自卫军,与乡亲们共同守卫家园。1939年,韦永义加入了我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党员。
入党之后不久,韦永义担任了新四军挺进纵队第3支队司令员,不久后又改任新四军挺进纵队4团团长。那段时期,韦永义辗转镇江、丹阳、武进、扬中等地,积极宣传我党的抗日思想,引导周围的有志青年走向进步与光明,同时,他也在抗日干部培养、带领群众开展减租减息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
1941年,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活跃在苏南地区的江南指挥部、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等部队经过合编后成立了新四军第六师。第六师成立之后,韦永义被委以重任,担任了新四军6师西路保安司令部司令、新四军苏中军区第五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务。
那段时期,国民党顽固派不断制造摩擦,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时,日本侵略者也针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针对这种现象,韦永义主动出击,一方面加强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另一方面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力量与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见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战胜利后,韦永义担任了华东军区警备第7旅政委、苏中二地委书记、镇江地委副书记、镇江地委书记以及镇江军分区政委等职务,参加了华东战场的主要战役,在支援前线、输送干部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革命胜利的功臣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韦永义担任了苏南区委工业部副部长、部长,苏南行署劳动局副局长、局长等职务,任职期间,他参与领导了苏南行署的土改、镇反等运动,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新生的政权,同时,也为当地的国民经济恢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苏南行署撤销之后,韦永义留在江苏工作,担任了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政法部部长以及江苏省副省长等职务,继续为江苏的各项建设殚精竭虑地贡献。在1966年开始的那段特殊历史时期中,韦永义也受到冲击,身心受到极大的迫害,并且蒙冤8年时间。
虽然身处逆境,但韦永义始终保持着一个党员的铮铮铁骨与顽强精神,与造反派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度过了那段时期,等来了重新复出。重新复出后,韦永义担任了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省政协副主席等职务,于1999年因病去世,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