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时任商务部副部长的喻杰主动退出领导岗位,在孙子的陪同下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从踏上家乡土地的那一刻,一直到他1989年病逝,喻杰带领乡亲们封山育林1.5万亩,建成了6座水电站,修建了一条盘山公路,还重建了小学和村卫生室。

家乡人都说,喻杰是真正的共产党人,是农民的大恩人,而喻杰却说:“不是恩人,是还债。”

1902年,喻杰出生在湖南平江一个贫苦农家,从小吃尽了苦头的他,立志要改变现状,因此在1926年,喻杰带着村里200多个青年投身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之后又加入红军,正式开启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征程。

在红军时期,喻杰参与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为红军的后勤保障作出重要贡献,长征路上,喻杰又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 通过各种创新的供给方式确保部队的战斗力,被誉为“红二方面军的粮草官”。



到了抗战时期,喻杰在八路军中担任供给部长,除了率领部队和敌人打游击,喻杰还组织军民开垦荒田、发展生产。在解放战争时期,喻杰调入陕甘宁边区担任工商厅厅长,负责边区的经济建设,为支援前线、巩固后方发挥了关键作用。

喻杰为革命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而随他一同踏上革命道路的200多个同乡,却早已经牺牲。

新中国成立之后,喻杰身居高位,成为新中国财经领域的核心决策者之一。无论在粮食部还是在商务部,喻杰始终将人民放在首位,尤其在农村问题上,喻杰更是多次深入基层调研,提出了一系列改善农民生活的主张。

到了1970年前后,喻杰左思右想决定离休回家乡搞建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家乡人用生命保护他的恩情。回到家乡没几天,喻杰就拉着村干部一起上山实地勘察,并和家乡人一道挥锄垦荒,把5000亩光秃秃的山上栽上了绿油油的树苗。



在治理荒山的同时,喻杰还提出开发小水电的想法。水电站指挥部成立后,喻杰自任指挥长,从地方到北京,喻杰用两条腿跑出了150万元的资金。可水电站需要238万元,喻杰大手一挥说:“干!”

昔日的财政部监察组长,发挥出他在财政经济上的优势,先拿着设计图将那些不实用的东西全部砍去,之后又在施工材料上下功夫,每一块钱都精打细算,光水泥一项开支就省出了两万元。

就这样从手心里抠,牙缝里省,最终水电站建成只花了159万元。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喻杰又带领乡亲们修建了5座小水电站,电用不完,喻杰就开办了水电股份公司,将电送出去,造福周围更多的村子,让家家户户都用上电灯。

1989年春节前夕,喻杰走完了自己的生命旅程,甚至在逝世的前一刻,喻杰还牵挂着山里的竹子有没有被大雪压坏,村里的五保户有没有新的棉被盖,直到得到满意的回答,喻杰才安然闭上了眼睛。



村里人争着要为喻杰送行,但喻杰作为中央部级干部,丧事要在八宝山举行。村里人没机会直接表达对喻杰的悼念,干脆在喻杰的老屋里搭起了灵堂,以自己的方式为喻杰举行了极为隆重的村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