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新四军第1支队司令员。 陈老总还参加了南昌起义,后来在皖南抗日。 他在游击战中多次伏击日军,中央红军主力长征结束后,陈总奉命留下,与项英等人展开游击战。
1955年,我军实行了第一次重大授勋,诞生了著名的“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 当时授予元帅的标准是“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或领导战役军团作战、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
十大元帅都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将领,他们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始终担任重要职务,凭借很好的军事指挥能力他们赢得了无数战斗。 今天我将详细介绍一下他们在抗战期间所担任的职务。
十位元帅所担任的职务大致可分为三类,也就是:
一、八路军总部领导
在八路军总部的元帅有朱德、彭德怀、叶剑英。
朱德:八路军总指挥。 朱主席参加了南昌起义,在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合,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老总曾任军长,被誉为“红军之父”,从此,朱老总一直是红军的最高领导人,对红军顺利完成长征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因此,朱老总在红军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没人能与他相比,被授予第一元帅,名副其实。
彭德怀:八路军副总指挥。 彭老总任红五军军长,率红五军前往井冈山,与朱老总的红四军会合后协助朱德指挥八路军敌后作战,负责具体战役和战斗的计划和指挥,他也多次在前线直接指挥战斗,跟朱老总一直是分别担任“正副统帅”。
叶剑英:八路军参谋长。 长期以来和周恩来在国民党控制区宣传抗日主张,团结全体抗日民众,增强了中国抗战的整体实力。 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叶剑英任军委第一纵队司令兼政委,参与指挥总司令部的日常工作。
二、战斗部队主官
红军改变完成后,有4个作战部队,分别是新四军和八路军的115、120、129师,担任军事主官的元帅有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
林彪:第115师师长。 林彪参加了1927年的南昌起义,一到抗日前线就取得了平型关大捷,严重挫败了日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信心。 不久,他们又在广阳伏击了日军,歼灭了数千名日军。 1936年6月,林彪还兼任红军大学校长。
刘伯承:第129师师长。刘伯承也参加了南昌起义,担任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他是南昌起义的重要领袖之一,起点比林彪更高。 长期征战在太行山,先后夺得阳明堡夜袭、伏击长生口、神头岭等重大胜利。 红军长征开始后,刘伯承继续担任红军总参谋长,并兼任中央纵队司令、红军先遣队司令、西部军区司令、援西军司令等职位。
贺龙:第120师师长。贺老总也参加了南昌起义,担任起义军总指挥。 这资格是朱总也无法比拟的。 首先在雁门关成功伏击日军,消灭日军500余人,击毁日军车辆30余辆。不久,他率军进入晋西北先后收复了7县。 1938年转战冀中平原,连战连捷。在河间齐会战斗中身中毒气仍然坚持指挥,开创了平原歼灭战的经典战例。
三、战斗部队副职或政治主官
在很多人眼里,部队副职或政治主官是配角,没法发挥军事指挥能力。 但是,在我军中担任副职或政治主官的几位元帅却能独树一帜,甚至开创了许多先例,他们分别是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
罗荣桓:第115师政治部主任,后来改为政委。 罗荣桓没有参加南昌起义,但参加了秋收起义,是唯一参加了秋收起义的元帅。 毛主席曾称赞他是同我一辈子共事的人”。 先是在山西和河北交界的曲灵等地方抗日,后来率领115师与陈光一起挺进山东,把原本空荡荡的山东变成了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1934年9月红八军成立后,罗荣桓任军队政治部主任。
徐向前:第129师副师长。 首先协助了刘伯承在太行山抗击日军,多次取得重大胜利,歼灭敌军7000余人,将日军彻底赶出晋东南。 随后,他率部深入河北平原,开启了八路军由山地游击战向平原游击战转变的进程。 后来,红四方面军主力组建西路军,渡黄河西征,徐向前任西路军总指挥。
聂荣臻:第115师副师长。 聂荣臻是唯一一个同时参加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的人。 先是协助林彪取得平型关大捷,然后率领2000余人坚守五台山,统率四面八方进攻,先后收复了许多县城,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先河。
“十位元帅”都是从革命战争中一步步走出来的,他们是我军的杰出缔造者和领导者,他们在我军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们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共和国的缔造者们永垂不朽,他们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脊梁,他们值得我们所有人的尊敬和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