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十分聪明用七分,还有三分留儿孙。倘若十分都用尽,儿孙后代不如人。”
一个家族有十分的聪明,父母最多用七分就可以了。仅剩下的三分,要留给子孙后代。否则,就容易透支子孙后代的福气,让他们事事不如人。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晋朝的司马家。
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两代人,透支了整个司马家的信用、聪明、人脉。以至于到了司马炎时期,暗流涌动;到了司马衷(傻子皇帝)时期,直接灭亡。
凡事,要适可而止,而不能过分做绝。一旦过分做绝,就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父母最大的愚蠢,做了这些傻事,透支了孩子的福气。
一、负债,让家庭“贷贷相传”。
在这个年头,谈任何的问题,都离不开这两个字,负债。
之所以要谈及负债,就是因为现代人的负债率特别高。基本上,已经到了“全民负债”的程度。
绝大多数的父母,不仅负债二十年,还有可能负债三十年。这就会导致一个恶果,让负债“贷贷相传”。留给子孙的传家宝,竟然是债务。
不觉得可笑吗?本来,子孙后代可以轻装前行,可就是因为父母的决策失误,而负债累累。这,就真的是连累子孙了。
真正负责任的父母,理应减少家庭的债务,减少人生的杠杆。唯有将债务、杠杆压下去,才会有真正的勃勃生机。
否则,一切都显得死气沉沉。家庭的未来,儿孙的前途,从减少家庭的债务、杠杆开始。
二、太过突出,很快会出现“均值回归”。
总有部分父母会疑惑,为什么我们夫妻俩如此聪明,却生出如此平庸的孩子?
这,这就是数理学谈到的“均值回归”。超过均值,或者低于均值的情况,持续一段时间,就会回归均值。均值,可以理解为“日常普通”的状态。
秦始皇嬴政抱怨,我那么厉害,为什么儿子扶苏如此懦弱,胡亥如此无能?
汉高祖刘邦抱怨,我那么牛逼,我老婆(吕雉)也不错,为什么我们夫妻俩会生出刘盈这一个懦弱、无能、怕事的儿子?
唐太宗李世民抱怨,我跟长孙皇后都如此优秀,为什么我们俩会生出李治这般懦弱、胆小、啥都不敢做的孩子?
只能说,前人太优秀了,后人就会显得黯淡。显得黯淡的本身,就是“均值回归”。
你想想,这些大人物抱怨的儿子懦弱、无能、怕事、啥都不敢做,这不是普通人的常态吗?他们的孩子,只是回归到普通人的状态罢了。
三、凡事,都是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生活,最喜欢跟人唱反调。你希望得到什么,最终非但没有得到什么,还会失去什么。
同样的道理。你希望孩子优秀,甚至于卓尔不凡。最终,你的孩子大概率会平庸,甚至比一般人还不如。
为什么?因为期望越高,失望越大。你越是执念于什么,越是选择失误,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生活,不会让人如愿以偿。
举个例子。孩子在高考前,模拟考的分数都很不错。身为家长的你,就经常在外人面前吹牛逼。事后,孩子的高考成绩,基本都低于正常水平,考得一塌糊涂。
你不吹牛逼,孩子的高考,可能还能正常发挥。可要是你吹了牛逼,孩子的高考,非但不会正常发挥,还会失误连连。
别总是吹牛逼,别总是期望太高。有些时候,放平心态,减少期待,孩子成为黑马的概率,才会更高。毕竟,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四、父母到处惹事,子女就有可能承担恶果。
俗话说:“莫道因果无人见,远在儿孙近在身。”
不要说因果、报应看不见,也摸不着,就认为它不存在。也许,它不仅会降临到当事人身上,还会降临到当事人的儿孙身上。
曹丕觉得,汉献帝没用了,就篡了汉献帝的位,以魏代汉。让曹丕预料不到的是,40年多后,司马家有样学样,以晋代魏。
司马家洋洋自得,篡了曹家的江山,就以为天下无敌。让司马家预料不到的是,几十年后,衣冠南渡;一百年后,被大将刘裕斩草除根。
这里边的因果,都是一环扣一环的。这些一环扣一环的因果,也形成了“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的历史事件。
有些事儿,不去做,就没什么恶果。可要是做了,这恶果就代代相传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