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女子的存在感一直很低。毕竟古人讲究“男主外女主内”,女子只能做些操持家务,带带孩子的事情。
但是也有极少数的例外,一些女强人凭借过人的心智和强硬的手段得以在史书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
其中有三人尤为突出,她们一人强国,一人建国,剩下一人则亡国。
她们是谁?她们到底做了什么?
强国者——吕后
吕后原本是个温婉娴淑的女子。当初其父亲吕公要将她嫁给一穷二白的刘邦,其母亲竭力反对,但是吕后却表示“一切都听父亲的安排”。
就这样,她嫁给了大自己十几岁的刘邦。也正是这场婚姻改变了吕后的性格。
吕后跟着刘邦就没过过一天好日子。
众所周知,刘邦这人整天游手好闲,根本不管家中妻儿是否吃饱穿暖。加上他又喜欢闯祸,吕后跟着他没少吃苦。
有一次,刘邦私下放走了太多刑徒,最后干脆跟着这些人躲进了深山老林。他是跑掉了,结果却苦了吕后。
吕后被官府抓了起来,关进了大牢。后来还是萧何、曹参想办法疏通关系,吕后才被放了出来。
再后来,刘邦起兵反秦。吕后留在沛县整天担惊受怕的。
好不容易等到刘邦当上了汉王,吕后以为能苦尽甘来了。刘邦又主动挑衅当时的霸王项羽。
彭城之战,刘邦大败,而吕后等刘邦的家人都成了项羽的阶下囚。
项羽本想用吕后等人要挟刘邦。谁知刘邦却不吃这套,反而耍起无赖来。气得项羽差点将吕后等人处死,要不是项伯等人极力劝说,吕后早在此时就交代了。
经过此事,让吕后意识到“靠人不如靠己”,这才有了后来那个“心狠手辣”的吕后。
于是她趁着刘邦忙于应付项羽的机会,积极在朝堂上发展自己的势力。等到刘邦建立汉朝,登上皇帝的宝座时,吕后已经尾大不掉了。
刘邦宠信戚夫人,同时觉得欺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更像自己。于是动了废立太子的心思。
当时的太子正是吕后的儿子刘盈。吕后施展雷霆手段,硬是让刘邦打消了想法。
此外,异姓诸侯王中的韩信和彭越的死也和吕后有关。
刘邦原本已经放过彭越了,结果彭越在离开的半道上遇到吕后。他觉得吕后是个妇道人家,一定心善,就求吕后帮自己说情,想要要回自己的爵位。
谁知吕后一面答应得好好的,一面却极力劝说刘邦处死彭越,以绝后患。彭越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被处死了。
至于韩信,干脆就是死在吕后手中。
等到刘邦去世,吕后再无忌惮,开始变得变本加厉起来。戚夫人、刘如意,以及刘邦的儿子刘恢、刘友都遭其毒手。
此外,她还大力打压朝臣和宗室,并且扶植自己的族人掌握权力。至此,吕后彻底成为了汉朝说一不二的主人。以至于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专门有一章叫《吕太后本纪》。
要知道,能有本纪的都是皇帝。司马迁此举说明吕后的地位已经与皇帝无异。
虽然吕后对朝臣和宗室下手狠绝,但是她对百姓还是不错的。她修正汉律,减轻刑罚。同时轻徭役免税赋,大力发展农业,同时鼓励商业的发展。
使得汉朝逐渐摆脱了秦末以来,人丁凋零,物资匮乏的情况。同时也为后来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础。
而如果没有“文景之治”,那么也就没有汉武帝后来横扫大漠,驱逐匈奴的壮举。
可以说,吕后为汉朝所做的一切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没有他,也就没有后来强盛的汉朝。
建国者——武则天
虽然吕后的手段和成就已经很高了,但是和武则天比起来还是差了不少。
别的不说,武则天光在“狠绝”这方面就已经超越了吕后。
从一件事情就能看出武则天的性格。
那是她刚入宫不久的事情,当时他还不到20岁,是李世民后宫中不起眼的一个才人。
李世民有一匹烈马,是突厥进献的,名叫狮子骢。狮子骢这马,无人可以驯服。此事让李世民很没面子,他甚至听说突厥人背地里笑话唐朝没有能人,连匹马都无法降服。
李世民为了此事闷闷不乐,后来甚至下旨:谁能降服这狮子骢,重重有赏。
结果武则天自告奋勇,说她有办法。
武则天所谓的办法可谓是简单粗暴:先用铁鞭抽打狮子骢;如果不听话,再用铁棍敲其脑袋;如果还不听话,就用短刃割其喉咙。
李世民听完,顿时无语。这哪里是驯马,这分明是杀马。从此以后,李世民打定主意,要和武则天保持距离,因为他觉得武则天这人太危险了。
此后,武则天就一直受到冷落,直到李世民去世,她和其他嫔妃被一股脑地送进了感业寺。
幸好她未雨绸缪,在李世民重病期间就和太子李治好上了。等李治登上皇位后,就想办法将武则天带入后宫。就这样,武则天从李世民的才人摇身一变,成了李治的宠妃。
而这一时期的武则天做了一件更加“狠绝”的事情。
随着在后宫中的地位逐渐稳固,武则天开始窥视起皇后的宝座。为了得偿所愿,她上演了一出“苦肉计”。
就在武则天诞下安定思公主后不久,按照宫中惯例,王皇后前来探望。不久之后便离开,武则天趁着四下无人,用被子捂住小公主。等唐高宗李治前来探望的时候,小公主已经没了呼吸。
于是李治将小公主的死怪到王皇后头上,动了废立皇后的念头。
都说“虎毒不食子”,武则天此举,即便是吕后也“自愧不如”。
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李治在武则天的帮助下,与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一干老臣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斗。
不得不说,武则天确实很有“手腕”。在她的努力下,硬是扭转了李治所处的劣势,将那些老臣都赶出朝堂,然后暗中处理掉。
武则天不仅如愿以偿成为皇后,更是成了李治的合作伙伴。以至于后来李治频频头痛的时候,干脆将朝政交由武则天打理。
李治此举无疑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武则天原本就是个很有野心的女子,现在她有机会插手朝政,那还不想方设法将权力把握在自己手中?
以至于到了后来,李治这个皇帝都要看武则天的脸色说话。
等李治去世后,武则天更是再无顾忌。直接将自己的儿子赶下皇位,自己当上了女皇。她也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
当然,这个过程是伴随着血腥的。毕竟不少大臣都是忠于李唐皇室的。可惜这些人都不是武则天的对手。
武则天后来干脆改唐立周,建立了“武周”。
和吕后一样,虽然武则天对那些朝堂上的权贵下手狠绝。但是对老百姓,她还是很不错的。
他广开言路,听取百姓的意见,严惩贪官污吏。同时他大力推广科举,重用寒门子弟。使得普通人得以“鱼跃龙门”。
同时,她也很重视发展农业和商业,使得百姓得以丰衣足食,颐养天年。
此外,她还大肆对外用兵。使得那些游牧民族颤颤巍巍,丝毫不敢招惹武周。百姓也因此得以安居乐业。
总之,除了那些当朝权贵,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挺喜欢这位女皇的。也正是因此,武则天在历史上的口碑其实还不错。
亡国者——慈禧
比起前面两位女强人,慈禧可就不止差了一星半点。她不仅手腕不如吕后和武则天,名声更是无法与二人相提并论。
说起来,慈禧的经历和武则天有些相似。
慈禧出身官宦世家。咸丰皇帝继位后,依照惯例选秀女,慈禧运气不错,被咸丰皇帝选中,被封为兰贵人。
别看后世慈禧的照片都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其实她年轻的时候容貌出众,深受咸丰皇帝的喜爱。以至于后宫佳丽三千,只有慈禧为咸丰皇帝诞下了子嗣。
当时的清朝已经处于大厦将倾,一副摇摇欲坠的样子。内忧外患,千头万绪,让咸丰皇帝不胜其烦。
此后,咸丰皇帝频频头疾,于是让慈禧代替自己草拟诏书,慈禧得以开始接触权力。
不过慈禧也并非像后人认为的一无是处,她至少比咸丰这个皇帝要强一些。
咸丰十年的时候,清军与英法开战。清军一退再退,眼看洋人就要兵临城下了,咸丰皇帝和一干大臣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得焦头烂额。
当时大臣们都主张弃城而逃,唯独慈禧站出来反对道:“陛下,万万不可呀。此举无异于‘平王东迁’,会让您留下千古骂名的。到时候您如何面对列祖列宗?”
当年,周朝的周平王就是弃城而逃,开启了东周时代,周朝才开始由盛转衰的。
甭管慈禧说得对不对,至少她展现出的魄力就比这满朝文武,乃至皇帝要强多了。
可惜她一个女子,根本无法左右朝堂。咸丰皇帝最终还是决定离开,逃往热河避暑山庄。
在热河避暑山庄,慈禧查看各地奏章,议论朝政得失,频频向咸丰皇帝谏言。此举引起了咸丰和朝臣的不满。慈禧这才意识到自己闯祸了,急忙收敛起来。
等咸丰皇帝去世后,由于新君年幼,慈禧便和慈安太后结盟,一同垂帘听政,把持朝政。
慈安对于朝堂上的事情不甚了解,因此除非大事,一般都是慈禧一个人说了算。
等到慈安去世,慈禧再无约束,于是大权独揽,开始独断专行起来。
一开始,慈禧还是想要励精图治的。可惜她见识有限,加上清朝当时已是大厦将倾,任凭慈禧再怎么折腾,也无济于事。
到了后来,随着年事已高,慈禧开始怠慢起来。他对于朝政的态度是能凑合过日子就行,反倒开始过起了穷奢极欲的生活。
就连北洋水师的经费都被他拿去挥霍了,这才导致了北洋水师的惨败。
要说慈禧对于历史有什么贡献,大概是她加速了清朝的衰亡,彻底终结了封建制度。每个人来到这世上,都是有其使命的,这大概就是慈禧的使命吧。
参考资料:
《史记》
《新唐书》
《旧唐书》
《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