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时期,李世民所建立的贞观之治,政治稳定,经济平稳发展,就连文化也得到了外国人的青睐,纷纷来到中国学习。

在这稳定的局势之下,少不了李世民扩张唐代疆土的功劳,他命令朝中大将接连发生征战,打出了大唐军队的气势。



这样的结果肯定少不了唐代将军的功劳,李绩在整个大唐征战的时候立下了汗马功劳,更是在七十多岁高龄的时候打了场胜仗。

然而,在李世民去世的时候,他告诉李治:“李绩这个人太厉害,如果镇不住,就杀了他”,他这样说的原因何在。



1. 李绩

李绩出生于一个名门望族之中,从小就有着非凡的智慧和冷静的头脑,家中看到儿子的才能,也是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以后能够光耀门楣。

在李绩17岁的时候,正是隋朝末期,越是到了这种时候,各地的势力都虎视眈眈,因此,当时的局面非常的混乱,各个地方揭竿而起。



在他的家中附近,最有名的当属瓦岗军,这是由翟让领导的一支队伍,李绩刚加入其中的时候,正是瓦岗军成名的时候。

跟随着翟让领导的瓦岗军,李绩也算是打出了很多胜仗,渐渐地,李绩的军事才能显露出来,后来,翟让去世,李密继位。



在接下来的征战过程中,李绩指挥每一场战争都取得了胜利,李密开始关注这位年轻人,于是就将其提拔为自己的部将。

这一次的提拔,可算是充分的发现了李绩的军事才能,不仅精通骑马射箭之术,还懂得用兵之道,很快得到了李密的重视。



当时的唐军也是非常的强势,有了李绩这个人,李密所领导的瓦岗军直接与唐军叫板,奈何唐军的实力比自己强盛,没有几轮就败下阵来。

经过这几年的相处,聪明的李绩看得出来李密有着远大的抱负但是没有太多的才能,跟着李密肯定混不出了什么名堂。



分清局势的李绩瞬间看出局势,在被俘虏的时候就选择加入李渊的阵营之中,或许是为了保命他才这样做的吧。

李渊或许是听过瓦岗军之中有个对军事颇有见解的人才,他猜想此人就是李绩,当李绩选择投降的时候,李渊非常的欢迎。



之后李绩接管了李密原先的地盘,他没有直接向李渊献地邀功,而是将土地和户口统计后交由李密上呈,也算是报恩于李密。

2. 受到重用

李绩原名徐世绩,李姓是李渊赐给他的,主要是想将其为大唐所用,而后来李世民继位,为了避免冲撞李世民的名讳,就将其改为了李绩。



投靠唐代的李绩开始了他效忠于李唐的道路,在那之后更是得到了的李世民的重用,在唐朝军队征战的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玄武门之变,是李绩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他与李世民君臣关系深化的关键契机,事变中,李绩虽未直接参与宫闱争斗,但坚定支持李世民,成为李世民可倚重的外部军事力量。



在并州任职的时候,他处理军事防御和民生保障方面非常的合理,他精心构筑防线,令突厥不敢轻易进犯,边境得以安宁,同时推行利民政策,发展生产,使百姓安居乐业。

他的治理成效显著,并州成为当时的模范大州,此时此刻,李世民下令各州都要效仿李绩在并州做法,为他的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



此后,李绩继续在军事上大放异彩,贞观十五年,他在诺真水之战中大破薛延陀,贞观十九年,随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指挥军队攻城略地,战功赫赫。

每次战役,李绩都全力以赴,用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回报李世民的信任,渐渐地,李世民也发现了李绩的忠心,这让一个皇帝很难不重用他。



每次打完胜仗回来,李世民都会在朝堂上面公开赞扬李绩的智慧与谋略,面对皇帝的赞扬,他总是一笑而过,总会将其功劳引到皇帝的身上。

立下了这么多的战功,李绩并没有因此而张狂自大,反而继续低调行事,默默地行作为将军的职责,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



朝中的臣子大部分都是墙头草,只要是察觉到一丝的风吹草动,他们就迅速做出保命的状态,而李绩从来不参与朝堂之中的权力斗争,只会在国家大事上面发表自己的看法。

忠心不二,还不会妄议朝政,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心尽力,这样的大臣真是求而不得,李绩的行为也受到了朝中大臣的夸赞。



3. 其中的原因

看似重用的背景之下,李世民渐渐地对李绩动了杀心,如此优秀的一代忠臣做错了什么,让李世民突然有了这样的想法。

在李世民病重的时候,将自己的儿子李治喊到床边,非常担忧的说道:“李绩这个人太厉害。你要是镇不住他,你就将他杀掉”。



李治听到这样的话语瞬间惊呆了,因为他知道李绩是父皇最重用的臣子,很是不解父皇说出这句话的原因,李世民说出其中的原因便与世长辞了。

原来李世民是害怕李绩的聪敏才智处处压当今皇帝一头,他又是军中有名的将领,在军中有着很高的地位,担忧李绩起兵谋反。



李世民去世,李治继位,每每想到父皇临终前的嘱托,他都陷入深刻的矛盾之中,一方面,他在军中有着很高的声望,别国的军队都非常害怕李绩。

而又考虑到另一方面,害怕父皇的担心成为真的,这种复杂的关系让李治很是谨慎小心,最终,为了大唐的政局安定考虑,继续重用李绩。



此时的边疆发生动乱,看到这样局势的李绩马上请兵前往,唐高宗看到后便同意了,在李绩的领导之下,很快平定了边疆叛乱。

几十年以后,突厥卷土重来,这让唐高宗很是担忧,马上召见李绩前来商量对策,他不慌不忙的分析敌情,提出稳扎稳打的攻防的策略,很快击退了突厥。



在会后的几十年里面,面对其他各个部落的进攻,都被李绩的威名所吓退,边境的局势慢慢的稳定了下来,看来,李治重用李绩是正确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