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可谓家喻户晓,他是汉初三杰之一,是刘邦的顶级助手和大管家,更是助力刘邦争夺天下的关键人物。
但是,关键人物、大功臣,未必能有善终。比如说,韩信、彭越、英布、韩王信,甚至刘邦的发小卢绾等等,都没有好结果。
碰到刘邦这样一个强势的领导,是人生的幸运,可以跟着他建功立业,但是,也是不幸,极有可能会有身死道消,全族尽诛!
而萧何,能够在刘邦麾下得以善终,毫无疑问,绝对有着非凡的大智慧。
虽然说,萧何是刘邦极为信任的重要助手、贴心大管家,但是,在与刘邦相处的过程中,也遭遇过4次危机。
前面咱们也提到了,萧何是一个暖心、尽心、放心、忠心的好下属,好副手,为什么依然会遭遇危机呢?
这当然不是萧何的问题,而是刘邦的问题,也是领导共性——疑心重。
虽然说,刘邦对萧何有了疑心,但是,萧何不仅顺利度过这4次危机,还赢得了刘邦的持续信任,最终得以善终。
那么,萧何究竟是如何应对领导的信任危机的呢?
下面,咱们就来盘点一下这4次危机。
第一次危机
刘邦跟项羽争夺天下时,让萧何留守关中,为军队供给粮食和兵源。
可以说,刘邦放心地将后背和根据地都交给了萧何,这份信任何其深厚!
而萧何也确实尽职尽责,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遇到事情,他总是先向刘邦汇报、请示,得到认可后才行动;如果情况紧急来不及请示,他便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但等刘邦回到关中,依然会详细汇报。
萧何这般做事风格,着实让刘邦十分放心。
但是,即便如此,刘邦对萧何仍心存猜忌和怀疑。
这是为什么呢?
接下来,第一次危机便悄然降临。
汉王三年,刘邦与项羽在京索之间对峙。
刘邦在前线忙得焦头烂额时,还不忘多次派使者回关中慰劳萧何。
事出反常必有妖呀!
萧何身边有个叫鲍生的人对他说:“汉王在前线风餐露宿、忙于征战,却还有闲心派使者来慰劳您,这哪儿是单纯的慰劳呀,分明是对您起了疑心。您不如把子孙兄弟中能打仗的都派到军队中效力,如此一来,汉王的疑虑自会消除。”
萧何听后,立刻依鲍生之计,将亲人送到前线交由刘邦处置。
这便是萧何遇到的第一次危机。
当时刘邦在前线岌岌可危,却仍担忧后方的萧何。
虽然说,刘邦十分信任萧何,但这种担忧还是难以避免。
而萧何凭借鲍生的建议,高情商地化解了刘邦的怀疑,成功度过此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