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昂献马救父有很多吊轨之处,很多地方经不起推敲。
1
建安二年,曹操南征张绣,张绣自忖打不过就投降了曹操。
曹操占据宛城(现在的南阳)后,看中了张绣叔叔张济的遗孀邹氏,便纳为妾氏。
还有一说是曹操纳邹氏不是单纯好色,而是为了笼络宛城邹氏士族。
张绣非常生气,生气的原因大概率是惧怕曹操把宛城士族拉拢过去,自己势力受损,至于曹操睡他寡婶这件事反倒其次。
曹操听说张绣很生气就打算杀了他。
结果走漏了消息,张绣知道曹操要杀他,决定先下手为强,率军偷袭曹操。
曹操防备不足,被张绣打的大败,乱军之中,曹操只能撒丫子逃跑。
张绣夜袭是出其不意,众将护卫着曹操及众公子逃走,曹操最猛的将领典韦殿后。
典韦虽然是世之猛将,但终究双拳难敌四手,典韦纵是天神下凡也敌不过众人围攻。
典韦拒守营门多时,终被群殴致死,他以一死为曹操争取了逃跑的时间。
曹操和曹昂、曹丕、曹安民等人骑马逃跑,张绣军在其后紧追不舍,且乱箭齐发,混乱中,曹操的坐骑绝影被射死。
这个时候就有意思了,到底谁该把马让给曹操?
2
在当时的情况下,能够骑马逃跑的肯定是曹操和他的儿子和侄子,其他将领肯定都是步行,如果其他将领有马,也轮不到曹昂把马让给曹操。
曹安民应该在乱军中已经被杀,否则按照亲疏关系,也理应他让马。
在当时应该只余下两匹马,曹昂一匹,曹丕一匹,至于他俩谁该把马让给曹操,答案已经很明显了。
曹丕年方十岁,曹昂作为大哥自然不会让弟弟牺牲,他理当站出来牺牲自己。
所以曹昂把马让给曹操,让曹操带着曹丕赶紧逃命。
史书就是这样记载的,因为这符合封建时代一个儿子对父亲应该承担的孝道,也符合一个兄长对弟弟应当承担的友爱。
但奇怪就奇怪在这个地方,按照传统观念,曹昂为父捐躯,作为父亲的曹操理应对曹昂感激涕零,但曹昂死后,曹操并没有表现的多伤心,反倒是典韦之死让他痛心不已。
难不成亲儿子还比不上一个贴身护卫?
所以很多人就分析,曹昂献马救父另有隐情。
很多人猜测,当曹操的坐骑被射杀后,曹操就想抢自己儿子的马逃命,以曹操当年杀吕伯奢一家的狠绝来看,曹操真能干出这件事。
曹操肯定抢的是曹丕的马,曹昂是长子,他的继承人,且已经成年,肯定不会抢他的马,曹丕才十岁,即使骑马逃命也不一定逃的走,所以抢他的马最合适。
当曹操抢曹丕马时,曹昂肯定看不下去了,就跟曹操说:父亲,你来骑我的马,我为你断后,你带着弟弟快点逃命。
3
曹昂的大义狠狠的戳到了曹操的命门,没想到自己这个儿子这么有出息,比他可强多了。
所以,曹操虽然逃出生天,但始终觉得曹昂刺痛了他的短处,他才没有厚待曹昂。
对待另一个儿子曹冲,曹操却判若两人,曹冲死时,曹操不仅追封他骑都尉,还给他配阴婚,给他过继子嗣,不可谓不厚矣。
曹操加封魏王时,追封了曹冲却没有追封曹昂,可谓父子之情薄矣。
还有几件事可以从侧面印证这个猜测。
一件是,曹昂死后,曹操正妻丁夫人就和曹操决裂,还一直强调是曹操害死了曹昂。肯定曹丕回到家跟丁夫人说了实情,这才让丁夫人恨死了曹操。
另一件是,曹昂死后,曹丕成了长子,丁夫人走后,他的母亲卞夫人又被扶正,曹丕成为嫡长子,但是曹操并不喜欢曹丕,还想让曹植继承自己的衣钵,估计当年在宛城抢曹丕马的事情,曹操还记着曹丕的仇。
曹丕继承大位后,回忆起当年曹昂的救命恩情,对这个大哥无限感激,他追封了曹昂为王,还给他过继子嗣,承继香火。
曹操薄待曹昂,曹丕厚待曹昂,可见当年宛城献马救父疑点重重。
曹操病将不起时,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前后行意,於心未曾有所负也。假令死而有灵, 子脩(曹昂)若问我母所在,我将何辞以答!”
在曹操内心,他也知道自己愧对曹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