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7位开国上将里面,也并不都是领兵打仗的战将。他们有的是负责部队的政治工作,当然这也很重要。也有像李达这样的擅长参谋的,以及杨至成这样一心专注于军队后勤保障的类型。
其中,还有几位是由政工干部转为了军事主官,他们都有谁,谁又最为成功呢?
在四野诸多猛将中,有三位都是特殊的政工干部转型为军事主官非常成功的将领,他们不仅有着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同时军事指挥才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展示。
邓华
很多人知道邓华在解放战场上的大杀四方,志愿军第二任的司令员,但其实他在革命年代很长时间里,并非军事主官,而是一名政治工作者。
邓华是一位老井冈了,他也参加过湘南起义。红军时期,邓华担任过师政委以及师政治部主任。
抗战开始后,邓华被任命为115师343旅685团政训处主任,不久又担任了第4纵队政治委。在抗战后期,邓华担任了军分区的司令员,这才逐渐转为军事主官,或军政一肩挑。可见,大部分时间他都是负责部队的政治工作。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邓华才出任纵队司令员以及后来的兵团司令员,成为军事主官。一直到抗美援朝,担任彭老总副手,并且接替他担任志愿军的司令员。邓华,他也从一名优秀的政工干部,转型为优秀的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军事主官,成为了一位文武双全的将军。
刘震
刘震比较低调,但也只是相对而言。其实他在解放战争期间,绝对是四野的一员猛将。
刘震是红25军出身,徐海东大将的老部下了。他在整个红军时期,都是负责部队的政治工作,从一名普通的连指导员,逐渐成长为了师政委。值得一提的是,他和后来同样大名鼎鼎的韩先楚曾在一个班。
抗战初期,刘震在344旅688团任政治委员。第二年,第344旅组建独立团,刘震任团长,奉命到冀鲁豫边区开展斗争。他也开始逐渐由政工干部转为了军事主官。到了后期,更是成长为了344旅的旅长。
抗战胜利后,他担任了第三师的副师长,并随部去了东北。在东北,他担任2纵的司令员,也是少有的没有被换过的司令员。2纵更是东北野战军中歼敌数量最多、表现最出色的纵队,这也体现了刘震这个司令员的军事指挥才能。
虽然他在后来并没有担任兵团司令员,但也先后担任过两个兵团的副司令员。
洪学智
提起洪学智,很多人恐怕都会说这是著名的后勤将军。的确,洪学智在军队后勤保障方面做的工作不少,尤其是抗美援朝期间,那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少不了他的贡献。
但不得不说,洪学智其实也是文武双全的将领,而且,他早期就是政工干部。洪学智在红四方面军期间,担任过师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主任,在长征中还负责方面军的后方收容和筹措粮草等工作。
抗战早期,他坚持在敌后办学,为新四军培养了大批干部。后调任新四军第三师参谋长,协助黄克诚工作。
抗战胜利后,他担任了三师的副师长,并去了东北。此后,他也逐渐转型为军事主官,担任纵队司令员以及43军军长。
一野在野战军里面位列之首,不过名将却并不多,这也和作战的区域有关。不过在一野的将领中有一位文武双全的将领,他就是王震。
王震
王震名气很大,但他其实最早也是政工干部出身的。王震早年间从事工人运动、地下交通和兵运工作。后来,参加了湘赣革命根据地创建工作,先后任红军湘东独立一师团政治委员、师政治委员、师党委书记,红八军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代理军长。可见,王震之前大部分做的都是部队的政治工作。后来,他又担任红六军团的政委。
抗战期间,王震主要在大后方,担任359旅副旅长、旅长兼政治委员等职。最著名的就是把“处处是荒山”的南泥湾建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解放战争期间,王震同样在大西北,先后担任纵队司令员以及军长,并在1949年担任了兵团司令员。其实,王震在革命年代,很多时候,都是军政一肩挑。这也说明他是在军事指挥、政治工作等方面都非常突出的将领。
二野有三位名将,同时也是非常特别的将领。他们也是文武双全,而且,在军事指挥上的才能非常优秀。
陈锡联
陈锡联外号“小钢炮”,打仗那是一个猛,敢打善打硬仗、恶仗。他也是被誉为“打仗数第一”的开国上将。
陈锡联来自红四方面军,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以及长征。他也是文武双全的将领,担任过副师长以及师政委。
抗战开始,他也转型为军事主官,担任769团的团长,并率部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炸毁日军战机24架,让他名声大噪。此后,他又接连担任副旅长以及旅长。
抗战胜利后,他也是纵队的司令员,并在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司令员。
陈锡联在建国后先是担任炮兵司令员,后又长期担任大军区司令员。
杨勇
杨勇是赫赫有名的“三杨”之一,主席曾夸赞他:“杨勇上将,上将扬勇!”杨勇在红军时期担任过师政委,他也是文武双全的典型代表。
抗战开始后,他先后担任副团长、团长兼政治委员。并在之后领导开辟鲁西抗日根据地,担任第115师独立旅旅长兼政治委员、第343旅旅长兼鲁西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解放战争期间,杨勇担任纵队司令员,以及兵团司令员。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建国后参加了抗美援朝,也是最后一任志愿军司令员。
宋任穷
宋任穷被毛泽东称赞为“文也来得,武也来得”,这说明他是文武兼备,军政皆能。
宋任穷是一位参加过秋收起义的老井冈了,长征前就已经是师政委了。红军到达陕北后,他更是担任过军政委以及军长。
从抗战开始,宋任穷更多的还是做政治工作,担任过任八路军第129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后来他率部奔赴冀南,担任冀南军区司令员,并长期在此坚持抗战。
解放战争时期,宋任穷更多的侧重点还是在地方和政治工作。先后担任晋冀鲁豫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纵队政委、华东野战军第三副政委。
到了解放战争后期,由于地方缺少干部,他又担任了安徽省委书记、省政府主席、军区政委,并在南京解放后协助刘伯承工作。此后,可以说宋任穷的工作重点早已不在军事指挥。
华北军区野战军,由聂荣臻担任司令员,可惜的是没有成为“第五”野战军。而在华北军区有两位军政皆能的名将。
杨成武
杨成武和杨勇一样,都是著名的“三杨”之一,他17岁便当上了团政委,后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委员。当然,他也担任过红一师的师长。
抗战开始后,他担任独立团的团长,长期战斗在华北大地,后来部队扩编为八路军独立第一师,他又担任师长。到了抗日战争后期,杨成武又任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冀中军区司令员。
解放战争期间,他先是任纵队司令员,后任华北野战军第3兵团司令员,第20兵团司令员。
王新亭
王新亭在红四方面军担任过师政治部主任以及军政治部主任。同时,他还在方面军任过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他还在军中创造了一个历史,短短三年就从战士升为军政治部主任。
抗战开始后,他在386旅担任过政委,也曾担任太岳军区司令员,组织扩大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过纵队的司令员兼政委,1949年,王新亭任第18兵团第60军军长兼政治委员、第18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
可见,王新亭是一位非常优秀的高级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领导者。
三野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四军和八路军山东军区部队一部逐步改编扩建而成的。其中大将粟裕那可是战神级别的将领。而在他麾下有一位文武双全的将领,他就是王建安。
王建安
王建安来自红四方面军,担任过军政委,他经常深入第一线组织指挥作战,并善于组织部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鼓动工作,被称为“军政双全”的指挥员。
抗战开始后,他在山东担任过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他和许世友也是并称山东‘两雄’。
抗日战争胜利后,王建安又是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在1949年担任兵团司令员。
可惜的是王建安在建国后的发展并不太顺利,他不仅授军衔的时间是在1956年,此后还先后担任后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叶剑英元帅曾对王说:“建国以来,你不计较职务高低,任劳任怨,很不容易啊!”
从十位开国上将来看,他们都是军政皆能的将领,也是由政工干部转型为军事主官的代表。其中邓华、陈锡联相对而言是非常成功的。只不过邓华在建国后的发展并不顺利,因为重重原因,他过早的离开了部队,这也是我军的一大损失。
像王震以及宋任穷等将领,在政治方面的表现还是非常亮眼的。王震不仅担任过副总理,还曾是政治局委员。宋任穷同样曾是政治局委员,还曾担任政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