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10月,东北战场的局势逐渐紧张,我军面临的情况也越来越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我军第四纵队内部出现了一些问题,司令员和副司令的意见产生了分歧。
司令员认为现在应该撤军保存实力,但副司令却坚持要和敌人战斗,两人谁都无法说服对方。
不过,经过副司令的据理力争,最后还是按照副司令的意见,和敌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
这场战斗,最终以我军的胜利结束了。
而这位坚持作战的副司令,在新中国成立后也被授予上将军衔,但司令却只被授予中将,这是为什么呢?
挺进东北
抗日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苏联决定出兵东北,赶走盘踞在东北多年的日军。在苏联的强势出兵下,日本选择了投降,东北全境暂时被苏联控制。
美国一直以来都是国民党的支持者,他们支持老蒋收复东北,但老蒋当时的兵力都被牵制在了西南,距离东北太远。
和老蒋相比,我军进入东北就方便得多了。在抗日战争中,我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军事力量也扩大了很多,急需拓展更多生存空间。
当时的东北,就是我军一个很好的机会。
东北拥有丰富的粮食、矿产资源,还有我国唯一一个重工业园区,这些都是我党非常缺的东西。
在地理位置上,东北也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东北是连接华北和苏联、朝鲜的枢纽,一旦我党控制东北,就可以和朝鲜、苏联背靠背,形成可靠的战略后方。
而且当时苏联占领东北之后,对国民党的态度是很冷淡的,反而对我党态度不错。
不仅允许我党进入东北发展势力,还允许我党接收部分日军的武器。
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山东的八路军部队开始向东北进军。山东的八路军可是我军主力,他们是抗战初期的115师发展起来的。
将115师派到东北,足见中央对东北的重视程度。
就在我党向东北派人的时候,国民党也在迅速行动着。因为他们大部分兵力都在西南,所以国民党求助美国,通过海路让一部分国军提前进入东北。
因为有《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国民党接收东北合情合理。而且美国的插手,也让苏联忌惮无比。
所以在后来,苏联也开始慢慢从东北撤军,让国民党控制东北各大城市。我党不得不将根据地放到农村和小县城,避免和国民党硬碰硬。
第一批被调到东北的国军有30万,都是远征军和中央军嫡系部队,老蒋为了拿下东北也是下了血本。
沉着应战
1946年3月,苏军全部撤离东北,东北各大城市据点落入国民党手中。
当时我军实力不如国民党,正是需要好好发展的时候,但国民党怎么会给我军继续发展的时间呢?
就在苏军撤离后不久,国民党大举进攻四平,我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
国民党来势汹汹,即便我军奋勇抵抗,但敌我差距不是一时半刻能弥补的。
为了保存实力,我军只能一退再退。然而我军的退让,换来的不是敌人的偃旗息鼓,而是敌人变本加厉的追击我军。
占领四平、长春等地之后,杜聿明提出了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
于是就在1946年10月,他调集8个师的兵力围攻南满解放区,意图将我军在南满的兵力消灭之后直指安东。
当时留在南满的部队只有第三、第四两个纵队,和国民党的兵力比起来,我军的兵力完全不够看。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却打出了一场以弱胜强的奇迹。
南满地区不容有失,但和敌人硬碰硬明显不明智。为了能用最小代价消灭敌军,我军决定实行诱敌深入的战术,主动放弃部分阵地,将敌人引入预设战场。
敌人兵分三路向我军进攻,在我军的引诱之下,中路的52军25师一马当先,凭借着自身装备和机动优势孤军冒进。
25师的师长是李正谊,毕业于黄埔四期,还是杜聿明的老乡。25师本身是老蒋的嫡系部队,装备又是全美械化,还配备不少战车。
这支部队曾经在抗日时期远征缅甸,被称为“千里驹”,在国军中也是赫赫有名的一支强军。
仗着自己行动快、装备好,李正谊丝毫不在意已经脱离了大部队。在他看来,我军已经开始仓皇逃窜了,这时候谁更快一步,谁就能抢到更多功劳。
但他并不知道,我军正在前面张开了一张大网,就等着他傻傻往里跳呢!
一场争吵
25师的孤军冒进,给了我军吃掉它的好机会。10月27日,4纵在双岭子地区阻击25师,但因为误判敌军战力失败了,这也更加坚定了李正谊的信念。
李正谊得意洋洋来到新开岭地区,已经丧失警惕心的他,直接就踩到了我军的陷阱中,被我军团团包围。
这时候,李正谊才察觉自己中计了。他一边组织人手防御,一边给杜聿明打电话求援。
靠着先进的装备,25师虽然被包围了,但我军拿他们依旧没什么办法。而杜聿明接到李正谊求援的消息之后,马上就为他派出了援兵。
杜聿明派来的人不少,完全可以将四纵反包围。
面对这种情况,四纵司令员胡奇才就想让人赶紧撤军。而这时候,副司令韩先楚却制止了他。
韩先楚说:“已经打到这里了,撤军对战士们的士气是个不小的打击。而且一旦撤退,想要再找这么好的机会,恐怕再也找不到了。“
但胡奇才担心,一旦我军撤得太晚,就会直接被敌人给反包围。到时候也消灭不了25师,反而将自己陷入危险中。
韩先楚却认为,我军如今正是士气高昂的时候,完全可以在敌人到来之前消灭25师。
在之后的战斗里,他更是亲临一线,给了将士们很大的鼓励。
而就在杜聿明派出援兵之后,李正谊看我军迟迟拿不下他,觉得自己又行了。所以他向杜聿明声明不要援军,只要武器和粮食就可以了。
而韩先楚见久攻不下,连夜将炮兵团调了过来。随着炮兵团到达战场,这次战役也即将进入尾声。
等到炮兵团发起进攻之后,李正谊才想要援兵赶紧过来。然而因为他走得太远了,所以即便援军已经全速前进,但距离他还是有不短的一段路程。
就这样,李正谊在绝望中被我军包围,并被我军打了个全军覆没,他自己则成为了我军的俘虏。
事后,连胡奇才都忍不住感慨,幸亏听了韩先楚的话,要不然就错过这个歼敌的机会了。
不过,从这件事中,也能看出韩先楚对战机的精准把握。只不过当初挺进东北的时候,胡奇才是带部队来的,韩先楚则是孤身一人。
所以,中央才将韩先楚安排成了副司令。
随着部队慢慢壮大,韩先楚后来被调到三纵担任司令员,并将三纵带成了王牌纵队。
而胡奇才后来被降为四纵副司令,级别比韩先楚要低。但在塔山阻击战中,他的表现依旧非常亮眼。
新中国成立之后,韩先楚因解放海南岛的战功被授予上将军衔,胡奇才被授予中将军衔。
不论他们被授予了什么军衔,他们都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都是我们应该永远铭记的英雄。
参考文献
新开岭战役:集中兵力歼敌的典范,谢峰 李明,2021年04月06日,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