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丨纪登奎旧照
前言
1969年北京召开中共第九次代表大会,纪登奎作为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并发表讲话。当天纪登奎从代表席走到发言席,还没有开始说话,毛主席率先开开口向大家介绍:
“他叫纪登奎,是我的老朋友......”
毛主席介绍完毕之后,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你之前挨过整吗?”
要说起纪登奎和毛主席的相识,还要从许昌说起。许昌是河南省的一个小城市,曹操曾经在这里建功立业,而毛主席对于曹操很是佩服,因此对于许昌多了几分关注。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经常南下巡视,每次路过许昌的时候都会停下脚步,了解一下许昌的情况。
图丨毛主席南巡途中与工作人员合影
1951年,毛主席再次乘坐专列南下巡视,途径许昌的时候再次停车,听取当地领导的汇报。信阳地委书记路宪文率先作汇报,为了消除他的紧张情绪,毛主席幽默地问他所管辖的地方有一个上蔡县,那是不是还有一个下蔡县,路宪文紧张的回答说自己学习不好,不知道有没有下蔡。
毛主席紧接着问他信阳州里宋士杰告状的文庙还在不在,路宪文接着回答说自己不知道。毛主席见他一问三不知,就让他开始汇报工作,路宪文赶忙将自己如何发动群众,如何将过去蒸着吃的红薯创新为可以包饺子,做点心。弄得毛主席一阵不耐烦,说:
“你说了半天,不就是一块红薯么?”
图丨路宪文旧照
毛主席很快将路宪文招呼下车,让本不用上车的纪登奎上车汇报工作。路宪文下车之后,还埋怨秘书“不会弄材料”,给他准备的材料上都没有毛主席问到的问题。许昌地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纪登奎受命登上毛主席专列,刚一上车纪登奎就主动自我介绍:
“主席好,我是纪登奎。”
毛主席招呼纪登奎坐下,看他年纪不大,便随口询问纪登奎的年纪,纪登奎回答说自己28岁,毛主席点了点头,点燃一支香烟深深地吸了一口说:
“我今年58岁,你还不到而立之年。我今天想听听你们这里的情况。”
图丨毛主席正在听取汇报
纪登奎简明扼要地将许昌的地理情况等介绍了一番,随后着重汇报了当地党的宣传工作情况,原本纪登奎准备了一个稿子,由于介绍的都是自己平时工作中熟悉的东西,纪登奎没有用上打好的稿子,一口气说了一个多小时,无奈于时间有限,纪登奎只能汇报一些主要问题。
对于纪登奎的汇报毛主席非常满意,看着这个年轻干部滔滔不绝地讲述汇报,毛主席频频点头,不时还在本子上做记录。等纪登奎汇报结束之后,毛主席突然向正在喝水的纪登奎发问:
“你在闹革命的时候挨过整吗?”
对于毛主席突如其来的问题,纪登奎没有多加思考,直言自己挨过两次整。对于纪登奎的坦率毛主席非常满意,想到自己在革命时期的过往,毛主席感慨地说:
“我比你多一次,挨点整,有好处。”
图丨纪登奎慰问受灾群众
纪登奎的诚实让毛主席非常满意,在毛主席离开许昌之后,特别交代中南局负责人王任重,要派人到许昌进行调查了解,总结和推广许昌宣传工作的经验。
许昌地区的宣传工作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关注,纪登奎也受邀参加第一次宣传工作会议,在会上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在宣传工作中的经验。会议结束之后,纪登奎被任命为许昌地委书记,管辖当地17个县市,而28岁的纪登奎也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地委书记。毛主席对纪登奎的工作大为称赞:
“我党的宣传工作有了新的发展。”
“他叫纪登奎,是我的老朋友”
在毛主席召见纪登奎之后一直都没有忘记他,从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之间,毛主席曾经到河南视察过十多次,每次都要将纪登奎找来,听他的工作汇报。由于毛主席对他的赏识,在加上纪登奎在工作上的出色表现,纪登奎在1967年以前已经成为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兼任省委秘书长。
图丨纪登奎陪同周总理视察工厂
1953年毛主席在途径河南的时候,再次派人找来纪登奎,要听听纪登奎的工作汇报。在纪登奎将许昌的工作汇报结束之后,毛主席要他说一说合作社的具体情况。一般来说,地委领导很难了解到合作社的具体情况,很凑巧的是纪登奎刚刚从一个合作社搞调查回来,就向毛主席详细地将合作社的具体情况做了汇报,毛主席听完非常满意。
1969年中共第九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纪登奎作为代表出席的会议。
在开会前,主席团派人找到纪登奎,希望他在大会上做发言,主要将一下如何正确对待群众问题,纪登奎说自己发言不合适,并向来人说明了原因,来人对于纪登奎的态度十分为难,询问他如何向毛主席汇报。纪登奎果断地说:
“你就把我的原话向毛主席汇报。”
图丨纪登奎出席会议照
主席团来人离开不久再次返回,称自己已经向毛主席汇报过,毛主席坚持要让他在大会上发言。纪登奎见毛主席发话,不敢再做推辞,开始认真准备。当时在大会上共有九个人发言,轮到纪登奎的时候,毛主席在主席团成员坐席上没有看到纪登奎的身影,转头问周总理:
“纪登奎同志在哪里?”
周总理指了指台下的代表席说纪登奎同志在下面。纪登奎从代表席上起身走向发言席,当经过毛主席面前的时候,毛主席面带微笑地对他说:
“请你讲话。”
图丨纪登奎出席十大
纪登奎走到发言席,站在话筒前还没有开口,毛主席率先向与会代表介绍纪登奎:
“他叫纪登奎,是我的老朋友,长期在河南省工作。”
毛主席的一番介绍令人民大会堂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站在发言席上的纪登奎更是激动,在10分钟的发言中,提到毛主席的地方多达37处,在发言的最后,纪登奎高呼“紧跟毛主席就是胜利”,表达着自己当时的心情和对毛主席的敬仰。
毛主席在大会上的一番介绍,让纪登奎的名字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在毛主席的提议下,纪登奎在九届一中全会上被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当时纪登奎只有46岁。1969年毛主席在接见河南地方领导时对纪登奎说,他要到北京工作,之后会让周总理通知他。纪登奎诚恳地说自己水平不行,毛主席鼓励他说:
“试试看嘛!”
图丨纪登奎在乡下
一个月之后,毛主席南巡再次途径郑州,在专列上接见了刘建勋和纪登奎,听取完两人的工作汇报之后,毛主席再次对纪登奎说让他到北京工作,最近就去。纪登奎谦虚地说自己能力不行,不能胜任中央的工作。毛主席再次鼓励他:
“你就两头跑,北京的事情难办,在北京做机关工作,时间不可过长也不可过短,就去打个短工吧。”
就这样纪登奎进入北京工作,在中央主要抓农业。由于纪登奎是从基层干起,对农业方面非常熟悉,因此做起农业工作来也是轻车熟路。
一生追随毛主席
纪登奎进入中央工作之后,同时还在军队中担任要职。1967年军委办事处成立,作为当时负责军委日常工作的办事机构,在毛主席的安排下,纪登奎和李德生进入军委办事处,同时纪登奎出任北京军区政治委员,李德生出任北京军区司令员。
图丨毛主席与邓小平亲切交谈
邓小平回到北京工作之后,毛主席在中南海书房召开政治局会议,纪登奎参加了此次会议。在会议的开始,毛主席建议大家一起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随后毛主席对与会的各大军区负责人和政治局委员说:
“一个人在一个地方搞久了,不行呢!就会出现消极因素。”
紧接着,毛主席向大家正式介绍了邓小平,并对邓小平做出肯定以及鼓励,从此之后,邓小平开始担任军委总参谋长。纪登奎奉命起草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的文件,但纪登奎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在毛主席的安排下,他依旧担任北京军区政治委员。
图丨纪登奎陪同周总理会见外宾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逝世,纪登奎深感悲痛,对于毛主席的感情,纪登奎未曾改变,在他看来,毛主席决定的就是正确的,是不能改变的。随着政治环境越来越明朗,纪登奎对自己负责的工作感觉有些力不从心,在局势稳定之后,纪登奎经过深思熟虑,决定辞职。
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之后,纪登奎不但辞去了政治局委员和副总理的职务,同时还找到邓小平,要求辞去在军队中的职务。当时邓小平对于纪登奎非常看重,极力挽留纪登奎,但纪登奎去意已决,邓小平只好同意了他的申请。就这样纪登奎重新变成了一名普通人。
图丨纪登奎与其他领导人亲切握手
在纪登奎离开前,邓小平曾经找他谈话,嘱咐他还要继续做一些工作,不久之后,纪登奎开始主管旅游的工作。他不但向中央提出了重点发展旅游产业的观点,同时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意见,中央根据他的想法对旅游产业加大了投入力度,很快我国的旅游业就开始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力。
1983年,纪登奎被安排进行农村调查工作,担任部级研究员,他非常愉快地接受了这个工作。虽然纪登奎在政治上不再担任任何职务,但他的工作却从未停止,到了研究室之后,纪登奎将精力都投入到调查研究中,用几年的时间走遍了除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市,无论条件怎样,他都亲自进行调查研究,在工作中有了很大的收获,扎根基层为人民谋福祉。
图丨退休后的纪登奎
在他退休之后,曾经有人问他还想干些什么事,纪登奎表示自己想到大学里教书,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讲点政治经济学。同时他还想趁着自己能跑得动,再出去走走看看。遗憾的是,纪登奎在1988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终年65岁,而他想要到大学教书的愿望最终也没有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