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劲修是长沙起义的国军中将,1949年11月1日,王劲修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二军军长,还成为四野兵团副司令,然而起义后的他却在1950年5月30日掏枪自尽,这是为何?
王劲修是湖南长沙高桥人,毕业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将官班第一期,在黄埔军校期间,王劲修遇到了同乡李默庵,他从1931年就开始在李默庵麾下任职。
此后,王劲修曾担任国民党军排长、连长、营教导员、政训主任、团长,还参加过东征和北伐战争,1941年8月,王劲修调任国民党军湘鄂赣边区总指挥兼鄂南指挥官,指挥部队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抗击日军。
12月,王劲修接任湘鄂赣边区挺进军总司令,指挥部队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在长沙会战时王劲修率部不断袭扰日寇后方,为胜利做出很大贡献。
1948年9月22日, 王劲修被授予中将军衔。王劲修用招安手法处理“三二事变”,从1948年9月王劲修被国民党军授予中将军衔到1949年1月, 解放军接连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三大战役后, 国民党各阵营分崩离析, 自寻出路, 王劲修也不例外。他由南京回到了老家湖南长沙, 被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潜委任为长沙绥靖公署保安司令部副司令。
王劲修能够担任长沙绥靖公署保安司令部副司令,与长沙绥靖公署副主任李默庵的保荐是分不开的,据李默庵回忆,程潜回湖南主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批准长沙绥靖公署扩建5个师的兵力,程潜在扩建正规部队的同时,还决定扩充和编训地方部队,意在抓自己能够控制的武装。
程潜专门向李默庵提及此事,李默庵毫不犹豫地推荐了王劲修,李默庵对程潜说:“我了解王劲修对蒋介石政权已经丧失信心,有依靠程主席谋出路的想法,加上王劲修有编练部队的经验和能力,由他来抓地方武装是最适合的人选。”
不久,王劲修便担任长沙绥靖公署保安副司令,上任后,王劲修没有辜负程潜和李默庵的厚爱,他还对地方武装编训有方,妥善处置了“三二事变”。
之后,王劲修因编训地方武装有功,更加受到程潜的重视,以至于到长沙起义时,他又成了国民党军方谈判代表之一。
1949年夏,四野进军中南,逼近湖南长沙,8月4日,在中共的大力争取下,国民党原长沙绥靖公署主任兼湖南省主席程潜将军和驻长沙的国民党军第一兵团司令官陈明仁将军领衔等38名将领联名发出起义通电,郑重宣布:“正式脱离国民党政府,今后当以人民立场,加入中共领导之人民民主政权,以人民军队为伍。”
与此同时,经过王劲修等人的谈判,决定成立湖南临时省政府,起义部队仍保留三个军,番号改为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下辖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兵团司令员陈明仁,王劲修为第一军军长。
1949年9月29日,四野领导人根据陈明仁将军和广大起义官兵的强烈要求,电呈中央军委,提出对陈明仁部进行第二次整训,11月,起义部队正式启用新的番号,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兵团,中国国民党人民解放军第五十二军,王劲修任军长。
在成立大会上,王劲修认真地在笔记本上记录了陈明仁的讲话:“从今天起,我兵团已经踏上光明之路,开始了新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改造。”
1950年2月,二十一兵团奉命离开浏阳,王劲修奉命率领五十二军移驻茶陵,部队到达指定位置后,开展生产,进行政治教育,在政治教育中,湖南军区派了很多政工干部过去加强教育,强调“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训练方针,这跟王劲修一直遵从传统的训练形成对比。
上级就认为王劲修是“对新军队建设方针有抵触”,不久安排他去参加政治学习,但在学习班上,王劲修依然坚持自己传统的观点,因此受到组织的批判,5月30日,王劲修不堪压力举枪自杀。
一直到1980年10月,解放军总政治部会同广州军区对王劲修的问题进行复查,恢复了王劲修起义将领名誉,如果王劲修不激进,作为北伐功臣,抗日名将,起义将领之一,在1955年受衔最少也能评一个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