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之后,虽然全国总体形势已经恢复和平,但在局部地区却还存在激烈的斗争,比如说,国民党就一直没有放弃“反攻大陆”的打算,时常在福建沿海地区进行骚扰。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的粟裕,下令加强福建地区的防卫,并着手派遣空军入闽,准备协同海军作战。当时的空军司令员是刘亚楼,他奉命先往杭州进行前期的准备工作,只等福建的机场修筑完毕,就要给老蒋一个好看。
巧合的是,当时毛主席也正在杭州,刘亚楼是空军司令,怎么能不去探望毛主席,反而当刘亚楼出现在毛主席的住处时,毛主席非常惊讶地表示,“你怎么会在这里?”刘亚楼自然是如实向主席汇报,声称他在为空军入闽做前期准备,这下毛主席“更吃惊了”,他表示,“谁说空军要入闽,这是谁的决定”?刘亚楼当时也懵了,心想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难不成是粟总参谋长“私自调兵”?
其实大家都错怪粟裕了,早在建国初期,毛主席就有拿下台湾的计划,当时就准备让粟裕负责指挥,而根据当时的打算,首先就是先解决台湾岛外围的国民党军,在这个过程中,三野总司令粟裕主要是负责调配陆军以及渡海作战前的军事训练,当时准备动用的兵力高达50万人,且相关计划也已得到了中央批准。
然而,计划跟不上变化,为了维持其在岛内的反动统治,国民党军居然招募了一批曾经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军,人数多达1万多人,这些军人自然是身经百战,而且通过国民党的“政审”,对于解放军充满了刻骨仇恨,可谓“异常凶残”。考虑到此前解放军攻打金门的惨烈失败,对于这一变化,中央也不得不予以重视,毕竟渡海作战非同小可,一旦出现不利情况,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为了加大攻台的把握,当时粟裕就建议军委,再从别的部队中抽调几个军,配合三野一起实施登岛作战。军委对此进行了认真考虑,并以最快速度筹建了海军,并将海军也调拨给粟裕指挥。按道理讲,此时条件基本上已经具备,但50万大军绝不是小数目,因此需要调拨大量的船只,当时船只普遍吨位小,还不足以支持如此大规模的渡海作战,因此攻台的计划也就被再次推迟。
再后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国家的主要精力、注意力都放在了东北,稳重起见,自然也就暂时搁置了解放台湾的计划,直到朝鲜战争结束之后,解放军空军也得到了锻炼和发展,粟裕再次看到了攻台的希望,于是积极向沿海调拨兵力,特别强调,要调空军入闽,于是这才出现了篇头的那一幕。
其实,在空军入闽的问题上,粟裕曾请示过毛主席,毛主席原则上是批准了,但具体时间并未确定,所以毛主席才会吃惊。后来刘亚楼向粟裕反映这一情况,粟裕立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很快向军委进行了深刻检讨,但毛主席也并未处分粟裕,可见毛主席对其还是相当信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