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树勋在国军将领中是第1个选择投诚之人,在选择投诚之后得到较好的对待。那么很多人都有疑惑,投诚和被俘虏的区别有多大呢?



郑洞国属于最有知名度的投诚者,因为在这之前有约定,因此这位将军的投诚并非是非起义的待遇。正是因为投诚具备灵活性,导致无数的将军到了最后才选择投诚,也曾经有过无数的笑话。例如当时的沈阳东北总队,眼看已经保不住沈阳城,才决定和我方联系表示可以放下武器,但必须要求我们答应条件。这从实际的意义上来看是火线起义。

一时之间让我方成员都极其的懵逼,自然不可能会同意上级,很快就下达意见。到了此时此刻还起义,赶紧让对方放下武器,只有两条路,一条是被歼灭,一条是放下武器。

最终这一个守备中队就只能选择放下武器,毕竟在投降之后待遇要比战俘更好。当然也有一些个别的将军会选择缓兵之计,比如孙进贤在投降之后不到三天就决定反派。



傅作义在起义之前会有一个条款,而这个条款是接受我们的和平改编,这就属于被动起义。在选择起义之后,并不曾被刁难方还得到了认可,在建国之后兼任了一些副主席的职位。在我国水利建设上曾经有过许多的贡献,他的起义并没有让他受影响,反而还获得优待。

在当时战争中选择投降的将军有很多,例如蒋军。虽然在战场上,整体的指挥级别并没有办法和傅作义一起比较。在辽宁战役时立马就选择倒戈,而这次的倒戈对我们来说有着较大的作用,因为在做出贡献之后,最终的结果也比较好。

郑洞国在建国之后并没有审判,但整体的重要程度根本就比不上傅作义。郑洞国在建国之后所担任的就是一些比较虚的职务,这些职务并没有实际的权利。不过在建国之后还是会给两岸统一做出许多的贡献,毕竟他在台湾有较高的认可度,能有效促进两岸的和平。



在战争中,一些高级的将领一旦被俘虏下场可能都是比较悲惨的,特别是在蒋介石的眼中。这一些指挥员没有任何的价值,留下来也是隐患,还不如直接杀之而后快。杜聿明就是其中的一个,在被抓之后,全部都关押在功德林里。起码需要等待长达10年的时间,否则是没有办法重获自由。更有甚者被关押了20多年之久。不仅如此,还有一些被抓捕的将领们还会深入的调查看看有没有滥杀无辜,如果有滥杀无辜者,直接就会被枪毙,没有机会悔过。



从这里可以看出,我军在面对俘虏还有投降时待遇是有所区别的,这中间的差距也有很大,有一些人在投降之后可以继续的当管事,而有一些会被关押,甚至还会面临枪毙,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当时的选择比较重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