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哲元,字明轩,1885年10月30日出生于山东乐陵城西北城关镇赵洪都村一个读书人家庭,少时就爱习武。

宋家当时有一个远亲的女儿嫁给了时任曹州府(今菏泽)总兵的陆建章。1905年,宋哲元的父亲被陆建章聘至曹州做家庭教师。随后,陆建章奉袁世凯的命令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兵,宋哲元报名参军。

陆的手下有一个军官叫做冯玉祥,娶了陆建章的内侄女刘德贞。宋哲元和冯玉祥结识后,一直追随着他,直到最后成为冯玉祥西北军五虎上将之一。

中原大战以后,名噪一时的西北军分崩离析、名号消失。1931年1月,西北军残部被张学良收编;6月,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29军,宋哲元为军长。

“九一八事变”后,宋哲元联名手下七将领通电全国与日作战,表示“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1932年8月,宋哲元被任命为察哈尔省主席。1933年3月,日军侵占了东北的最后一个省份热河省,接下来的目标就是攻击长城各口。


宋哲元


冯玉祥(左二)和蒋介石的合影


介绍见下行文字

1937年春,29军主要将领(前左起)张维藩、张自忠、宋哲元、刘汝明、石友三,后左起:郑大章、冯治安、赵登禹、佟麟阁

在长城抗战中,宋哲元部上演了抗战史上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传奇一幕。当时,二十九军的武器装备最差,“火力弱,有兵无枪,有枪缺弹,只是每人大刀一把,手榴弹六枚”。

但是,在长城抗战中,宋哲元29军的战绩却优于中央军、晋绥军。原因在于,尽管他们的武器差,但他们机动灵活,不像中央军一样死守阵地,而是不断使用大刀队夜袭反攻。

因为夜袭都是近战,这样就部分弥补了装备低劣的弱势。兵器占劣势,但部队一向训练严格,加上爱国主义的热血情怀,给日军造成的伤亡惨重。

这里有一个宋哲元和大刀队勇士的故事。在组织罗文峪前线的连夜反攻时,宋哲元亲自为500大刀队勇士送行。

当500壮士一一从宋哲元面前走过时,一个叫做侯万山的班长跪倒在宋哲元面前,泪流满面。宋哲元严厉地说:你是不是29军的战士?我们29军可没有软蛋!你怕死就换别人去!

侯万山留着泪对宋哲元说:军长,我不是怕死。打鬼子,咱们不会含糊。只是我的老婆马上就要生了。如果我这次殉国了,孤儿寡母求军长体恤、我死也瞑目了!

宋哲元听后,非常感动地说:“你放心去吧,你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接下来,宋哲元对500勇士说:“兄弟们先走一步,你们的家眷我们一定会照顾好的!”然后,宋军长对这500人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

听到宋哲元这么说后,侯万山站起身来,向宋哲元回了一个军礼,头也不回赶赴前线了。这一战,侯万山果然壮烈殉国!据身边战友回忆,他挥舞大刀连续砍到了三个日军,直到大刀卷刃无法再用后中弹牺牲。

在长城抗战中,日军死于29军大刀下的不在少数。甚至为了对抗大刀砍脖子,日军还用上了铁围脖。日本《朝日新闻》评论道:"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外,而遭受六十年来未有之侮辱。"


宋哲元


大刀队勇士


上海劳军妇女代表

长城抗战中,29军凭借大刀取得了喜峰口战役的胜利,这是中国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捷。长城抗战结束,二十九军“大刀队”名扬天下,宋哲元等将领成为抗日英雄。

1937年,以大刀队的事迹为背景创作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歌曲唱遍了全中国。

再说一些前面提到的侯万山班长,其夫人后来生下了双胞胎,被宋哲元认做亲子,带回家交给妻子抚养,并给二人取名为宋纪峰和宋纪峪,以纪念其父在喜峰口罗文峪的牺牲。

宋哲元的女儿回忆时说:宋哲元对这两个孩子如同亲生,和他们的待遇完全一样。到了两人18岁时,宋家出于对侯万山的尊敬,又让其恢复了侯姓。

1940年4月5日,宋哲元以中风不语病逝。此去已经数十年,如去向将军致敬,愿安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