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中野于1946年10月发起的龙缝战役,在蒋军内部有不同的叫法,“龙缝”变成了“龙凤”。

按照参加过此役的杨伯涛的说法,“这次战役,是头一次与刘帅的中野交手,第5军攻龙崮集攻不下,整11师守张凤集守不住,有人称为“龙凤战役”,以相讽刺。”

很显然,这是蒋军内部不服第5军和整11师的那些人整出来的事儿。

把第5军比作龙,把整11师比作凤,既然是龙是凤,却攻不下、守不住,不是废物又是什么?

在这里说点儿题外话。

张凤集应该叫做张风集,本是以巨野大姓田氏的管家张风命名的。

由于田氏人口多,每天买的菜也多。久而久之,周边的菜农就以张风的名字命名了这个自发形成的菜市场了。

可时间一长,田氏觉得这个名字不好听,就改张为章,改风为缝,张风集就变成章逢集了。

不要小看这次改名,这不是简单的用同音字来替代,而是“章逢”的意思是“章甫缝掖”,指的是儒者或儒家学说。

由此可见,巨野田氏那也是书香门第。

言归正传。

1946年8月,晋冀鲁豫部队向陇海路出击后连打两仗。

陇海路袭击战,歼敌16000;定陶战役,全歼敌整3师,歼敌17000。

虽然在定陶战役后出现了点儿状况,大批俘虏在蒋军飞机的轰炸下,一下子趁乱跑了4000多,但瑕不掩瑜,两记结结实实的拳头把老蒋打的是头晕眼花。

大怒之下,蒋氏连下两道命令,把刘峙徐州绥靖公署主任以及参谋长赵子立的职务全给免了,然后又派邱清泉的第5军和胡琏的整11师立即出兵,准备将晋冀鲁豫主力围歼在巨野地区。

龙缝战役,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拉开了帷幕。

接到免职命令后,刘峙也就罢了,可赵子立却感到很委屈。他制定的作战计划虽不能说是天衣无缝,但也可圈可点,可谁让碰上了厉害对手呢?

这就应了某部电影中的一句台词了,“不是我们没用,而是对手太狡猾!”

接到命令后,第5军和整11师立即出发,向巨野方向攻击前进。他们的目的是打通菏泽通往济宁的公路,然后与其他部队一起,对晋冀鲁豫部队形成合围之势。

具体部署是,第5军沿菏巨公路逼近巨野以西的龙崮集地区,整11师沿洙水河南岸公路向巨野以南的章逢集地区推进,整88、68、41师配合作战。

晋冀鲁豫部队的应对部署是,以2纵阻击第5军,集中3、6、7纵队吃掉整11师突前的整11旅。

在此之前,晋冀鲁豫部队还从没与蒋军的“五大主力”交过手。

都说“五大主力”厉害,可究竟厉害到什么程度,不亲身去体验一下,是永远也不会知道的。

因此,这一次,中野准备去检验一下这两只“老虎”的成色。

同时,刘帅也没有掉以轻心。

“五大主力”既然来头颇大,相信也不会是徒有虚名。因此,在派2纵在龙崮集阻击第5军的同时,集结了3个纵队的兵力对付整11师,而且对付的并不是整11师全部,只是针对在战场上突前的整11旅。

在整11师的3个旅中,11旅的前身是11师。

这个师可以称作是陈诚“土木系”的当家部队,无论从兵员素质、训练、装备、作战经验都不错。

18旅次之,但也是一支久经战阵的耐战之师,只有118旅稍差。



图片来自网络

1946年9月29日,龙缝战役打响。

战役是先从龙崮集方向开始的。

一向骄狂的邱清泉对挡在他前面的晋冀鲁豫部队不屑一顾,他给前线官兵的命令是,在当天拿下龙崮集。

可仗一直打到了10月6日,第5军前进的脚步也没能超过10里地。

这是因为,邱清泉在龙崮集遇到了刘帅精心布置的“弹性阵型”。

在2纵设防的时候,刘帅亲赴前线指点,对一线官兵要把主力部署在一线的做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刘帅认为,和第5军这种全副美械装备的部队作战,若把重兵集结在一线,与敌军硬碰硬,那是不划算的。

上佳的战术是应在一线部署稍少的兵力,而把重兵放在二线和三线阵地。这就是兵力前轻后重。

在第5军发起进攻时,要实施逐次抵抗,让邱清泉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就在第5军在龙崮集方向久攻不下之时,10月1日深夜,在章缝集方向,晋冀鲁豫部队对整11师的作战开始了。

可没料想,战场形势突变,原定于穿插整11师侧后,负责割裂整11旅与整11师其他部队联系的6纵意外的未能分割敌人。

相对于骄狂的邱清泉,胡琏作战则多了几分谨慎。

在龙崮集打响的时候,胡琏就感觉到战场的味道不对,于是立即收缩了部队。

他这一收缩,让本来6纵为一路,3纵、7纵为一路,准备对整11师实施钳形攻势的晋冀鲁豫部队扑了个空。

这一下,晋冀鲁豫部队进攻整11师的节奏被打乱了。

这时候,时间已经到了10月3日。

当初刘帅给2纵下的命令是在龙崮集方向阻挡邱清泉的第5军至10月3日。

过了10月3日,2纵就可以撤出龙崮集。

可眼下的战场形势是,6纵、3纵、7纵并没能抓住整11师,若此时2纵撤离龙崮集,让第5军扑过来与整11师会合在一起,晋冀鲁豫部队别说打整11师了,恐怕连撤离战场也要付出相当代价。

好在2纵很顽强,以一个纵队的兵力坚决顶住了第5军。

要知道的是,在章缝集战场,晋冀鲁豫部队是要用3个纵队打整11师,而且主要打的还是整11旅。

而在龙崮集方向,2纵以一个纵队的兵力就挡住了第5军,其压力可想而知。

见周边出现了晋冀鲁豫部队,胡琏立即收缩部队,并立即修建防御工事。

他的部署是:

整11旅两个团,以一个团配属山炮四门,驻守章缝集土围。

旅部带一个团及旅直属部队驻西面肖家堂,章缝集以北的一小村庄派一个连驻守,担任警戒。

肖家堂西南的王家垓,由118旅驻守;胡琏师部及18旅,驻于章缝集以南。

整11师修防御工事的速度很快,仅一天时间,各种工事均修建完毕,

紧接着,6纵就到了。



杨伯涛 图片来自网络

6纵的头一个目标就是整11旅部署在章缝集以北的那个连。这个警戒连被歼大半,连长被俘。

次日,杨伯涛派兵反扑,6纵也没有再攻。

其实,这仅是6纵的一次试探性进攻,待摸清了蒋军的部署后,6纵直接对王家垓发起进攻。

这个消息让胡琏大吃一惊。

因为在整11师的3个旅中,驻守在王家垓的118旅战斗力比较差。

胡琏搞不清楚,晋冀鲁豫部队是如何判清118旅的战斗力弱,而把王家垓作为主攻方向的。

若118旅有失,则整11旅将被割裂于整11师整个防御圈之外。

虽然118旅战力稍弱,可6纵对118旅的进攻仍然出现了相当大的困难。

118旅的战斗力虽然稍差,但构筑防御工事的本事却不差。在一天时间内,就设置了多道防线。

先为警戒哨兵,后为照明设备,然后就是绊发手榴弾区、雷区、鹿砦、铁丝网。

过了这道防线后,又有壕沟与围墙共同构成的防御主阵地,主阵地之后又是核心阵地。层层设防不说,在每道防线两侧都设有交叉火力点。

因此,118旅凭借着坚固工事,数次打退了6纵的攻击。

待到6纵撤退后,118旅又开始组织反击,让6纵损失较大。

就在6纵与118旅打得不可开交之时,10月5日夜间,3纵和7纵对由整11旅32团防守的章缝集发起了进攻。

当时,驻守在章缝集的整11旅32团配属了一部炮兵,兵力大致在3000余人。

由于蒋军的火力过于猛烈,直打到6日天亮,才在章缝集以北打开缺口。

负责进攻的59团两个营、58团一个连和62团一个营冲进了章缝集。

按照以往与蒋军作战的经验,既然已经突破了敌人的防线,并向纵深发展,这就意味着是胜利的开始。

可没想到,整11师的远程炮火开始轰击,将突破口严密封住。

紧接着,藏在工事内的敌军从阵中冲出,开始了反突击,又重新夺回了阵地。

战场局势再一次发生了突变。

突进去的3纵、7纵官兵与村外进攻的部队被蒋军分割开来。

在经过了一场激烈的厮杀后,突进章缝集的部队有一部分突围而出,另有一部仍然被困在章缝集内。

危急关头,作为预备的3纵7旅被调了上来。经过了一晚上的强攻,3纵7旅只打开了章缝集的一个角。

占据了章缝集的一个角,就意味着3纵和7纵的突击部队有了前进基地,但攻击仍然难以突破整11旅防线。

而此时,战场形势再次发生突变,胡琏派出的增援部队突破我军阻击攻进了章缝集,与在章缝集内的守军会合了。

仗打到这个份儿上,看的就是双方谁能再坚持。

可没想到,就在这关键时刻,得到增援后防线已趋于稳定的32团一营营长竟然擅自带着两个连突围了。

这两个连突围不要紧,一下子就空出一大块阵地,整个章缝集内的形势急转直下。

这一下子,杨伯涛慌了。

他立即报告胡琏,并请示应对办法。

得到的回复是,再困守打下去,做无谓的牺牲,太不划算。

为保存32团实力,胡琏命令杨伯涛,让该团立即突围。

见章缝集内蒋军32团阵地出现缺口,3纵、7纵立即组织兵力准备向纵深发展。

可不料,蒋军的增援部队也上来了。

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整11旅32团撤出了战场。

临撤退之前,配属整11旅的四门山炮也被杨伯涛下令破坏。

此战过后,整11旅32团以及配属部队共3000余人逃脱了500余人。

见蒋军撤退,3纵和7纵也没有追赶,章缝集战斗结束了。



图片来自网络

再来说龙崮集方向。

从9月29日开始,一直打到10月9日,第5军与2纵打了11天,仍然未能突破2纵阵地。

见胡琏率整11师已经撤出战斗,邱清泉也只能悻悻的下令收兵。

此次龙缝战役,中野与第5军与整11师打了个平手。

虽然蒋军损失在5000人以上,但3纵、6纵、7纵的损失也达到了4400人。

这一结果是大家在战前没有想到的。

因为按照以往的经验,只要战斗到了攻入敌军阵地的时候,就意味着已经取得了胜利。

而在这次战斗中则不然,虽然3纵和7纵已经攻入了章缝集,但也只是此战的一个阶段,在章缝集内的战斗则是另一个阶段。

同时,胡琏对晋冀鲁豫部队勇猛的作战作风也感到吃惊。

因为按照他的经验,如果从后路封堵住对手的退路,将对手陷入了重围,在这种情况下对手的斗志必定瓦解。

而在章缝集战斗中则不然。

攻入章缝集内的晋冀鲁豫部队虽然面临困境,但仍然拼死一搏。

虽然此战双方损失相当,但胡琏仍心疼不已。

因为整11旅的主力32团在此战中损失殆尽。

胡琏认为,这一切都是第5军军长邱清泉的错。

因为他在章缝集面对的是晋冀鲁豫部队3个纵队的进攻,而第5军在龙崮集面对的只有一个2纵的阻击。

两支部队同为“五大主力”之一,实力相差无几。他在章缝集能与晋冀鲁豫3个纵队作战而不败,而邱清泉面对一个纵队竟然连打了11天还久攻不下,这不是第5军战斗力的真实体现。

出现这种局面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邱清泉在保存实力,不想为了救援整11师而折损第5军的实力。

因此,在龙缝战役结束后的一次酒宴上,胡琏借酒遮脸而骂座,指责邱清泉救援不力,不然,整11师为何能在章缝集损失一个主力团?

虽然说,胡琏与邱清泉都是“五大主力”军长之一,但在资历上,胡琏(黄埔4期)是不如邱清泉(黄埔2期)的。

在等级森严的蒋军中,胡琏当面指责邱清泉的行为是违背了军中伦理的。

可胡琏一向视兵如命,因为这是他在军政两界立足的根本。

因此,他才借酒遮脸对邱清泉发难。

可邱清泉是什么人?

他在蒋系将领中一向脾气火爆著称,平日里都是他骂人,哪有别人骂他的份儿?

见胡琏竟敢当面指责他,邱清泉哪会买胡琏的账,立即反唇相讥,“你打仗总想靠别人支援,太没勇气,不配当黄埔学生。”

二人相争,自然给了一些觊觎第5军军长、整11师师长位置而不得的将领们讥讽他们的机会。

于是,“龙凤战役”这一看似褒义,其实暗含贬义的词语,就被蒋军将领们炮制出来了。



图片来自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