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曾泽生
曾泽生(1902年10月—1973年2月),出生于云南省永善县大兴镇,中国人民解放军原50军军长,中将军衔。先后参加了台儿庄会战、长春起义、抗美援朝战争等,曾获一级解放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曾泽生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地主家庭,本可以衣食无忧,怎奈幼年丧父,家道中落。满20岁以后,由于求学无门,便毅然从军,1922年考入云南唐继尧开办的建国机关枪军士队,毕业后入云南讲武堂学习。1924年黄埔军校建立,云南陆军讲武堂的一批军事骨干选调到黄埔担任重要职务,曾泽生任第三期区队长,之后又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学习。1929年,应国民党云南省主席龙云之邀回滇,在昆明开办军官候补生队,任副队长。后任滇军第98师军士队队长,第3旅6团营长、第5团副团长。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作为一名军人,曾泽生决心报效国家、捍卫民族尊严。同年9月,曾泽生被任命为第六十军一八四师一。八五团团长。10月初,随全军奔赴抗日前线。1938年4月初,第六十军奉命增援徐州。
在坚守台儿庄的战斗中,将士们以步枪、机枪打,用手榴弹炸,最后与敌人展开白刃战。工事随毁随修,第一道防线被突破,退到第二道防线继续抗击,击溃日军后又举行反攻,把失去的一线阵地再夺回来。正是滇军英勇顽强、前赴后继……
1946年4月,曾泽生的第六十军被调往东北。5月25日,布防于鞍山。5月30日所属第一八四师即在身陷包围、援军不至的形势下,加上中共卓有成效的统战工作,师长潘朔端率部在海城起义,并通电全国。第一八四师的起义“震撼了整个蒋军””,也给曾泽生以冲击。由解放战争不断胜利的大势所趋,曾泽生毅然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选择了起义。曾泽生派人携带要求同意起义的信,与解放军围城部队联系。1948年10月17日上午,曾泽生与解放军代表刘浩在长春第五四五团见面,共同商量了起义行动问题。入夜,解放军围城部队进入市区接防,曾泽生率第六十军撤出踞守的长春东半部,开往九台,正式起义。
第六十军的起义,削弱了国民党军队的力量,为长春和平解放作出了贡献,功不可没。之后,曾泽生与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配合,迫使困守长春西半部的蒋军嫡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郑洞国的兵团总部及新七军于18日晚放下武器,向解放军投诚,使长春兵不血刃地和平解放。
这次起义,开创了在解放战争中迫使敌方整军起义,实现大城市和平解放的光辉战例。21日,新华社评论说:长春的解放不但加速了东北的全部解放,而且给所有踞守大城市的国民党军队指出了一个光明前途。
1948年11月29日,曾泽生偕第六十军全体官兵发表了《告国民党军官兵书》,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向国民党广大官兵指出:“摆在全国蒋军前面的只有三条路:或是被歼,或是向人民投降,或是站在人民方面来举行光荣的起义。蒋军官兵中亦不乏有识之士,何去何从,该是时候了!”第六十军起义对云南地方部队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率部发动昆明起义,从而加速了云南全境解放的进程!
解放后第六十军被改编为东北第四野战军第五十军,军长为曾泽生。第五十军作为第一批入朝部队参战。在第一次战役中,第五十军与英二十七旅交手,攻至铁山地区。因英军退得快,第五十军斩获不多。在第二次战役中,第五十军于西线进攻英二十七旅和美二十四师一部,兜着敌军屁股追击,协助兄弟部队解放了北朝鲜全境。
在第三次战役中,第五十军突破敌临津江防线,从正面向汉城推进。在高阳以北的碧地里地区,第五十军击破了美二十五师一个营的阻击,又在仙游里地区击退了英二十九旅皇家来复枪团第一营。英二十九旅组织了1000余兵力和200门大炮拼死反击,均被志愿军击退。志愿军乘夜向装备“百人队长式”重坦克、火力充足的皇家重坦克营发动猛攻,提着爆破筒、扛着炸药包从四面扑来的志愿军士兵,使英军顾此失彼,防线终被突破。到了天亮,皇家重坦克中队被全部歼灭。
1951年4月,50军回国休整期间,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了他。据曾泽生将军生前回忆,那天他心情格外激动,毛主席和他谈话内容广泛,国际国内古今中外,当毛主席把话题转到朝鲜战场时,毛主席详细询问了汉江南北50昼夜战斗情况,曾泽生一一向主席作了汇报。
1955年4月,50军奉命撤回祖国后,5月的一天,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再次接见了曾泽生将军,曾泽生向主席提出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毛主席微笑地说:“其实你不需要我来批准,就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不过,你还是不加入共产党好,你现在的这个党更需要你。”这话似乎让曾泽生有些不理解,他早就脱离国民党了,哪里来的党派?他恳切地向毛主席询问原因,毛主席继续说道:“你现在的党就是无党派,如果你以党外人士的身份,向台湾、全世界宣传介绍我们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新面貌,可以使台湾故旧了解我们,促使他们站到祖国统一方面来,你不加入共产党,却可以为我党团结各个团体的力量起到很好的表率作用,为了国家的利益,你能否等一段时间?”
曾泽生对毛泽东这番话非常理解,他认为毛主席既不是不准他加入共产党,也不认为他当一个共产党员还不合格,而是毛主席希望他能发挥无党派人士的作用,促进祖国统一,这比他入党的价值更高。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曾泽生一直都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以无党派人士的身份,积极投身于国家的政治活动,促进共产党与其他无党派人士的交流沟通。他在第一、三、四届政协中,都担任常务委员,用自己特殊的身份凝聚民心,促进祖国统一事业。主席交给他的任务,他出色的都完成了,“不入党比入党的作用要大”,这一点他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
他耐心等待可以入党的那一天,可没想到这一等就是一辈子。
1973年2月23日,曾泽生因病在北京去世,在去世之前,他仍然遗憾自己没能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誓词早已默念多次,却终究没有能得偿所愿。
多年后,他的四个儿子两个女儿都先后入党,曾泽生在对儿女的教育方面,也是一直传输他们为国家,为党,为人民做奉献的道理,他的次子曾达仁成功研制我国第一台深海履带式布缆机,荣立一等功,他的儿女们最终也弥补了父亲这一生的遗憾。
撰稿:李 珊 朱翠红
校对:杨丹尧
初审:班 文
终审:杜 拉
编辑制作:云南拓雅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