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解放战争中最关键的三场大战中,哪场战役最难打,绝对非淮海战役莫属,为啥这么说呢?就说辽沈战役与平津战役,我军是有兵力优势的,可是淮海战役中,我军的兵力却没有任何优势,还比敌人少,就是60万对战80万。这二十万的兵力差距就让我军在作战的过程难上加难。
蒋介石对这场战役也是非常重视的,基本上国军精锐部队都到了,除了桂系部队没有到战场。因此这场战役是比较难打的,而且我军伤亡人数直接超过了另外两场战役伤亡人数总和,由此可见这场战役我军取得胜利,这背后可是付出不小代价的。
在这场战役中,国军中出色的将领都被派出来。首先就是杜律明,在这场战役还没有开始前,蒋介石是让白崇禧来担任总指挥的,只是在战役开始后,白崇禧变卦,没有办法蒋介石就只能喊来杜律明支援。这也是因为在解放战争初期,杜律明的表现挺出色的,这也就让蒋介石对他很信任,让他去徐州支援。
可是杜律明还没有赶到徐州,黄百韬的兵团就遭到了华野的包围,也就是说,这场战役才刚开始,国军就被动了,主动权在我军,这也给我军创造了一些优势。黄百韬兵团被消灭之后,前来救援的黄维兵团又在双堆集被围困了。
当时杜律明的手里还有30万,然而国军已经没有什么反击的可能了,压根就无法扭转战局,这也让杜律明没有信心打赢这场战役了。然后杜律明就给蒋介石提出建议,让他带着30万大军向蚌埠撤退,放弃徐州。
最初蒋介石是同意的,可是在杜律明带着部队撤出我军的包围后,蒋介石竟然命令他返回去营救黄百韬,这无异于让杜律明送到了我军的手里。在淮海战役中,杜律明虽然手握重兵,可是却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假如蒋介石内心插手战役指挥的话,杜律明领导的部队也会给我军带来不小的压力。
第二就是黄百韬。要说他的军事实力完全不输胡链,杜律明。他也是被忽略的国军强将。在淮海战役开始之前,黄百韬的部队是在最前沿的,当时他就感觉到了危险,于是就向刘峙发电请求自己能够撤退,可是刘峙却没有立刻答应,而是让他在新安镇停留三条,再撤退,这也就给我军包围黄百韬机会。
但是黄百韬在被我军包围之后,他并没有将希望寄托在援军上,而是给部队下令独自作战。在这场战役中,由于黄百韬命令部队拼死抵抗,让我军伤亡人数有6万之多,这也是创造了华野兵损人数之最。
第三是胡链。原本12兵团是胡链的,可是黄维却顶替他的职务,于是胡链就生气回老家了,不过在听说黄维兵团被困在双堆集时,他就立刻飞去双堆集,而18军在看到他的到来士气大增,而胡链是比较擅长坚守的,所以在他的命令下,部队立刻开始防守,而这也给中野带来不小的麻烦,最后还是在华野的帮助下,才让我军赢得最后胜利。
第四是邱清泉。在国军中,他可是出了名的悍将,打仗不要命的那种,而这也让他获得了邱疯子的外号,淮海战役中最激烈的战斗就是发生在徐东,而这也是邱清泉带兵同我军作战,可以说战况比较惨烈,而最后我军虽然是赢家,却也付出不小的代价。
在淮海战役后期,杜律明与邱清泉的部队都被我军围困,原本杜律明还想要带着三十万大军投降,给他们找个出路的,可是邱清泉却坚决不同意,最后邱清泉还带着部队同我军进行大决战,而他也在战场上身死,可以说整场战役我军赢得都比较艰辛,而这也是最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