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中,带你认识一位八桂才俊——马君武。
马君武(1881——1940),桂林人,祖籍是湖北的蒲圻。曾祖父马丽文,道光初年进士,累官至广西思恩府(今武鸣县)知府,后来死于任所。祖父马光吴家贫不能归,便流寓桂林;父亲马衡臣,做过广西恭城、平南、荔浦、马平等县府的幕僚。因此,马君武算是出生于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
马君武,广西桂林人,中国近代学者、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
1881年7月17日,马君武生于恭城县,十七岁时受康有为《大同书》的影响,改了名字——君武。七岁时,他在桂林盐道街关帝庙读书,老师汤荫翘出三字对“鸡唱舞”,马君武在小本子上写对“鸟鸣春”。可惜少年丧父,十岁时其父在马平县病故,家道从此中落,一家只好寄住舅父家中。少年马君武为维持生计,缝衣服、插爆竹引线;后随其舅舅到阳朔读书,课余帮其舅舅抄抄写写。想来到了叛逆时期,马君武顽皮嬉戏,不听教诲,被舅舅送回桂林,母亲怒甚,对其一顿棍棒教育。没想到应了桂北那句“棍子头下出好人”的俗话,母亲的一顿痛打,竟使他痛下决心,“拼命读书”、“立志做人”。这一年他十二岁。
如果马君武只是这样发展,也不过是“少年聪慧”而已,但他在以后的日子里,结识了中国政坛在野的顶尖人物,可谓是“高人”指点,有了他后来的一番事业。
晚清的唐景崧,曾入越南助刘永福,筹划抗击法国军队,并任过台湾巡抚。唐由于抗法、抗日,名满中国,后来寓居桂林。马君武十六岁时第一次见到他,唐景崧见他后夸他很有才气。三年以后,光绪帝变法图强,广西在桂林开设体用学堂,唐景崧出任校长,马君武前去报考,名列前茅。唐景崧勉励他以科学救国,学好英语、数学,接受西方科学文化。从此,马君武才有机会睁眼看世界。
学生时代的马君武
1900年,马君武到了新加坡,知道康有为也逃亡在此,便去谒见,执弟子礼甚恭,“请教国是”。康要他回国策应武汉唐才常起义。没想到马君武回国途中,起义已经失败,他只好隐居桂林。1901年冬,得同学之父、东莞知县刘德恒资助,赴日本留学,是广西第一个自费出国留学生。
在日本,马君武又结识了比他大八岁的梁启超。梁启超的博学多才让马君武十分欣赏和佩服,于是,便积极向梁启超主办的《新民丛报》供稿。后来,梁启超赴美洲留学,曾以马君武代理他的编辑职务。
在东京,马君武就学于另一个高人章太炎,并大受其革命思想的影响。1902年,他在东京和章太炎发起“大明亡国242周年纪念会”,借纪念明朝灭亡,宣传反清革命。当时,很多人参与发起,但是在清驻日公使与日本当局的恐吓下,一些人纷纷退出,最后只余下十几名发起人。马君武却很“牛”,不顾梁启超劝阻,列名其中。次年春节,留学日本一千多名学生,在东京骏河台举行新年团拜年。性格刚烈的马君武率先登台发表演讲,大声疾呼,主张排满救国,声泪俱下。
孙中山(左)与马君武(右)
马君武在日本的反清表现,受到了孙中山的注意和器重。两人在横滨彻夜长谈,马君武幡然悔悟。他事后说:“康梁者,过去之人物也。孙公者,则未来之人物也。”他感到康梁已经落伍于时代,终于和前两位分途。
当1905年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时,马君武和另一名广西人邓家彦邓就已参加。仅1905年至1907年,广西籍的留日学生在东京参加同盟会的,就有60多人,其中以容县邓桂东南子弟为多。
马君武(前排右一)与孙中山(前排右二)
1905年7月30日,孙中山在东京召开中国同盟会筹备会,全国十七省代表七十多人参加,广西留日学生马君武、邓家彦等人出席,是为首批同盟会员。马君武还被推举与宋教仁、黄兴、陈天华等人起草会章和文件。到同盟会正式成立后,广西又增加了曾彦、欧晃二人。马君武被选为执行部书记科负责人。
在成立大会上,孙中山正在演讲,有人突然问:“革命是要排满的,假如有满人要参加同盟会,我们怎么办?”一时举座哗然,大家议论纷纷。马君武站起回答说:“我们反对卖国亡国的清朝政府,如果满人中有与我们志同道合者,我们当然欢迎。”话毕,孙中山与全体与会者鼓掌。
二排第六孙中山背后者为马君武
当时马君武才二十五岁,一心热衷于社会改革,用时髦的话来说,已是“职业革命家”。但要革命,就注定命运必然坎坷。
1905年,日军攻占我旅顺,两国关系紧张。次年,日本文部省遣返中国留学生回国,马君武担任回国学生价差队员。回国后他参与创办中国公学,担任总教授,兼理化教授,当时胡适就是他的学生。三十一岁时,马君武在德国获得工学博士学位,这是中国第一个德国工学博士。1911年,他回到国内,正值武昌起义,他立即投身革命,并负责起草临时政府组织法。次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马君武任实业部次长。当时,总长取其名,次长取其实,部务由马君武代理。
但马君武毕竟年轻气盛,且又有广西人的犟脾性,在政坛自是四面碰壁;又因固执己见,曾被国民党开除。后来,国民党广西党部想为他恢复党籍,就让他填个表。表上有“何时入党”一栏,马君武却填上“同盟会章程是我起草”,弄得党部的官员们哭笑不得,只好作罢。
1933年,马君武(前排中间)与即将赴英国学习的广西大学老师们的合影
马君武一度任广西省长,但多次与旧桂系军阀交恶,痛感“政治生活,真是我所不能过的”。直到1928年,他应邀创办了广西大学,其道德学问才得以得以发挥,成为广西近代文化巨人。中国政坛少了一个“勇夫”,却从此多了一个雷厉风行的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