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4月9日,程潜因病去世,享年86岁,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听闻噩耗,心中满是悲痛,他们怀着沉重的心情,纷纷前去悼念。
程潜的妻子郭翼青犹豫了许久,终于鼓起勇气走向周总理,她微微颤抖着声音,问道:“周总理,我一直有个心结,。我想问一问,我们家老程对您、对国家来说,到底算是什么方面的人?”
听到周总理的回应,郭翼青十分高兴,同时也为程潜感到高兴,为什么她会这么问?周总理又回答了什么?
通过努力,湖南宣告和平解放
自幼饱读诗书的程潜,16岁便考中秀才,后又进入岳麓书院,在那里,他接触到新思想。
1903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南武备学堂,不久后,程潜留学日本,结识了黄兴、宋教仁等革命志士,深受反清救国思潮的影响,加入了同盟会,自此成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坚定追随者。
回国后,程潜积极投身革命事业,在不同时期,他担任过讨袁护国军湖南总司令、湖南护法军总司令等要职,为湖南乃至全国的革命事业立下赫赫战功,被湖南人民称为“最早革命的一代风云人物”。
抗日战争胜利后,程潜吩咐道:“战争终于结束了,百姓们受苦太久,我们必须要做点什么,让大家能过上安稳日子。”
随后,程潜迅速行动起来,实施了一系列安定民心的开明政策。
他减免百姓赋税,鼓励农业生产,亲自下乡走访,查看农田水利设施,对农民们承诺:“大家放心,只要我在,就不会让你们再为温饱发愁。”在他的努力下,湖南的社会秩序逐渐稳定,百姓对他赞誉有加。
1949年,国内局势发生了变化。
程潜深知,只有顺应历史潮流,才能给湖南人民带来真正的和平,6月的一个深夜,他坐在书桌前,亲自书写备忘录,写完后,他将其交给中共湖南省工委,嘱托道:“一定要尽快转呈中共中央和毛主席,这关系着湖南数百万百姓的命运。”
8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进驻长沙。
程潜与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陈明仁站在一起,他说:“明仁兄,我们为了湖南的和平,今日这一步,虽艰难,但必须走。”
陈明仁点头回应:“我明白,这是为了湖南百姓,我定与您并肩。”
随后,两人一同发出起义通电,发出后,长沙城内外一片欢呼,湖南宣告和平解放,百姓们奔走相告,庆祝这场来之不易的和平。
程潜的这一决定,让湖南人民免遭战争涂炭,党和政府也给予了他极大的关怀和优待,高度赞扬他为和平解放湖南做出的巨大贡献。
始终坚守岗位,为新中国奉献
新中国成立前夕,程潜收到了一封毛主席发来的电报,上面写着:“倘能命驾,毋任欢迎。”当晚,程潜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一想到能和毛主席一同商讨国家未来,他的心就砰砰直跳。
天刚蒙蒙亮,程潜就起了床,吩咐家人收拾行李。
他一边整理衣物,一边自言自语道:“这次去北平,意义重大,可得把一切都准备周全咯。”
随后,程潜告别家人,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从长沙踏上了前往北平的旅程,经过一周的奔波,程潜终于抵达北平,动列车稳稳停下后,程潜的心愈发激,他整了整衣衫,怀着期待的心情走下列车。
一抬眼,他整个人猛地一怔——毛主席竟就站在站台人群的最前方,正微笑着看向自己。程潜快步迎上前去,声音里满是难以置信:“主席,您日理万机,怎么亲自到车站来了!这实在是让我受宠若惊啊。”
当看到程潜步伐稳健,面色透着康健的红润,毛主席的忧虑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欣慰与安心,轻轻舒了一口气:“老程啊,我们是老乡,当年我还在您手下干过呢,您可是我的老上司!你远道而来,我要是不来迎接,那可就太失礼咯!看你身子骨这么硬朗,我这心里的大石头可算是落了地。一路上奔波劳累,你可辛苦了!”
两人并肩朝着出站口走去,毛主席看向程潜说道:“这次邀您来参加政协会议,可是意义非凡呐!您经历丰富,又有远见卓识,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建设规划,心里肯定有不少独到的见解。不管是大政方针,还是民生琐事,只要你想到了,就大胆说出来,畅所欲言!咱们共同努力,把新中国的根基打得牢牢的,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新中国成立后,程潜便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之中。
1952年,组织上决定让程潜担任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任命的消息传来之时,程潜当即表态:“我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组织信任,为湖南的发展鞠躬尽瘁!”
任职期间,程潜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湖南的农业与基础设施建设中。
他常常不辞辛劳,亲自下乡考察。
农民们围在他身边,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说着,程潜认真倾听,还把问题一一记在本子上。
回到省城后,程潜便组织相关部门商讨解决方案。
在他的推动下,一项项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陆续出台,湖南的农业生产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
此后,程潜又继续担任湖南省省长等职务,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湖南的发展默默奉献。
程潜妻子问周总理:程潜算什么人
1958年,毛主席来到湖南视察工作,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但他仍惦记着与程潜的会面。会面当天,毛主席上下打量着程潜,询问他的身体状况:“颂公,最近身体还好吧?生活上有没有什么困难?”
程潜笑着回应:“托主席的福,身体还算硬朗,就是年纪大了,有些力不从心咯。主席您日理万机,更要保重身体啊。”紧接着两人又聊起各自的生活现状。
交谈一阵后,程潜叹了口气说道:“主席,岁月不饶人啊。北京和长沙离得太远,我来回奔波,实在有些难以兼顾两边的事务。我想着,是不是该辞去省长这一职务,好让更年轻、更合适的同志来接任,为湖南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毛主席说道:“您可别这么想。以后您就半年在北京,半年在湖南,两边都能照应到。现在局势虽然稳定了,但领导干部可不能轻易调换呐。您德高望重,在湖南威望极高,湖南的百姓都敬重您、信任您。湖南的发展还离不开您,还得继续担任省长呐!”
程潜听了毛主席这番话,心中十分感动,点头说道:“既然主席这么信任我,那我定当继续努力,不辜负您的期望,为湖南的建设尽我所能。”
1968年,程潜去世之时,由于当时的国内环境非常复杂,在是否应该举办程潜先生的追悼会一事上,人们无法做决定,最后还是请示了周总理才有了决断。
13日晚,结束了一天繁重工作的周总理,顾不上片刻休息,怀着沉痛的心情,迈着匆匆的步伐前往程潜家中。
程潜的夫人郭翼青早已在门口等候,看到周总理到来,她快步迎上前,声音带着哭腔说道:“周总理,这么晚了,您工作那么忙,还特地过来,实在是太感谢您了,让颂公能走得体面……”
周总理回应道:“您千万别这么说,颂公于国有功,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他为国家和人民付出了许多,大家都不会忘记他的贡献。”
郭翼青几次嘴唇微动,欲言又止。犹豫再三,她终于鼓起勇气问道:“周总理,我心里一直有个疙瘩。这么多年,大家都有个疑问,程潜到底算什么人?我们家到底是什么成分?”
周总理没有丝毫犹豫,说道:“颂公是革命干部,你们的家庭是革命家庭!他为国家的和平解放,为湖南的建设付出诸多心血,党和人民不会忘记。”
郭翼青听后,她心中多年的疑惑与不安终于消散,既为丈夫得到公正的肯定而欣慰,又为周总理的关怀与重视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