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我军的老对手阎锡山,他也算得上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他与老蒋斗了大半辈子,但遇到我军,他又能立即与对方统一战线。
后来即使逃到了宝岛,他也无时无刻不想着联合国军攻回来。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坚决要与我军为敌的人,却唯独对我军的一位高级将领——徐向前青睐有加。
在他主政山西三十余载的时间里,他不仅从未为难过徐帅的家人,反而还对其照顾有加。
结果,也正是他无比欣赏的人,最终却亲手将他赶出了山西。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阎锡山对徐帅另眼相待呢?两人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过往?
早年的情谊
其实早在革命时期,徐向前便与阎锡山有着一段不浅的关系。
徐帅是山西五台县人,与阎锡山是老乡,两人的老家只隔着几条路的距离。
不过由于两人年龄相差太大,徐帅出生时,阎锡山已经搬到太原生活了,并且还成了有名的地方军官。
徐帅出生在一个穷苦人家中,从小挨饿受苦,十分不满旧社会的压榨。
后来在听说阎锡山创办了一所军事学校后,徐帅便只身来到学校报了名,打算从军报国。
其实一开始阎锡山创办这所学校也是为了笼络人才,他虽然不在学校任职,但却经常到学校里训话。这也多少对徐帅的军事启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徐向前开始认清旧军队的陋习。因为不满教官的肆意打骂和压迫,他总是奋起反抗,从而遭到针对。
后来为了维护自身的权益,他又联合其他进步学生在学校展开了一系列的反抗运动。而此举则引来了阎部的厌恶,不久后,徐帅便遭到了开除。
之后,走投无路的徐帅便回到了家乡,来到五台县附小教书。他一边向学生们传授知识,一边在暗中为他们传授革命思想。
结果,没多久阎锡山便知道了此事,当即派人给校长施压。最后,校长因为压力,不得已将徐帅辞退。
虽然接连遭到了打击,但徐帅并没有气馁。在得知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开创了黄埔军校后,他便独自离家,踏上了前往广州的路。
而阎锡山怎么也没想到,就是因为自己的不断打压,竟然让他错失了一个人才。
老蒋的轻视
来到广州后,徐帅便凭借着天资聪颖,再加上刻苦学习,最终考上了黄埔第一期生。
当时军校里的学生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军事人才,而徐帅则成为了这群人才中的佼佼者。
像这样优秀的学员,自然也引起了老蒋的注意。
彼时的老蒋刚刚在国民党坐稳位置,正是需要大力培养亲信的时候。而作为校长,这个军校自然成为了他拉拢人才的主要来源。
当时他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找一些学生谈话,考察他们的才干与品行。
不过他显然不是一个会识别人才的人,他所看重的,大多是像陈诚、顾祝同这些只会自吹自擂,阳奉阴违的人。
而像徐向前这样的真正人才,他却完美错过了。
有一次,他单独找到徐向前谈话。在谈话过程中,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索然无味。
基本上他问一句,对方答一句,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
而徐帅这种真性情,不谄媚的表现,则被老蒋视为了“没出息”。从此之后,他便再也没有召见过徐帅。
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就是这个自己一直看不上的山西学生,在将来能成为国军的劲敌。
大革命失败后,徐帅便在我党的领导下来到了鄂豫皖根据地进行战斗。
在这里,他率领着红四方面军将一众号称国军“名将”的人,打得无力还击,后来甚至还直接活捉了自己的老上司“关中王”——岳维峻将军。
就此,他的威名传遍了全国。不仅老蒋记起了昔日的这个学生,就连阎锡山也听说了他的大名。
彼时阎部已经被老蒋打压得走投无路,阎锡山正是恨老蒋恨得牙痒痒的时候。
如今见到国民党几十万精良装备的军队,竟然打不过自己的老乡徐向前,阎锡山别提有多解气了。
其实旧军队思想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只喜欢任用自己的老乡。像是老蒋偏爱浙江将领,而阎锡山也同样如此,只喜欢提拔山西人。
当他听说了徐向前的英勇事迹后,便立即生起了拉拢之意。
结果,当他深入了解了对方的背景后,他的心情便立即复杂起来。
他这才明白,原来当初徐帅在自己的学校上过学,并且还经常遭受打压。他不免发起愁来,凭着两人过去的那些纠葛,对方将来若是记起仇来可就糟了。
为了将来有一天能笼络对方,也为了给自己留有余地,于是他便当即命令部下,以后不准为难徐向前一家。
就这样,在整个革命时期,即使阎部后来归顺了国民党,开始针对革命者以及他的家人们,但徐帅一家却始终平平安安。
等过了几年后,全国开始统一抗战时,两人也终于有了第一次交集。
本是同根生
1937年,徐帅被正式任命为129师副师长,奉命前往太行山转战。
当时毛主席特意找他谈话,表示他与阎锡山是同乡,应该去山西做一做对方的工作。
徐帅不置可否,当即就与周总理出发了。
此时阎锡山正在为日军的进攻而焦急,见到周总理一行人到来后便表现出了非常高的热情。尤其是在见到徐向前时,他更是十分热络。
当时他向周总理提出,希望他能帮助拟定第二战区的作战计划。周总理当即答应了,只用了一夜的功夫,他便将计划写完了。
阎锡山十分震惊,他没想到八路军竟然还有这样的人才。一问才知道,这份计划是徐帅协助完成的。
也就是从那刻起,他便坚定了要将其拉过来的心思。
为此,他还特意找到徐帅“邀功”,强调在他离家的这么多年里,他一直帮助对方照顾家人,从未伤害过他们。
徐帅一开始并不相信,结果等他回家探亲后才发现,自己的家人真的都好好的。
虽然两人有过过节,但这一刻,徐帅确实对他心生了一丝感激。
不过对于对方的拉拢,他则是没有一丝犹豫地拒绝了。
这不仅是因为徐帅早就看清了阎锡山一直做着“山西王”的美梦,旧军队思想已经深入骨髓,并且徐帅早已有了自己的红色信仰,而这份信仰坚不可摧。
于是到了解放后期,在后方休养多年的徐帅回到部队后,首要的战斗任务就是解放了自己的家乡山西。
虽然我军寻求过与阎锡山和平谈判,但对方却抵抗意志十分强烈,最终只能战场上一决胜负。
最终,阎部落败,跟随老蒋去往了宝岛。而山西也迎来了解放。
不得不说,徐帅与阎锡山虽然是“同根”,但他们最终只是相争却未相杀,实在难得。
晚年时,曾有人问徐帅,他是否后悔将阎锡山赶出山西,毕竟对方对他也算有恩。
但徐帅却感慨道,他虽然没伤害过我的家人,但将他赶出山西,我一点也不后悔。
徐帅就是这样一个铁面无私的人,他心中只装着国家和人民。凡是站在人民对立面的人,即使与他关系再好,他也绝不会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