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冬,一架银灰色的日军飞机,刚从太原起飞不久,便因为机械故障,紧急迫降在了同戈站村护村崖东北头的一片滩涂之上。
附近据点的日军得知消息之后,赶紧出动部队,派人前去看护。
当天,日军留了十几个士兵围护在飞机周围,负责巡逻警戒。
二战时的日军飞机
当时的这伙儿日军,压根都没有想过,有人敢来搞破坏。然而,恰恰就在第二天晚上,出大事儿了。
就在日军飞机迫降的当天,正在南格村的太行第二军分区武工队队长--王立岗,得到了这个消息。
得知距离自己十来里的地方,停了架日军飞机,王立岗的心里便不禁有些发痒。
三年前,八路军129师739团夜袭阳明堡的那场战役,创下了一夜之间,击伤、击毁敌机24架,歼灭日军百人的辉煌战绩。
奇袭阳明堡
“如今,这敌人的飞机都停到咱家门口了,不去搞一下,实在是说不过去。”王立岗看着给自己带消息的王伟,用秸秆挠了挠脑袋,闷声说道。
“队长,你说咋干就咋干!”王伟也是一个直性子,在武工队里面,谁他都不服,就服王队长,在他的眼里,队长就是一个怎么打都能打赢的传奇人物。
王立岗随后安排王伟立即去找其他人,约定好,大家晚上在徐沟的刘村集合。
而自己则换上一身农民的褴褛衣服,顺着公路走到了同戈站村,随后,他推开了村西杨三龙家的柴门。
正在地上蹲着干农活的杨三龙,猛抬头看见王立岗就这样大摇大摆地走进来了,顿时吓了一跳:
“你这个冒失鬼,怎么大白天就跑来了!”
王立岗嘿嘿一笑,对杨龙三说道:
“老杨头,怎么不欢迎?夜里鬼子查得紧,不好来呀。”
杨龙三把王立岗让进屋,有些担忧地说道:“昨天落了一架飞机,来了群鬼子,你白天过来,万一被他们发现就危险了。”
王立岗一听,赶紧问道:
“你知道落在哪儿了吗?咱们看看行不?”
杨龙三一听,头立即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不行不行,太危险了,十几个鬼子看着它,昨天还打伤了一个看飞机的小孩儿。”
“那咱们装作下
不就行了?”王立岗道。
“不行,太危险,现在哪还有人敢下地的。”杨龙三还是不敢去,天生胆小的他,看到日本兵的刺刀就有些犯怵。
王立岗
正在王立岗感到十分无奈的时候,一旁,杨龙三的闺女忍不住了,她发火道:
“爹,你不敢去,我就同老王一起去!”
杨龙三低着头不吭声,好一会儿,他才慢吞吞地说道:
“村北还有些高粱杆,咱们去拉回来吧。”
两人拉着架子车,慢腾腾地走出了村外,走到护村崖东北头的时候,王立岗看到了那架飞机。
随后,两人在距离日本兵巡逻两百米左右的地方,开始收高粱杆,王立岗一面装车,一面观察着敌情。
巡逻兵就一个,不远处的草棚里冒着白烟,应该是敌人们聚在一起在烤火。
王立岗环视了周边,发现就在飞机东面不远处,有三四个土坟。
“晚上正好可以借这几个坟作掩护。”王立岗的眼睛一亮,随即打定了主意。
当天夜里,王立岗领着在刘村集合的王伟、韩天喜、王玉珍、侯玉狗几个人,趁着漆黑的夜色,摸到了白天看清的那几个坟边。
“先等一等。”王立岗没有急于行动,而是让众人趴下,等一会儿。
过不多久,一个日本兵便从暖和的草棚里走了出来,他拿着手电,绕着飞机看了圈,然后随意地向四周照了照,便赶紧跑回了草棚。
“烧!”等到日本士兵回去之后,王立岗便低声下令道。
眼前,偌大的飞机隐匿在夜色之中,依稀可辨的线条显得分外粗犷。王立岗和王伟两人猫着腰,跑到了敌机跟前,其他三人则纷纷掏出腰间的家伙,负责警戒。
虽说是烧飞机,但飞机是个啥材质,其实之前,王立岗和王伟都不知道。俩人靠近后,一摸机身,发现触手之际,冰冷硬滑,随身携带的煤油、棉花到底能不能烧着它,顿时心里都没了谱。
“队长,这能点着吗?”王伟有些迟疑。
“点不点得着,也得试试!”王立岗低声道。
随后,两人把
棉花蘸
上煤油,抹在飞机身上,又在飞机轮上,倒了些煤油。
“点吧。”王立岗用身体挡住风,对王伟说道。
“嚓!”一丝光,亮了起来,这点亮光,在寂寥的旷野之中,显得分外刺眼。
火苗靠近了煤油,王立岗和王伟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行不行,就看它了。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这火光一闪,便旋即熄灭了,而更加意想不到的是,一个日本兵此刻走出了草棚,看到了飞机旁的这丝光亮。
“啪!”随即枪声大作起来,对方向飞机旁的王立岗等人开火的同时,王玉珍他们也立即展开了回击。
枪林弹雨之间,王立岗和王伟迅速撤到了坟边。
“队长,怎么办?”王伟有些不甘心,但敌人的子弹却嗖嗖地在头皮附近飞着,想要再爬过去烧飞机,已经不可能了。
“轰!”敌人发射的掷弹筒,有一颗炮弹落在了飞机附近,蓝色的火光瞬间照亮了飞机的外形,也照见了附近敌人的狰狞。
这倒是给王立岗了一个启发。
“集中手榴弹,全部都投向飞机,扔完咱们就撤!”忙活了半天,王立岗不想放弃,随即下令,集中手榴弹,扔到飞机那边。
而这一扔,最终扔出了效果。
随着几声剧烈的爆炸声响,偌大的飞机轰然断裂,守护日军顿时慌作一片,忙于赶上前去扑火,而趁着敌人慌乱之际,王立岗等人悄然消失在夜色之中......
在那个烽火狼烟的岁月里,有无数草根英雄,他们在晦暗之际奋起,却最终消隐于历史的长河之中。
这些隐匿在历史长河之中的故事,虽然鲜为人知,却依然是当年那幅波澜壮阔抗战画卷之中,不可或缺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