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历史中,袁世凯是始终绕不过的一个重要历史人物。袁世凯当初在辛亥革命以后和南方革命党人达成协议,袁世凯起兵反清,同时占据了大总统的职位。然而在权力面前不甘心就此止步的袁世凯利令智昏,甚至妄图再次恢复帝制,而不顾众人劝阻的情况下强行称帝,改年号为洪宪。
然而袁世凯却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一次恢复帝制受到了国内外一致反对,甚至于自己的北洋军队也纷纷表示对袁世凯称帝不赞同,而南方蔡锷等人直接引兵讨伐。其中在反对袁世凯称帝最为积极的除了南方革命党人,就是直系军阀冯国璋。
冯国璋作为自己曾经的属下,竟然如此积极的反对自己,袁世凯再怎么脸皮厚脸上挂不住。于是他派人前去找到冯国璋进行说和,希望他能够念在曾经的情谊上不要跟别人一起反对自己。然而当冯国璋见到来访的蒋雁行时,却直接说道:我跟着老袁这么多年,他什么时候拿我当过自己人!
冯国璋有这样的抱怨,其实就是因为他袁世凯在称帝前后消息极为保密,除了北洋军阀中几个嫡系心腹之外,其他人是不知道具体情况的。而让冯国璋难堪的是自己竟然不是这几个心腹嫡系之一,也就是说袁世凯称帝这件事从头到尾他都没有真正和冯国璋商量过,是对他进行提防的。
对于冯国璋来说,谁称帝当不当皇帝这件事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但是你袁世凯竟然把我排斥在知情人之外,这就有点儿太拿我不当人了!所以在当袁世凯宣布改年号为洪宪称帝的时候,感觉受到莫大侮辱的冯国璋当即跳起来反对袁世凯。
在晚清的历史中有三个人是对晚清历史做出巨大影响的人物,第一个就是曾国藩。曾国藩作为一个汉人操办湘军,对于清政府压制太平天国起义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虽然前期曾国藩屡战屡败,但是他不屈不挠一直坚持到最后,可以说要不是曾国藩带领湘军成为清军和太平天国军队作战的中流砥柱,清政府就不仅仅是只丢掉半壁江山这样简单了。
也正是因为曾国藩力挽狂澜,才会导致在清朝末年短暂出现过同治中兴这样昙花一现的历史时期。在曾国藩之后,第二位对晚清政治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就是他曾经的门生李鸿章。李鸿章是安徽人,曾经也是翰林出身,但由于时局动荡跟随着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募集操办团练。
但是文人出身又初出茅庐的李鸿章哪里懂得什么练兵之道,于是在操办团练的过程中屡屡碰壁言难尽苦不堪言,后来在人推荐之下,李鸿章进入了曾国藩的麾下当起了幕僚,开始跟随这位清朝末期的中兴重臣学习政治军事经验。在中国发展影响下,李鸿章创办起了具有自己色彩的淮军。对于整个晚清历史来说,对于太平天国运动中淮军的作战表现只是李鸿章成就的冰山一角,而他对晚清做出最大的贡献就是成为洋务运动中的中流砥柱。
李鸿章积极推动洋务运动,创办了北洋舰队。在李鸿章的努力之下,北洋舰队一度成为整个东亚地区纸面实力最强大的海军部队。只可惜在晚清的腐朽统治下,李鸿章仅仅是一个裱糊匠而已。看起来强大无敌的北洋舰队在拖累之下,最终全军覆没。北洋舰队的覆没基本上宣告着李鸿章已经告别了清政府的主流政治舞台,而下一位登场的就是袁世凯。
曾国藩手中创办了湘军,李鸿章手中创办了淮军,而作为最后一位晚清巨擘的袁世凯,其手中也创建了一支具有自己浓厚色彩的新式军队,而这支军队就是他在天津小站操练的新军。
窃以为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小站练兵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袁世凯在这里操练新式军队,培养出了一大批在民国时期影响巨大的北洋军阀。他们虽然没有彻底摆脱晚清的封建色彩,但却在清末民初的历史舞台上成为极为重要的角色。
作为小站练兵的创始者,袁世凯在这支军队中具有无可比拟的威信。但是随着其年龄的增长逐渐沉溺于恢复帝制,这种威信也被逐渐消磨。在袁世凯临终之际,他也效仿清朝皇帝。留下了几个接班人候选人的名字,其中第一个就是黎元洪。
原本袁世凯想把自己的儿子袁克定也加在名单里面,但是袁世凯考虑到自己称帝之后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自己尚且处理不了如此复杂的局面,自己这个不成器的儿子更是无可奈何,于是只能把自己儿子的名字从里面拿了出来。
于是乎按照这份名单,看起来是个老好人的黎元洪被推举成为了新一任总统,然而黎元洪终究不是一个当总统的材料,当了没几天之后就被赶下了台。从此北京政府陷入了错综复杂的走马灯一般的轮换中,直系皖系互相斗争,而关外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也虎视眈眈,整个中国陷入到了近代史中最为混乱疯狂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