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早期,中共一大代表是一群从全国各地集结而来有志于改变国家、解放人民的革命有识之士、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由各地的党组织推选出来的各地代表。

53名党员中,只有包惠僧一人未经推选,他是陈独秀的学生,受到老师的指派赶赴上海参加一大。



国民党反动派夺权以后,包惠僧经受巨大挫折、和严重困难,对我党未来的革命道路表示悲观,沮丧之下做出了退党的决定,错误地将革命的前途寄托在国民党反动派的身上,做出叛党的行为。

然而,包惠僧没有想到的是,这个被他视为前途昏暗、道路曲折的党组织会在28年后建立起一个无产阶级专政、人民当家作主的崭新中国,领导中华民族走上了独立自主的复兴之路。

新中国成立以后,已经流落海外的包惠僧仗着自己革命元勋的身份、壮着胆子给自己的故交毛主席、周总理去了一封电报。

中央办公厅收到一封署名一大代表的信不敢怠慢,遂交由周总理亲启。

周总理在信上看到了包惠僧的名字,欣喜于故人无恙,总理读罢通篇,包惠僧在信中诚意忏悔,向党中央和毛主席表达了一个前共产党员、革命干部的悔过自新、希望我党重新接纳自己回到组织的请求。



这样的大事,周总理不敢怠慢,立即向党中央和毛主席作了汇报。

究竟包惠僧的前途如何,党中央和毛主席又会怎样答复他?这一切还要从那个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开始说起。

包惠僧是湖北黄冈人,比毛主席大4岁,出身在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聪颖好学,为人正直热情、可性格很是冲动,希望能靠知识改变命运。

青年时代的包惠僧在湖北师范学校学习,期间正值五四革命运动,热血青年受到陈独秀刊载在文章中进步思想的感召开始接触革命,毕业后干了一年的教员工作,因在课堂上热血上头宣传革命思想,被学校以“不务正业”“误人子弟”由头惨遭开除。

为了生计,写得一手好文章的包惠僧做了记者,从事记者的工作,使他频繁地出外勤,往返于中国各地,采访各色人物。

正是在这个期间,他满怀激动地见到了自己革命的引路人、也是挚友兼老师陈独秀,并结识了革命的风云人物青年周恩来。



陈独秀的革命思想对包惠僧影响很大,正是在陈独秀的教导下,包惠僧深入学习了毛列主义成为了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并在广州的党支部任职,用自己所长撰写文章宣传革命思想,刊于《群报》占领舆论高地。

1921年,受陈独秀委派,时年仅27岁的包惠僧作为陈独秀的全权代表参加了中共一大,奠定了他在党内作为创党革命元勋的历史地位。

在我党草创之初,包惠僧正直敢言、勇于担责,对于革命同志真诚相待,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殚精竭力,领导工人运动、负责舆论宣传阵地,积极开展革命事业与毛主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北伐战争期间,正值国共两党的蜜月期,很多我党革命同志也加入了国民党,两党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包惠僧由于对革命事业的突出贡献,被周总理推荐为黄埔政治部主任,与蒋介石共过事。



北伐战争正是由于两党的精诚合作,才会取得如此辉煌的革命成果,孙中山先生的去世,一直觊觎革命丰硕成果的蒋介石开始蠢蠢欲动。1927年,他悍然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全国大肆逮捕、戕害我党革命同志。

革命事业一度陷入低谷、包惠僧作为我党主要革命干部亦被反动派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遭到重点通缉。

党组织遭受致命打击,身边的同志一个个倒在了反动派的枪口下,惊惧之余,包惠僧带着家人东躲西藏,整日惴惴不安,颠沛流离的日子过了好几个月,情况始终没有好转,拖家带口的包惠僧感到革命的前途一片灰暗,绝望之下,他选择与反动派为伍。

看到曾经的黄埔战友拖家带口来投,蒋介石是欢欣鼓舞的,最让他看重的是“中共政要”“革命元勋”的身份,作为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蒋介石最需要全国各派革命势力的支持。

可投靠了国民党的包惠僧,虽给了家人安定的生活,可心胸狭隘的蒋介石对于自己始终不作信任。



虽给了自己高官、却无实权、虽身居高位、却毫无地位,在国民政府的统治序列中,包惠僧始终是一个“外人”。随着国民党军被我党人民军队打倒、政权被人民意志所推翻,我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赢来了最终的胜利。

包惠僧没有随蒋介石败走台湾,他失去了利用价值,必会受到清算,带着家眷远赴澳门,撰写文章靠着微薄的稿酬艰辛度日。

1949年10月1日,包惠僧在广播里收听到毛主席的声音,新中国的成立,像一道冉冉升起的红日普照在中国大地上。

中国人民靠着自己的努力实现了国家的重新复兴,包惠僧也燃起了重回党组织的念头。



毛主席收到了包惠僧的信,一声润之,让主席唤醒那一段曾在革命年代与包惠僧荣辱与共的革命友谊。看到故人无恙,毛主席十分欣慰,但交情归交情,重回党组织不是他一人说了算。

包惠僧回归新中国后,在党中央的要求下,包惠僧深刻反省自己曾经错误的革命思想、并对自己背叛革命的行为进行了彻底的检讨。

对于迷途知返的包惠僧,党中央和全国人民予以极大宽容,晚年,包惠僧用自己勤勤恳恳的努力陆续在党委做党史研究、在中央政府任参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将忏悔化作实际行动为新中国的发展作出贡献。



1979年,年逾耄耋的包惠僧在北京去世,无病无恙,这样一位浪子回头的革命者寿终正寝,得了善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