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石英号事件又名中英长江炮战,发生于1949年4月渡江战役前夕,英国海军远东舰队“紫石英”号护卫舰不顾我军警告,从上海驶入长江,遇到我军阻拦后更试图强行冲卡,由此引发了军事冲突,最终以我方的胜利而告终。

根据战后统计,在这场军事冲突中,英军伤亡139人,三野则伤亡了252人,是英军的两倍。那么三野的伤亡明明比英军多,紫石英号事件还会被视为一场胜利呢?



自1949年2月起,二野、三野及四野12兵团等部队共计120万人先后奉命南下,向长江北岸集中,为渡江战役做准备。4月初,所有部队已经全部就位,与国民党军队隔江对峙。由于此时两党正在北平进行谈判,如果谈判成功,解放军则可和平渡江,避免两岸居民陷入战乱,因此中央军委将渡江时间定在了谈判结束的当天,也就是4月20日。同时发出了公告,要求所有在长江的外国军舰在4月20日之前全部撤离。

英国在1924年就租用了位于南京市虎踞北路185号的一座洋楼作为中华民国公使馆,1935年升为大使馆。为了在局势混乱时帮助使馆工作人员和英国侨民撤离,英国皇家海军的伴侣号驱逐舰奉命停泊在南京湾。20日,英国明知这是军舰撤离的最后期限却还是派出了远东舰队的紫石英号护卫舰前往南京换防伴侣号。

20日拂晓,驻守在江苏泰兴以南七圩港江面的三野第10兵团特种兵纵队炮兵第6团1营3连发现了向上游行驶的紫石英号,这里也是三野第8兵团的渡江江段。发现紫石英号后,3团立即喊话要求紫石英号马上驶离。但紫石英号的指挥官出于老牌列强的傲慢心理,加之南岸还有国民党重兵防守,便笃定三野不敢开炮,不顾警告继续向上游行驶。于是三团开炮警告,即便如此紫石英号仍不返航。



无奈之下,三团负责封锁江面的两个炮兵连根据上级命令六炮齐发,向紫石英号开火,紫石英号随即开炮还击。数分钟后,我军炮弹直接命中了紫石英号的舰桥,不但击毁了前主炮,还打穿了舰体,就连船舵被卡失灵,包括正副舰长在内20人重伤,另有17人阵亡。紫石英号失去了战斗能力,紧急向南驶入一处浅滩搁浅,并挂上了白旗表示投降。

紫石英号搁浅后,立即向伴侣号驱逐舰发出了求救信号,伴侣号得知后紧急出发增援。13时30分,伴侣号到达三江营江面,打算将紫石英号拖走。然而刚进入封锁江域,就遭到了解放军的炮击。解放军的两门野炮虽然被摧毁,但还是有多发炮弹命中伴侣号,其中一发直接击中了舰桥,摧毁了舰桥上的两门前主炮,重伤了舰长。

伴侣号为脱离解放军的炮击范围仓皇向下游逃窜,却又进入了炮兵1团的火力范围,遭到了猛烈炮击,只得继续急速向下游驶去。伴侣号负伤逃跑后,英国海军立即派出了驻香港的伦敦号重巡洋舰和驻上海的黑天鹅号护卫舰北上驰援。当晚伦敦号和黑天鹅号在与伴侣号汇合后又在英国海军远东舰队副司令亚历山大·梅登中将的带领下强行闯入了解放军控制区营救紫石英号。

这时渡江战役已经打响,双方军事冲突又还未解决,英国海军选择在如此敏感的时刻进行行动,无疑是对解放军的挑衅。4月21日早上8时,伦敦号和黑天鹅号到达七圩港江面,并在这里抛锚停泊。这里又恰是三野第10兵团的渡江江段,且紧邻23军队的渡江航道。



在此关键时刻,英军军舰的出现无疑加重了紧张气氛,但英国军舰用广播表明无意与我军开战。10兵团司令叶飞与23军军长陶勇也不敢擅自决定,只得一边发射三发黄色信号弹作为最后通牒,警告其立即离开,一边向上级请示。由于是涉外问题,为避免误判,三野代司令粟裕得知后又向渡江总前委和毛主席发电请示。

当时在此负责封锁江面的是炮兵6团的两个连,他们在江边部署了八门榴弹炮。鉴于前车之鉴,伦敦号和黑天鹅号在收到我军的最后警示外,开始起锚,准备离开。此时的团、师、军、兵团、总前委等各级领导还在反复通话沟通,并未下达作战命令。但不知为何,6团1营3连的2炮长梁学成看着即将驶离的英国军舰竟然下令开火。

我军开火后,伦敦号和黑天鹅号也立即开炮还击。同时,两舰还未放弃救援紫石英号,疾速其所在方位驶去。怎料,两舰刚脱离6团阵地就进入了1团的火力范围。伦敦号在刚刚的炮战中被多次命中,舰桥受损,舰长负伤,已无力前往救援,只得放弃救援掉头返航。下午14时,两舰经过6团炮击范围,双方再次展开激烈的炮战。



此战也是紫石英号事件中炮战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一次。伦敦号12人在此战中阵亡,15人受伤;黑天鹅号也有7人受伤。伦敦号与黑天鹅号冲出我军火力范围与在外围等候的伴侣号会和后,狼狈返回了上海。

此事件传回英国后,举国震惊。时任英国首相的艾德礼声称英国军舰在长江中行驶在国民政府赋予的合法权利。前首相丘吉尔更是扬言要派航空母舰进行武力报复。但此战也让英国看到了解放军坚决抵御外来侵犯的决心。英国在武力营救紫石英号失败后,致力于使用外交手段解决。

在伦敦号和黑天鹅号刚出现时,中央军委指示只要不妨碍我军过江就不要攻击,甚至可以在适当情况下给英舰营救的便利。但在伦敦号炮战后中央军委的态度就发生了变化,毛泽东更是以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李涛将军名义发表声明,要求英国政府道歉和赔偿损失。为了表示谈判的诚意,中央军委做出了不俘虏紫石英号,不解除该舰武装的指示。



4月26日,双方开始进行接触,接任紫石英号舰长的克仁斯少校做出了不再移动位置的承诺,我方则答应其可以与当地居民交换食物。5月24日,双方正式开始谈判,由于英方坚决不承认错误,多次谈判都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6月20日,我方为了早日结束谈判,不影响南下作战的步伐做出了让步,要求双方只需承认错误,责任由双方共同承担。但英方还是坚决不认错,谈判在7月11日陷入僵局。7月下旬,我军发现了长江口有英舰活动,于是态度变得异常强硬,废除了紫石英号如逃走不拦截的命令。英方无可奈何只得继续谈判,为表诚意还将紫石英号舰长克仁斯少校任命为谈判代表。

克仁斯在接替舰长后,并未将全部希望寄托于谈判,他积极修复船只,并在7月中旬向我方申请补充了燃油,为逃跑做准备。7月30日,台风登陆造成长江水位上涨,克仁斯立即决定趁此逃脱。晚上21时,看到向上海行驶的江陵解放号客轮后,克仁斯立即命令全船进行灯火管制,起锚航行,利用江陵解放号掩护离开。



解放军很快就发现了逃离的紫石英号,立即开炮射击。但狡猾的紫石英号立即加速躲到了江陵解放号的左舷位置,与其并排行驶,江陵解放号因此不幸被击中下沉,紫石英号则趁机逃出了我军的火力范围。晚上22时,紫石英号到达江阴要塞,为了不惊动我军,克仁斯命令关闭了轮机。我军由于缺乏照明设备,并未及时发现紫石英号,紫石英号安全冲过了江阴要塞。

24时,驻守在长江南岸上海的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炮兵接到了紫石英号逃脱的通知,命令他们严阵以待,但直到天明都未发现紫石英号的踪迹。原来长江的入海口在崇明岛分为南北两处,紫石英号早在7月31号凌晨就从崇明岛北侧驶出,并与前来接应的英国皇家海军和谐号驱逐舰会和。

紫石英号逃脱后,谈判也因此告终。但紫石英号事件终结了英国等西方列强国家的“炮舰外交”,改变了国际上对中国军队逢洋必败的刻板印象,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了国家尊严,被视为洗刷百年屈辱的标志,同时为新中国成立后中英两国的平等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因此即便三野在这次事件中的伤亡是英军的两倍,但还是一场伟大的胜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