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县,这座并不起眼的小城,在1938年的春天,成了川军将士拼死守护的一道防线。

九天九夜,八千川军浴血奋战,无一人投降。

最终,滕县沦陷,但他们的血与火,换来了台儿庄大捷的曙光。

敌人来势汹汹,他们是日军第十师团的精锐,带着飞机、大炮、坦克,步步紧逼。

川军呢?老旧的步枪、有限的弹药、疲惫的身躯,但他们有一样东西,是敌人无法撼动的——誓死不退的决心。



王铭章,这位川军将领,深知滕县失守的后果。

他没有退路,也不打算退。

他的命令只有一个字:守。

日军的进攻开始得很突然。3月8日这天,日军的炮火如暴雨般落下,滕县的城墙被炸得千疮百孔。3月15日,敌人已经从北、东、南三面包围了县城,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全歼滕县守军。

东关成了第一道血战的战场。



川军固守寨墙,日军猛攻,尸体一层层叠起,鲜血染红了土地。

从清晨到黄昏,东关九次易手,最终,川军以血肉之躯守住了阵地,但伤亡惨重。

3月16日,战火烧到了南城墙。

日军的榴弹炮开路,城墙轰然倒塌,敌人如潮水般涌入。

川军迎头痛击,手榴弹、刺刀、甚至砖石都成了武器。



一个连的士兵,硬是把敌人逼退,但自己也几乎全军覆没。

3月17日,东关彻底失守,南城墙也被攻破,滕县城内已是一片废墟。

王铭章仍然在前线,他的指挥部已被炮火摧毁,他本人也多处负伤,但他没有离开。

他深知,这场战斗已到了最后关头。

炮弹在城中肆虐,机枪扫射声不绝于耳,残存的川军在巷战中拼死抵抗。



最终,日军攻入城中心,川军已无险可守。

王铭章拒绝突围,他的选择是,战斗到最后一刻。

他中弹倒地,警卫试图救他,但敌人的机枪彻底封锁了道路。

几小时后,滕县彻底沦陷。

王铭章殉国,川军伤亡惨重,但没有一人投降。



滕县的陷落,并非毫无意义。

这场战斗拖住了日军,为后来的台儿庄大捷赢得了宝贵时间。

李宗仁在战后感叹道:“若无滕县之坚守,岂有台儿庄之辉煌。”川军的血,没白流。

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军人的荣耀。

有人说,滕县战役是川军最惨烈的一战,也有人说,这是中国军队真正展现铁血意志的一刻。



但无论如何,那些在滕县倒下的川军战士,值得被铭记。

他们的名字,或许被历史的尘埃掩盖,但他们的英勇,永远不会被遗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