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看透不说透,依旧是好朋友,这句话用来形容古今的政治环境再合适不过。特别是在权力高度集中的古代,身处高位的人如果固执己见,听不进忠言,就会让局势变得更加糟糕。
一、道光的盲目自信
道光皇帝便是这样一位昏庸且固执的君主。鸦片战争已经打了两年之久,他却依然沉浸在所谓“天朝上国”的荣耀中,在他眼里,天朝的军队就是无敌的,打不过蛮夷就是他派到前线的这些奴才们没有好好尽力。这种心态严重阻碍了清军在战争中做出及时调整,导致屡战屡败。前线将士由于惧怕道光的震怒,根本不敢上报真实的战场情况。大多数人宁可粉饰太平、报捷而不报败,以免触怒圣上。只有琦善这位忠心耿耿的老实人因为上奏时没有说谎话,他不但被革职,最后还被发配到保定的军营里当苦力。所以说古时候的好人也难做呀。道光愚昧的高压不仅令前线将领无所适从,也让清廷错失了多次扭转局势的良机。
二、刘韵珂的 “十可虑” 奏折及其背景
浙东战场上清军筹备了半年的防御工事被英军的舰炮不到四个小时就摧毁了,清军三路反攻全部失败。原本积极筹备军务、极力“主剿”的浙江巡抚刘韵珂受到极大冲击。他虽然是浙江地区的最高长官,但他在浙江的战场绝对不是主角,甚至连二把手都算不上,在他的上头先后还有伊里布、裕谦和耆英等钦差大臣和将军奕经。在他亲眼目睹了英军在战场上对清军的降维打击后,他不但看清了现实,也陷入了沉思。他认为“剿”是不可能的了,“抚”是唯一的出路。在别人不敢上奏说实话的情况下,他冒着可能被治罪的风险在1842年3月21日向道光皇帝呈上一道著名的“十可虑”奏折,阐述了当时清朝主“剿”的十大弊端,对道光的心态转变起了很大作用。
刘韵珂
刘韵珂没有正面提出“抚”的建议,而是从十个方面论证了“剿”的不可行,是当时少有的务实派。“十可虑”奏折的原文如下:
其一曰:浙江清军两遭挫衄,锐气全消,势难复振。
其二曰:续调西北劲卒,距浙窎远,缓不济急。
其三曰:英军火器猛烈异常,无可抵御。
其四曰:英军并非不善陆战。
其五曰:清军即便在陆上幸胜,英军登舟遁去,清军只能“望洋兴叹”。
其六曰:英军以小惠结民心,彼此相安,民众“转以大兵进剿为虑,是民间鲜有同仇敌忾之心”。
其七曰:“大兵屡败,敌骄我馁,不唯攻剿綦难,防守亦极为不易”。
其八曰:浙江漕粮,多未完竣,“且有收不及半之处”,“皆由逆氛未竣”。
其九曰:浙江去年雪灾,杭州、湖州、绍兴等府“匪徒聚众抢掠,势甚鸱张”。
其十曰:七省防费甚钜,“糜饷劳师,伊于胡底?”
三、对“十可虑”奏折的分析
清军与英军的军民关系对比
刘韵珂第六条指出,清军无法激发民众与敌同仇敌忾,这是为啥呢?问题的根源在于清军平日的横行霸道,在交战区的英军对当地百姓的滋扰程度远远低于清军。我们之前说过清朝的绿营兵,他们平时的军饷本来就很微薄,长官还经常层层克扣粮饷,这些兵丁常年入不敷出,导致这些绿营兵日常作风极度腐朽。一旦被抽调至前线作战,就视作发家致富的机会,他们不管仗能不能打赢,见到百姓家中有粮食、有银钱,便公然抢掠。正所谓“匪来如梳,兵来如篦”,这些绿营兵简直比土匪更为恶劣。据说在浙江前线,老百姓听闻清军要来,竟不约而同地全部躲藏起来,不愿与这些“兵痞”打交道,清军士兵连买米做饭的人都寻不到。这样的军民关系怎能指望他们齐心抗敌。
相较而言英军对百姓的骚扰大为减少。起初在广州,有部分印度兵会抢掠百姓,后来抵达浙江后,英军的纪律便有了显著改善,不仅不骚扰民众,还学会了安抚百姓。英军占领定海、镇海、宁波等地后,在各处张贴安民告示,要求百姓安于生计。倘若有盗贼趁机生乱,他们还会加以惩治。为了笼络人心,英军在攻克定海和镇海时,还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清朝的百姓不仅不仇视英军,反倒甘愿将物品售予英国人,和英国人做交易很公平。不仅老百姓与英军进行交易,就连前线战场,都有百姓甘愿冒着风险爬上高大的战舰与英国人做生意。除了与洋人做买卖的,还有愿意为洋人充当苦力的,英国人出资雇用了大量清朝百姓,为其带路、抬担架、运送弹药。
奕经抵达浙江前线后,大声疾呼前线遍地皆是汉奸。所以,刘韵珂给道光的奏折中称,前线百姓不能与清军同仇敌忾,这绝对是将实际情况轻描淡写了。
刘韵珂奏折揭露的深层次危机
刘韵珂的第九条揭露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浙江在上一年发生了大规模的雪灾,许多农民颗粒无收,被迫流离失所,成为流民。饥饿的流民很容易演变为匪徒,趁着战乱四处作乱。官民对立,形同水火是清王朝内部潜伏的深刻危机。如果这种危机被彻底引爆,不仅仅是沿海的防线不稳,整个帝国都会风雨飘摇。刘韵珂的奏折无疑触碰到了道光帝心中的痛处,他的这番言论绝非危言耸听,十多年后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便证实了这一点。
太平天国
军费开支与道光的心态转变
刘韵珂的最后一条是沿海七省防务所需的军饷开支已无法承受。战争须以金钱为后盾,最使道光帝心烦意乱的恐怕还是军费问题。事实上道光年间的大清国库早已捉襟见肘,战争只能依赖地方捐输维持,然而过度的捐输必然导致民怨沸腾,从而引发更大的社会动荡。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究竟花了多少钱至今尚无准确的统计,根据八省的报销数字求和,共计1637万两白银。
道光收到这封直指要害的“十可虑”奏折后,虽未公开表态,却已心生动摇。他没有责罚刘韵珂,而是做出了重大的人员调动,任命耆英为杭州将军,并重新起用因主张“抚”而被贬职的伊里布。道光给两人的指令是“先剿后抚”,显然他已放弃了全力剿灭英军的幻想,只希望能用一场小胜来为议和创造条件。
然而就在道光帝突然改变主意之时,英军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新一轮攻势——扬子江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