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广州军区政委被调走,职位出现空缺。中央在经过一番筛选后,决定让杨勇过去补上这个空位。
然而,当得知司令员是许世友时,杨勇却断然拒绝说,不想去也不能去。
杨勇究竟有什么顾虑,难道他是对许世友将军有什么意见吗?
临危受命
1973年的一天,时任沈阳军区副司令的杨勇收到了前往北京开会的通知。
等他匆匆赶到会议现场后,却发现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各军区过来参会的人员只有司令与政委,只有沈阳多出了他一个副司令。
他隐隐感觉到,中央找到他来可能还有别的事情。
果然,在会议即将结束时,周总理单独将他找了过来,并突然给他介绍新疆方面的情况。像是军队发展以及经济建设,事无巨细,总理说得非常详细。
一开始杨勇还有些摸不着头脑。等总理解释清楚后他才恍然大悟,原来中央想派他去新疆工作。
要去遥远的边疆工作,还是非常辛苦的。但杨勇秉承着“自己就是人民的一块砖,哪里需要他就往哪里搬”的原则,爽快地接下了这个任命。
其实当时杨勇的身体已经有些毛病了。他不仅要经常吃治肺病的药,腿也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平时连爬楼梯都费劲。
然而,这些情况他并未和中央表明。当周总理问他身体是否吃得消时,他当即表示自己的身体没有任何问题。
但当时中央交给他的任务并非只有一个,不仅有新疆军区司令等军队职务,还有自治区党委第二书记这样的地方职务。
杨勇考虑到自己很久没在地方工作了,况且现在的情况与解放时期也不一样,所以他便提议能不能不兼任地方工作,让更熟悉新疆情况的同志过来。
但周总理却说,眼下并没有合适的人选,只能让他辛苦一点了。
彼时周总理也年事已高,看着总理为国操劳而变得如此憔悴的模样,杨勇便再也说不出拒绝的话了。
就这样,他接下了这份重任,匆匆上任了。
由于时间紧迫,他只给在沈阳的妻子打了一个电话,连衣服和行李都未带便直接赶到了新疆。
为修路倾注心血
到了地方后,他便立马召集了当地的干部开会,了解当地的情况。
在听了众人的汇报后他便了解到,如今这里有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个是边防安全,一个是民族团结,还有一个就是经济发展。
第一个问题很好解决,杨勇在部队待了大半辈子,自然知道如何建设军队,如何做好边疆的防护工作。
当他视察基层部队时发现,由于这里的气候问题,战士们的武器装备维修起来难度很大。
战士们天天拿着这种不好使的武器守护边疆,肯定是不行的。
于是他便连夜召开大会,与专业人员研究出了一套在风沙地区、高寒地区维修装备的手册。
除了这些硬性装备外,战士们生活条件也是他非常关心的问题。
在视察塔城地区时,他亲眼见到战士们穿着单薄的棉衣,站在3000多米的山上顶着寒风站岗。他们的手上、脸上几乎都有冻疮。
因为海拔太高,物资运输不上来,战士们的伙食也只有白菜和豆腐,营养根本跟不上。
杨勇见状后心疼得直掉眼泪。回去后他便下了命令,即使辛苦一点,也要保证高山上的战士有充足的物资,能穿得上御寒的棉衣,也必须能吃上热饭。
随着军队的工作开始慢慢运转,他也逐渐意识到,要想改善部队的条件,当地的经济也必须要跟得上。
于是他立即将另外两项工作提上了日程。在经过几个月的走访和考察后,他得出了一个深刻的结论:要想让经济发展起来,修路是第一要务。
在与其他干部交流后,他最终决定率先修筑天山公路和南疆公路。
这两条路,一条是能直接连通南北疆,方便部队行军以及当地居民来往;另一条路则是能直接将新疆本土的货物运往内地,方便经济往来。
除了带动经济发展外,杨勇也考虑到,只有路修好了,各民族才能互通往来,互相交流。只有人民都团结在一起,新疆才能摆脱落后。
就这样,在之后的时间里,他便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修路上。
不过构想非常美好,但实施起来却非常艰难。
天山公路需要穿越海拔近四千米的高山,平时的积雪就有数米深;而南疆公路则是要跨越广阔的戈壁滩与荒漠,要动用大量的财力物力。
但所幸有中央的支持,不管再困难,杨勇也坚持了下来。
为了规划路线,他亲自实地勘察,与工作人员一起攀越高山,穿过荒漠,就像是他人生的第二次小长征。
有干部心疼他年纪大,身体不好,劝他待在部队,等他们回来汇报情况就行。
但杨勇却拒绝了,他说这是关乎人民的大事,不亲自去看一看,总是不放心。况且他打了一辈子仗,这点苦又算什么?
看着司令员这样呕心沥血,关爱下层,大家也全都充满了干劲。
后来为了修筑这两条公路,不少战士因为高原反应去世了。
在为他们开追悼会时,杨勇沉重地告诫大家,这条路是用战士们的生命换来的,大家不能辜负他们的牺牲。
不过遗憾的是,他最终还是未能亲眼见到两条公路竣工。
拒绝任命的杨将军
1977年,因为人事调动,担任广州军区政委的韦国清被调到北京工作。他原来的职务出现空缺,中央便开始筛选合适的接替人选。
广州是重要的军事要地,也是南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去这里任职的人必须能力够高。
于是经过慎重考虑后,领导们一致决定,由杨勇来担任这个职务最合适。
结果,一向绝对服从命令的他得知这件事后,却直接拒绝了,并表示自己不想去也不能去。
不想去是因为他在新疆的工作还没有做完,他想亲眼看到新疆发展起来,人民都富裕起来。
不能去是因为他知道广州司令是许世友。
他自然不是因为对对方有意见,相反,他与对方是多年的老战友,关系非常要好。
去年他的腿伤发作去广州疗养时,就是许世友亲自接待的他。当时他拄着拐杖出现时,许将军还笑着调侃道:“在我面前装什么老。”
得知他腿病确实有些严重后,许将军便经常带着营养品去看望他,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
两人情谊的深厚程度自然是不必多说。
而他之所以不愿与许世友当同事,是因为两人资历相当,能力也差不多。
若是他过去了,许世友必定会对他加以照顾,那他不就是“占别人位置”了吗?
他认为还是分开工作,才能发挥他最大的价值。
但中央想调他过来已经决定了,这不仅是为了工作考虑,更是为了他的身体考虑。
杨勇在众人的劝说下也只好同意调离新疆。
不过他最后也并未去广州,而是直接被调到了中央,担任副总参谋长。
能得到中央如此重视,他自然是高兴的。
不过即使职位提高了,杨将军也一直重视着部队的全面发展,他时不时地就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并且新疆的工作他也一直关注着。
有人见他年纪太大了,劝他不要这么拼命,他却表示,国家的需要,就是他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