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日军集结了数万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展开了一次规模极大的“扫荡”。临危受命的杨成武率部掩护群众和机关人员突围,哪知道日寇竟然穷追不舍,始终无法甩掉。就在杨成武疑惑之际,突然传来侦察员的消息,称一个乞丐不对劲,兜里装的全都是小米。



杨成武听到这个消息,下令立即枪决,乞丐很快就被枪决了。这件事情在当时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也让很多不明真相的人感到疑惑,为何在日军“扫荡”的紧急时刻,要枪决一个乞丐呢?

日军来袭

杨成武其实也是没办法,他当时的处境实在是太难了。晋察冀根据地虽然是我军当时资源最雄厚、战斗力最强的根据地,杨成武又是晋察冀最强军分区的司令员,但敌人此次“扫荡”的规模实在是太大了,摆明了就是要一举端了晋察冀根据地,企图报当年“名将之花”凋落在太行山之仇。

日军此次的决心为何如此之大?一来是晋察冀根据地的实力很强,对日军的威胁大,若继续任由晋察冀根据地发展下去,日军担心会成为心腹之患;二来是一年的百团大战中,八路军突然爆发出来的强大实力,令一向自视甚高的日军吃了大亏,这才将战略目标从正面战场转入了敌后战场,将我军视为真正的战略对手,并组织了这次号称“百万大战”的“扫荡”。



日军此次虽然来势凶猛,但晋察冀根据地也根本不会害怕,毕竟他们有着丰富的对战日军经验。尽管此次日军的“扫荡”规模不小,但晋察冀根据地的实力也不可小觑,又有杨成武这样的战将,日军也未必就能占到便宜。

但战斗真正打起来以后,此前信心满满的杨成武却发现了问题。日寇这次“扫荡”蓄谋已久,除了拿出了数万兵力的纸面实力以外,还在前期布置了暗子,这也导致了杨成武率部对抗日军时,逐渐陷入了不利局面。

奸细难寻

杨成武当时主要面临着两个难题。其一,日军实在太狡猾了,早在“扫荡”开始之前,就已经做足了战前工作。当时日军采取了两手准备,一方面派探子进根据地,对晋察冀根据地的情况进行调查。



日军的调查详细到什么程度?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全都被调查得一清二楚,更不要谈军事和政治情况了。据《晋察冀边区肃正作战情报收集计划》显示,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的情况已经了如指掌,细致到百姓生活和市场物价都一览无遗。

其实日军在这方面的工作早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早在侵华之前,日军就派了人以视察和旅游为由进入东北,将当地的人文环境全部掌握清楚。而最可怕的是,日军间谍绘制的东北地图,就连一个小土包都绘制了进去,详细程度甚至比东北军的地图都细致入微,足可见日寇的可怕。

两军交战讲究的是知己知彼,原本我军一直以为保密工作很不错,日军对晋察冀根据地的情况根本就不了解。但战斗打响以后,这才发现日军不仅了解,而且几乎将晋察冀根据地的情况翻了个底朝天,简直毫无秘密可言。

其二,日寇不仅仅满足于这种战前所掌握的情报,即便在战斗打响以后,依然安插了非常多的眼线,时刻观察着我军的动向。日寇也很清楚,日本间谍即便水平再高,在晋察冀根据地内能发挥的作用也非常有限,毕竟口音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很容易在长时间潜伏中暴露。



因此,日寇当时用钱粮收买了大量的汉奸,再以高官厚禄诱使这些汉奸充当日军间谍,为日军源源不断的提供我军情报。这些汉奸虽然不会直接动手伤人,但对我军的伤害却不容忽视。他们具有极高的隐蔽性,往往会隐藏在群众之中,而我军又与群众密不可分,不知不觉间会被汉奸窃取很多有用情报。

最要命的是,日军发起“扫荡”之际,正值晋察冀根据地处于一场瘟疫之中。根据地内很多战士和群众都中了招,医院里始终处于人满为患的局面,病员数量在最高峰时甚至达到了半数以上。这些情报被送到了日军手中,日军认为时机已经成熟,立刻发起了“扫荡”。

同时,日军在此前早已经摸清了晋察冀分区司令部在阜平的情报,“扫荡”开始之初,就展开的精准的重点进攻,直接朝着阜平围了过来。日军所走的每一步,可谓是直指我军要害,即便是身经百战的杨成武,也不得不选择暂避日军。



发现不对劲

但问题在于,与日军作战是门艺术,宛如游龙一般与敌人周旋同样不容易。由于日军此番攻势强大,很多百姓又饱受病痛折磨,基于对我军的信任,大量百姓表示要与我军同行。杨成武本来就兵力有限,不仅要保护司令部的工作人员,如今又要带着这么多百姓,被很多人私下里称为“长坂坡的刘备”。

显然,杨成武带着百姓撤离之举,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认为杨成武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被日军逐步蚕食。但杨成武却对此不以为然,只是反问了一句,难道要将信任自己的百姓赶走吗?便毅然带着百姓上路了。

不得不承认的是,带着这些百姓行军,将会损失部队的灵活性,丧失很多脱离危险的良机。而最大的问题是,日军此前收买的汉奸间谍,原本在杨成武率部离开以后,就已经失去了作用。如今却可以堂而皇之的混入百姓之中,继续跟着杨成武,随时将杨成武的行踪汇报给日军。



日军借此时刻掌握杨成武的行踪,这才能够紧追不舍,无论杨成武如何行军,始终无法摆脱敌人。最终,杨成武率部进入了一个名为万年冰的山村。此地地形特殊,处于一处山沟之中,杨成武曾经率部在此地作战过,所以对此地的地形十分了解。

部队这边刚进入小山村,杨成武立刻下令部队封锁出入口,只许进不许出。随后,杨成武又安排侦察队的人下去暗中摸排,揪出日军的间谍。正是在这个时候,侦察员发现一名乞丐不对劲儿,他的粮食袋子中全都是小米。

为何说这名乞丐不对劲儿呢?因为正常的乞丐乞讨到的食物都是杂粮,不可能每家施舍给他们的人都给小米。所以,正常乞丐的粮食袋子里都是五谷杂粮混杂,这个乞丐的袋子里却装满了珍贵的小米,显然是间谍。



因此,杨成武接到消息以后,为了部队和百姓的安全着想,果断下令枪决。事实证明,此举果然有效,部队在封锁期间,日军再也没能找到我军的行踪,最终成功突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