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第一年,国军各战场兵力分布,西北和华东我军最艰难
解放战争爆发时,1946年7月,国军各战场兵力:
东北,5个军,16.1万人。
晋察冀,7个军,16.2万人。
晋绥,7个军,9.7万人。
晋冀鲁豫,10个军,25万人。
山东,10个军,19.1万人。
华中,11个军,27.2万人。
中原,10个军,21.7万人。
解放战争爆发时,国军兵力主要在南方。
我军中原军区6万人,压力最大,被迫中原突围。
我军华中军区3万多人,主动发起反击,取得七战七捷。
晋冀鲁豫、山东都是国军进攻重点。
东北国军只有5个军,数量相比最少,不过都是缅甸远征军,武器装备精良。
解放战争爆发一年后,1947年7月,国军各战场兵力
东北,7个军,33.2万人。对手东野。
北平行营,9个军,29.5万人。对手晋察冀
太原绥靖公署,5个军,12.2万人。对手中野4纵。
华东陆军总司令部,43个军,102.3万人。对手华野和中野。
武汉行营,1个军,7.5万人。
西安绥靖公署,8个军,24.9万人。对手西野。
马家军,3个军,5.2万人。对手西野。
西北行营,4个军,8.4万人。
此时我军各战场兵力:
东野10个纵队40万人,已经超过国军。
晋察冀我军遭遇三连败,被国军压着打。
中野接连取得胜利,开始外线出击,不久千里跃进大别山,吸引国军火力。
华野接连打出歼灭战,创造我军歼敌纪录,不过国军100万军队在华东,对战华野和中野,依然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
西野只有几万人,胡宗南和马家军兵力还数倍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