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一下白术与苍术的区别
白术—甘、苦、温,根茎断面色白,又因为整株像古篆字“术”,所以叫白术。甘就能补,苦能燥,温能通,张锡纯说“白术最具土德之全,为后天滋生之要药”。
白术味甘可以补脾气,这是治本,脾喜燥怕湿,它同时它还能燥湿,脾喜温怕寒,白术把脾的性情、嗜好都拿捏着了,所以说它最具“土德”。
比如苓桂术甘汤,就是用白术既补脾又燥湿健脾益气,又比如四君子汤。一般能补气的药,都有升的作用,这叫补气升清,比如枳术散,白术升,枳实降,一升一降,一补一推,白术补气,枳实下气推动用于食积不化。
白术可以止汗,为什么呢?培土生金啊,白术可以健脾燥湿,脾强了肺就强,肺主皮毛,肺气强了,气可固摄,就能止汗。
生白术偏于燥湿,炒白术偏于健脾,焦白术偏于收涩。
苍术——辛、苦、温,辛能散,苦能燥,温能通。所以说“苍术散行,白术善补”,就是因为一个辛,一个甘。
苍术又辛又苦,它燥湿的本领要比白术强、快。比如平胃散,就是以苍术为君,加上陈皮,厚朴都是祛除脾胃中焦痰湿的,
苍术还可以发汗,有一种风寒湿外感,这个湿邪在表,特别难搞,用苍术的辛可以走表,苦可以燥湿,比如九味羌活汤
苍术的辛、苦、温,正对应风、湿、寒,这三种气杂合最容易产生风湿病,凡是有冷痛的不管是头痛、肩关节、腰痛,都可以用苍术,它的辛跟细辛的辛一样,可以钻进这些关节、缝隙里把湿气、寒气都逼出来。
总结:脾气虚夹湿,虚重于湿用白术,偏于虚症;湿困脾,湿重于虚,用苍术燥湿利水,偏于实症。止汗安胎用白术,发汗散邪用苍术,这样说你们就明白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