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72年北周就和南陈就达成同盟,共同进攻北齐。但当南陈于公元573年发动北伐,攻占淮南之际,北周却迟迟未动。

直到公元575年,在南陈的北伐接近尾声之际,宇文邕才发动了伐齐的战役。

而在之前,韦孝宽等人都建议宇文邕直接进攻晋阳,但为什么宇文邕没有听从,而是再次发动了对洛阳的进攻呢?

我们今天就来读一读《资治通鉴》中记载的宇文邕亲征洛阳之战。


01

《资治通鉴》原文

原文和译文的文字版本可以参看本公号同步发布的原文和译文文章,文字版本可以按自己设置放大观看,本文囿于篇幅限制,仅放置图片


原文文字版本请点击以下链接阅读:

‍‍

02

译文



03

收获与反思

为什么公元572年北周就和南陈结成同盟一起进攻北齐,而当南陈北伐之际,北周却迟迟未动呢?

我们前两天的文章中其实谈到过这个问题,在结成同盟之后,北周宇文邕实际上就分别召开军队的高层会议,实际上就已经开始开始战争动员了。


但北周后来没有行动原因很多,一方面打仗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北周要想一举拿下北齐,就需要一方面做好粮草的储备,一方面要征集兵员。

所以我们才提到当时宇文邕在北周展开了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灭佛运动,通过释放佛教的寺产,解决北周土地再分配的问题,从而刺激地方的经济,让国家的税收更有保障,从而有钱去打仗。

其次通过灭佛运动,释放大量的挂靠在寺庙的人口。而释放庙产,把地分给农民,才能保证北周府兵制的运行,从而抽出来服兵役的百姓,满足自己的兵源的需求。

所以任何革命,都要有经济基础,当年中国革命先土改,老百姓有了土地,才会积极参军保家卫国,总觉得就是教员看北周的历史学的。

正是因为北周经过了充分的准备,才有实力跟北齐作战,要知道当年北周在灭北齐前户编人口才不到900万,而北齐当年是2200万人口,差得非常悬殊。所以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北周吞北齐就如同蛇吞象。

但是经过了宇文邕的改革之后,北周盘活了土地和兵员,其跟北齐之间的差距就明显的缩小了。而北周存在的问题在北齐是同样存在的,北齐没有府兵制,当年的六镇鲜卑的军队战斗力也是在下降的,而地方上的部曲的战斗力跟北周就没法比了,如果这些部队再被南陈牵制一部分,再离心离德结果就显而易见。这也是后来北周能打败北齐的一个原因。

所以北周没有立刻发动对北齐的进攻是有其内部原因的。当然在这个时期还发生了宇文邕的母亲的去世以及宇文直的反叛的事情,所以北周还是要先处理自己内部的问题。

但宇文邕实际上一直也在跟亲近的大臣们在商量伐周的方案的问题。《资治通鉴》里面也记载宇文邕和齐王宇文宪、内史王谊一直在策划征伐北齐的方案,也派纳言卢韫乘驿车三次到安州总管于翼那里询问计策。而他们一直注意保密,所以一直都没有外臣知晓。

而这其中北周也曾下令边镇增加储备,增添防守的士兵;北齐听到这一消息,也增加修整守御点。当时于翼就建议宇文邕要解除紧急状态,就是不要暴露出来是要伐齐,这样才能让北齐松懈下来,等到合适的时机出其不意才有效果。

当时北周的大臣也曾经上书为伐齐提供各种意见,当时韦孝宽就给宇文邕提了三条建议:

其一就是韦孝宽认为当时北齐内部各派势力争斗,以至于连弱小的南陈都能不费吹灰之力夺得淮南,所以这时如果对北齐发动大举进攻一定是机会。

当时韦孝宽建议兵分三路进攻北齐,一路发兵轵关,目标邺城,这样就能跟南陈配合,互相牵制北齐的兵力,使得北齐顾东不能顾西,一路从广州(现在河南鲁阳)发兵北上,同时派一路大军顺黄河东下,再征召稽胡,截断对方并州、晋州的通道,这样导致北齐面对邺城的威胁,无法及时援救,一旦邺城攻下,北齐就会灭亡。


其二就是韦孝宽建议如果不现在进攻北齐,就跟南陈结盟互相牵制北齐的力量(其实之前已经做到了,当时北齐主动收缩淮南的军队,将防线选在淮河防止南陈北上,其实也是看出来了南陈和北周的企图,北齐虽然兵力比南陈强大,但是如果分兵抵御南陈和北周是做不到的)。然后建议沿两国边界开田垦荒,储备军用物资,当南陈进攻北齐的时候,就从这些区域也去攻击北齐,当北齐调兵过来反击,就退回来坚守。这样我军不用往来奔波和粮草调运,反而频繁的调动北齐的军队,让他们疲于奔命,一两年时间北齐就会崩溃。那时就可以发动大军一举反击。

其三就是韦孝宽建议不着急发动进攻,反而是恢复邦交,然后一方面养精蓄锐,一方面寻找时机。

所以我们看为什么北周当时没有在和南陈结盟后第一时间进攻北齐,显然也是听从了这些大臣们的意见。

但为什么后来宇文邕又发动了对洛阳的进攻呢?

其实在发动进攻之前,北周内部很多人是反对的,其中宇文弼就认为洛阳是双方之前争夺的焦点,北齐在这里布置了重兵防守,这次攻击不会短时间攻克,不如转而攻击汾曲(山西侯马),攻下来可以趁机北上进攻晋阳。

当时的赵煚也建议洛阳即使拿下来也很难防守,不如直接出兵晋阳(现在太原)。遂伯下大夫鲍宏也认为不如直接进军晋阳,出其不意。

但宇文邕否决了他们的意见。而是坚持率领六万大军进攻河阴(河南孟津县北)。


那么这次进攻的效果如何呢?

我们看到这次北周的进攻还是比上一次邙山之战更有条理,也取得了进展。

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宇文邕先是攻下了河阴(现在河南孟津),实际上就控制了黄河大桥,控制了北齐从晋阳救援的援军的路线。随后宇文邕又拿下洛口(洛水和黄河交界处),同样是卡住北齐水军的路线。这样就把南北的交通完全中断了。

随后宇文邕的大军就包围了洛阳和河阳,河阳攻占了南城,包围了中潬城,但二十天也没有攻下来。宇文邕亲自带兵攻打洛阳金墉城(洛阳城西北角),也没有攻下来。

这时北齐高阿那肱率援军从晋阳赶到河阳,而这时宇文邕又生病,所以北周放弃了夺取的城池,连夜撤退。

为什么当时宇文邕没有听从大臣们的建议直接进攻晋阳,而是还是进攻洛阳呢?我个人感觉宇文邕这次攻打洛阳其实就是探一下北齐的虚实,实际上是试探性的进攻,所以后来撤退的时候没有占领任何城池。

此外通过这次进攻洛阳,实际上也是在调动北齐的大军,让他们认为北周要想进攻北齐,一直是以洛阳为突破口的,从而放松了对其他方向的防备。

显然这次宇文邕的试探性进攻的目的是达到了,所以才有了第二年宇文邕再次出奇兵直扑晋州的战役。

北周宇文邕亲征洛阳,实际上也是拉开了北周灭亡北齐的大战的序幕。

关注《读史学文》,解码更多王朝兴衰密码

加入读史明智知识星球,探讨更多感兴趣的历史话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