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安史之乱最开始是由安禄山和史思明发动的,但是在一年后安禄山就被自己的儿子杀死了,但是这场动乱居然没有被平息,反而愈演愈烈,之后又打了足足七年,这是为什么?其实整场安史之乱非常复杂,这不单单是一个胡人带着十几万兵叛乱,而是帝国的两大支柱,关陇集团和河北世家的一次总决战,河北世家在唐朝建立之后就被严重盘剥,家族势力不断被削弱,而关陇集团却能够大捞特捞,在不断的对比之下让河北世家滋生了反意,最终酿成了安史之乱。



‬河北人打唐朝一点儿都不手软

安史之乱的最终结局可不是平定叛乱,而是唐朝和河北人议和了,河北三镇相当于是事实上的独立了。至于为什么河北人为何打得这么拼命,实在是唐朝不当人。首先是敲骨吸髓的收税,在天宝年间,河朔三镇以不到全国十分之一的人口,贡献了全国三分之一的赋税。很多人看待安史之乱都是从大唐的视角出发的,那他们当然看不到河北人被盘剥得有多凶狠。

很多历史学家将安史之乱定义为一场在皇帝昏庸的情况下,野心家掀起的叛乱。但是这无法解释为什么野心家都死了之后叛乱依然没有停止,如果没有强烈的动机和士气,几万河北兵能在邺城战役中以少敌多,面对绝对优势数量的唐军以水代兵水淹邺城,还坚持了四个月并完成反杀吗?这场战役中安史叛军简直是华夏超人,顶着极高的伤亡率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

在邺城战役最白热化的时候,久攻不克的郭子仪在城北的漳河流域铸造了两个堤坝,挖了三条壕沟,然后对邺城进行水攻,顷刻间整个邺城陷入了一片汪洋大海中,但即使是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守城的五万河北军打得依然非常顽强,在数个月后击败了唐军九个节度使合计20万大军,这不是超人是什么?



‬关中和河北不可调和的矛盾

唐朝建立的时候是有很重的历史包袱的,这个包袱就是存在了几百年时间的“关陇集团”,唐朝一直奉行“关中本位”的理念,把全天下都当成了关中的护城河和自动取款机,等到发展到唐玄宗时期,这个集团已经垄断了绝大部分的上层利益和上升通道,这些关陇贵族一个个都坏得很,全都成为了趴在唐朝身体上吸血的水蛭。

他们先是用特权兼并大量的土地,接着又隐瞒田户抗拒纳税,明明一个个富得流油,但是一查却又个个负债累累不用纳税,朝廷在关中大户这里收不上税,那就只能将税收压力给到其他地方了,比如江南、河北等地区。久而久之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一边是关中地区花天酒地,朱门酒肉臭,一边是河北苛捐杂税一堆,路有冻死骨。



在科举取士方面,关中贵族们干的也很不地道,唐王朝一共开科取士268次,所招录的进士只有7448人,平均一年只有27人,这个人数显然无法填补帝国庞大的官僚队伍。而就算是科举,大部分的名额也被世家大族们占据了,关中贵族们占据着大部分的资源,河北世家想要科考难如登天,很多落榜的河北世家子弟被迫投入各个节度使的帐下任职,范阳卢氏更是因为连年的歧视,从711年不再参加科举了。

但是这一切在安史之乱后全都改变了,由于河朔三镇在战场上表现出了爆表的战斗力,大唐最后只能采取怀柔政策,很多安史叛军将领也能封侯拜相了,比如清河崔氏在安史之乱之前只出过两个宰相,但安史之乱之后陆续出了八个宰相,赵郡李氏出了十七个宰相,范阳卢氏更是出了一百多个进士,和安史之乱前是天壤之别。



‬安史之乱从表面上看是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人发动的一场大叛乱,但实际上他们只是被推到台前的代表,真正的大老板们是河北世家贵族,河北的老百姓们也想要通过一场战争改变自己世世代代被盘剥的命运。否则凭什么安禄山一年就死了,而安史之乱还能延续好几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