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5年我党成立东北政治局,从各部队中抽调精锐组成了一支十万人的部队接手东北各地,其中在这十万人中最关键的是两万名政治干部。很多人疑惑为什么东北野战军能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训练出上百万能征善战的部队,这两万名干部会告诉你原因的。中国共产党无数次的证明了政治思想的重要性,一支没有信念、理想的军队不可能成为精锐,也不可能得到大多数民众的拥戴。
军队不是人越多越好
说实话在战乱年代征召足够数量的士兵不是一件难事,招来几十万、上百万人当兵都稀松平常,明朝时李自成被打得就剩18个骑兵,一年后回到河南振臂一呼,几十万饥民响应,瞬间跑出来了几十万士兵,但是这种士兵有什么用呢?两年后的山海关战役还不是被满清摧枯拉朽地击败了?成得有多快败得就有多快。
在抗战后的东北,有大批无主的伪满洲军警、宪兵、特务、土匪和被日本开拓团迫害的家破人亡的工人地主和自耕农。要么为了吃饭不被饿死,要么为了不被清算,要么为了不被欺负,加入一支军队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东北局的曾克林刚出关时只有两千人,到了沈阳之后迅速暴涨到三万人。
但是这又怎么样呢?你能说这三万人全是为了解放劳苦大众和国民党反对派作战才来当兵的吗?除了开头的两千多本部人马,剩余的全都是投机客。在后面杜聿明从山海关登陆,靠近沈阳的时候,这批人比兔子跑的都快。一支没有经历过政治思想洗礼的军队无论如何都无法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
两万名干部的作用
在这种时候才能体现出这两万多干部的作用,这些干部可不是那种躲在后方喝茶看报的废物,能被抽调到东北的,无一不是经历了多年战争的人才,很多人甚至走完了长征全程。在抗日战争中他们更是高强度作战,在冀中五一反扫荡中他们顶着高伤亡率,前赴后继的开展工作,可以说个个都是精锐。
这些干部非常明白该如何经营根据地,怎么对敌斗争,怎么识别叛徒,怎么做好士兵的心理建设,新兵上战场害怕怎么办?老兵欺负新兵怎么办,如何培养连排级军官,如何防治村里的消极分子搞破坏活动、怎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构筑阵地,如何保养武器装备,如何宣传党的政策,如何让士兵意识到自己干的事是在拯救整个中国,如何让他们产生荣誉感。
政治是一件繁琐到无聊的事情,总有人认为,生活就是火光阵阵,革命就是炮声隆隆,行动就是登高一呼,人心就是水到渠成,但是在现实中,政治最讲究的是各种经济报表和人事调动,是为论点鼓掌,为选票称重,政治的核心永远是人,政治不单单是各种理念和思想的集合,他更多的是一种“做好生活中每一件事”的宝贵态度。
从一件小事就能看出我党和国民党的不同,国军登陆葫芦岛的时候,把传染病“霍乱”也带到了东北,国军这边不当回事,既不隔离,也不好好治疗,导致士兵死亡数千,周边百姓死亡数万。而解放区也感染了这种传染病,我们的干部们高度重视,积极宣传“隔离思想”,建设隔离区,喝水要烧开,烧掉被感染者的衣服,由于处理得当,这场瘟疫我方只死亡了数百人。
人心都是肉长的,正是这些细微的工作,慢慢汇聚,最后赢得了东北的民心。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其实类比现在就好比我们在公司上班,一个好公司和一个差公司从很多小事中都可以看出来,比如提不提供零食,主管的态度,员工的工作氛围。决定胜负的永远是人,淮海战役我军之所以能够取胜,最关键的是后方数百万民众“用小推车运输物资”,这场战争也被称为是“被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