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必先能忍,如果都不能做到忍一时之气,又怎么能难成大事呢?
为什么这么说呢?
《资治通鉴》中有一段故事,可以说是流血的历史教训。
公元前184年,汉少帝刘恭(汉朝的第三位皇帝),被废黜后幽禁并杀害,在位仅仅四年(公元前188年到公元前184年)。
那么,为什么汉少帝刘恭在位仅四年就遭遇不测呢?原因在于他招惹了吕雉。
刘恭并不是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张嫣所生,而是汉惠帝的一位小老婆生的,张嫣将这孩子夺来,并杀害了他的生母。
随着汉少帝逐渐长大,他得知了这些事,便口出狂言:“怎能杀害我的母亲,让我当她的儿子?等我长大了,一定要给她点颜色看看。”
这番话自然传到了吕雉耳中。
吕雉听后,立即将刘恭囚禁,并对外宣称汉少帝病重,禁止任何人觐见。
一段时间后,吕雉又向朝堂高官宣布,皇上患了一种重病,病情一直未见好转,甚至出现了言语混乱、精神恍惚的症状。显然,他已经无法继续胜任皇帝的重任,治理天下。
吕雉告诉朝中大臣们:咱们应该重新选立一位皇帝。
然而,面对这一重大决策,大臣们却如同惊弓之鸟,无人敢提出反对意见。
利益场上,没有人会为不能带来回报的人说话!这个小皇帝,只能被大家默认换掉!
最终,他们异口同声地附和太皇太后吕雉的意见,表示:“太皇太后所言极是,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为了宗庙的安定,您的决策非常周全。我们一致拥护您的领导,支持您的任何决定。”
就这样,汉少帝刘恭在位仅四年,便被吕雉处死。
那么,汉少帝刘恭为何会招致如此祸端呢?这无疑是一个血淋淋的历史教训,我们可以从中总结出三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