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的一天,北京军区的一次会议引起了不小的议论。并不是会议内容有多重要,而是就在会场上,时任北京军区政委的廖汉生,竟然把北京军区司令员杨勇批了一顿,现场十分尴尬。
廖汉生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当时,廖汉生刚到北京军区担任政委不久,还在熟悉情况。这天下午,作战部门召开会议,研究部队演练问题,机关各二级部长及处长都参会了。
廖汉生到了会场听得非常认真。可他突然发现,来参会的杨勇却没有听,而是带了几个文件趁着开会的间隙阅办。他看到后,也没有说什么。
主管作战训练的副司令员讲完话后,提出了几个需要司令员拍板决定的问题。可谁知,杨勇看文件看得太认真了,根本没有听会议内容,也没有注意到副司令员在向他请示,搞得副司令员几次看杨勇,他都没有抬头,继续阅文件,现场极为尴尬。
杨勇
这时,有人提示了杨勇,他才抬起了头。可他根本没有听副司令员到底在请示什么,便让副司令员把问题再讲一遍。
副司令员无奈,只好再讲一遍。可他刚准备讲,却被政委廖汉生叫住了,廖汉生显然非常生气,直接对身边的杨勇说,刚才副司令员讲得清清楚楚,大家都听清了,就他没听。说他参会不听会,三心二意,凭什么让人家再复述一遍呢?说这不合适。
他这一说,杨勇顿时脸红下不来台,也把大家搞愣了。当然,杨勇也不示弱,说批文件也是工作,开会也是工作,别人管不着……
杨勇 廖汉生
按理说,杨勇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已经几年了,比廖汉生来得早,而且他是开国上将,论资历的话,也可能比廖汉生更老一点,他应该更加尊重杨勇才对。更何况,杨勇是军区司令员,在这样的会议场合批杨勇,可能要影响团结了。
不过,熟悉廖汉生的人都清楚,知道他这就是这种性格了。在人们心中,政工干部都是非常柔和的,善于做思想工作。可是,廖汉生却是急脾气,有啥说啥,直来直去,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批评人也是不分时机和场合。
何止是杨勇了。革命战争年代,廖汉生顶撞的人可多了。光是大家知道的,他就顶撞过彭总、贺老总,甚至在解放战争时期,经常挂断彭总的电话。
彭德怀在前线
那是在攻打屯子镇的时候,彭总越过纵队直接指挥到团,导致了整个纵队行动很不协调,打乱了部署,也影响了作战进程,效果肯定也不行了,这让廖汉生非常生气。
他直接拉着纵队司令员来找彭总,说他不应该这样指挥,影响了纵队的全局行动。可是,彭总的脾气更急,直接说纵队是在找理由,没指挥好就是没指挥好。
这一下,廖汉生更怒了,直接怼起了彭总。说自古以来,越级指挥就是兵家大忌,这次明显是他直接指挥到团,影响了纵队的行动,错误在彭总……两个争吵得非常厉害,都不让呛。
只不过,他们都是急脾气,顶过了就顶过了,双方谁也不记仇。后来廖汉生与彭总磨合越来越好,尤其是相互了解以后,争吵就很少了,只是偶尔吧。
廖汉生
这一次会议上,廖汉生把杨勇搞得下不来台,大家也都担心两个人的团结问题。毕竟两个主官不和,大家都不好干。
还好,两个人虽然在会议上面红耳赤,但私下里还是进行了有效沟通,毕竟他们都是从枪林弹雨中走出来的,都知道两个主官不和对战斗力的影响。
廖汉生主动找杨勇谈心,检讨了自己有些过激,把这件事说开了,。杨勇心胸也是非常广的,知道自己经常在会议上阅办文件上,所以,当廖汉生主动来找他后,他大度地说:按照政委的批评,以后改,请政委监督。
廖汉生在基层
当然,后来两个人在工作上还是有意见不统一的地方,但却很少红脸了,这也是两位老革命的胸怀和格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