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新中国建立之后,在上海担任市长的陈毅安排自己的警卫员带着一封介绍信来到了江苏省的句容,陈毅警卫员拿着介绍信,立即来到了当地有名的王家,其实王家在抗日战争后期,因为多年帮助新四军抗日,被日本侵略者垂死挣扎临时反扑,导致家道中落。

所以家庭处境并不好,但在当地的地位很高,百姓们对于这个善良的地主以及抗日的地主,有着很高的评价。

陈毅警卫员来到了王家的周围问路,对周围的人表示:

“我要找一位英雄的家人,他叫王诚凤”。

听到王诚凤的名字,大家都纷纷指出他的去向,有的老人家抽着旱烟感慨着:

“福泰老爷如果没有被汉奸谋害,现在该得多好”。



说起福泰老爷,很多人都想起了1934年,那个他们濒临死亡的夏天,是王诚龙拯救了他们,王诚龙,就是陈毅所说的英雄,也是他们所说的福泰老爷。

王诚龙生于1915年,是江苏句容县二圣乡阴桥头王氏家族的小儿子,他的父亲是当地数一数二的大地主,拥有田地近万亩,家中兄弟姐妹八人,王诚龙排行最末,自幼深受父亲宠爱。

他在句容县和南京求学多年,接触到新思想,视野开阔,因此,王‬诚‬龙‬的‬性格中既有乡绅的温厚,也有青年人的活力。父亲去世后,王诚龙接管了家业,将家族乐善好施的传统推向新的高度。

1934年的大旱,成为王诚龙人生命运的转折点。



那一年,阴桥头的塘坝大多干涸,村民家中没有深井,连做饭都成了难题,眼看这样的情况,王诚龙与三哥王诚凤商议后,决定在家中开办流水席,为四邻八乡的乡亲提供饭食。

他们在院子里搭起长桌,每天煮好大锅米饭和简单的菜肴,招呼吃不上饭的村民前来用餐。

有的乡亲家中老幼无法到场,便用毛巾包了饭团带回去,王诚龙和王诚凤看在眼里,却从不阻拦。

对于特别困难的家庭,王诚龙还派管家送去一两斗米,甚至上百斤粮食。

他的外甥女婿杨洪臣曾听父亲提及,他们家就多次收到王诚龙派人送来的救济粮,这场流水席持续了数月,救下了阴桥头周边的许多乡亲,若没有王诚龙的慷慨,许多人或许难以熬过那年的饥荒。



乡亲们感念王诚龙的恩德,称他为“王福泰”,寓意福泽一方、处世泰然。

而‬他的善举不仅温暖了乡邻,也为家族赢得了深厚的民心,他的三哥王诚凤同样参与其中,两人配合默契,共同承担起家族的责任。

他们的三姐,后来嫁给了国民党句容县党部委员,也在日后为家族的抗战事业提供了助力。

句容的王家,在那个慌乱的年代,成为了大善之人家。

1938年冬,随着抗日战争全面打响,新四军在江苏地区发展抗日根据地,而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又‬让王诚龙的生活发生了转折。



新四军的支队司令陈毅来到江南,试图联合地方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而‬王诚龙的财富与影响力,使他成为日本人、国民党和新四军都想争取的对象。

他的家中田产丰厚,又有“王福泰”的美名,民心所向,自然引人注目。

当时,有人向陈毅建议镇压王诚龙,以免他被敌人利用,之所以会有人提出价的建议,是因为当时有很多地主都已经倒向了日本侵略者,王‬诚‬龙‬一旦投降日本人,对于我军的发展以及抗日工作是非常沉重的打击,但陈毅了解了他的为人后,坚定的反对镇压王‬诚‬龙‬的做法,而后决定亲自前往统战。

那年冬天,陈毅来到阴桥头,在王诚龙家中召开了一场绅士会议,他邀请了当地20多位有影响力的绅士,地点就选在王诚龙的院子里。



陈毅在会上呼吁大家团结抗日,阐述新四军的政策,王诚龙和王诚凤听后深受触动,当即决定支持新四军,他们从家中拿出20支步枪、3支驳壳枪和1挺机关枪,交给新四军,并承诺在财力物力上提供帮助。

陈毅对他们的慷慨表示赞赏,双方从此建立了联系。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陈毅和王诚龙也成为了至交好友。

陈毅的文学造诣很高,同样的,书香世家的王诚龙也很喜欢舞文弄墨,而当樊玉琳和樊绪经领着陈毅走进王诚龙的书房时,王诚龙正在练字,他写下对联上联:

“四抗会,十分好,百姓拥戴”,陈毅看后轻声赞道“好”,随即续上:

“三槐堂,二高贤,一心爱国”。



眼看陈毅‬如此有才华,王诚龙又拿出为会议准备的上联:

“天王地肺,支持四老板,招徕八方客”,陈毅略一沉吟,续上:

“龙肝凤胆,谋求一方安,何惜万贯财”。

而‬两人通过对联交流,彼此欣赏,从此结下深厚情谊。

王诚龙本来‬就‬对日本侵略者深恶痛绝,而‬陈毅的个人魅力和新四军的抗日理念,让他坚定了抗日的决心,此后,他以延福乡乡长的身份为掩护,开始为新四军采购布匹、药品,传递情报,将善心延伸到民族大义。



不过在不久之后,日军也给了‬王‬诚‬龙‬一个抉择。

是投降日本人,还是等着王家被覆灭。

王‬诚‬龙‬立即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了陈毅,经过了新四军的军部讨论之后,他们决定,为了更有效地帮助新四军,让‬王‬诚‬龙‬接受了伪乡长的身份,与日伪军周旋。

而‬阴桥头有一座日伪军驻扎的炮楼,他们抓到新四军战士后,往往送往水南方向的土墩处枪决,每次押送俘虏路过王诚龙家时,王诚龙和王诚凤便设宴款待日伪军,杀鸡宰鹅,拿出酒菜殷勤招待,然后‬他们主动提出代为行刑,日伪军乐得轻松,每次还能拿到七八块银元,便欣然同意。



行刑时,王诚龙和王诚凤安排手下朝新四军俘虏的腿部开枪,子弹带血带回交差,表面上完成了任务,之后,他们悄悄派人将受伤的战士抬回家中,交给家中的私人医生马伯群治疗,马伯群为这些伤员包扎伤口,调养身体,待他们康复后,王诚龙拿出钱资助他们踏上寻找队伍的路程。

他的外甥女婿杨洪臣听王诚龙的妻子回忆,大多数被救的战士都回到了新四军,有的后来还专程回来报恩,感谢王诚龙的救命之情。

这种双面生活充满风险,但王诚龙从不退缩,1941年5月,句容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他主动捐出300担谷支持政权建设。

同年夏天,新四军被服严重短缺,陈毅派人来到王家边宜雪贵家中,与王诚龙会面,请求他在近期筹集50万元现金,王诚龙和王诚凤二话不说,从家中拿出这笔巨款交给新四军。



但是,在这次运送过程中,王诚凤带着钱途经天王时,被汪伪汉奸秦宝臻和戴臣富设局裹挟到赌场,他们威胁若不去便下毒手,王诚凤无奈进入赌场,50万元输掉了近半数。

王诚龙得知后,带着护卫前往交涉,最终扳回部分资金,实际交给新四军购置冬装的钱剩下了30万元。

所幸的是‬,这批资金还是‬解决了新四军过冬的难题。

1941年,日军对物资管控严格,布匹和药品难以购买,王诚龙和王诚凤委托三姐在南京建康路的天福布店购买龙头细布和线呢布。

三姐通过丈夫的关系,联系到祝再扬帮忙采购,这些布匹用茶叶篓子和白糖蒲包伪装,先运到句容到二圣之间的杨三里,躲过汪伪特务的追查,再由王诚龙安排人送到阴桥头,最后运往丹徒县曲阳村的新四军手中。



这批物资为新四军缓解了燃眉之急。

也是因为他们的家族协作,让王诚龙的抗战事业得以延续。

只不过,王‬诚‬龙‬对新四军多次的帮助,不可能没有破绽,因此,他的行动逐渐引起日伪的怀疑。

1944年,日军和伪警卫师驻扎阴桥头,威胁他再次担任伪乡长,但‬这一次,王诚龙和王诚凤拒绝妥协,宁愿离开家乡,四处流浪,也不愿为敌效力。

1945年2月25日,王诚龙在东斛村被伪警卫师包围,他试图突围,身中三弹,壮烈牺牲。

而‬他的死讯传开后,苏浙军区政治部出版的《苏南报》发表专题文章,称他为抗日的忠魂。



陈毅知道了此事之后,心中悲痛不已,但当时的军事工作十分繁忙,陈毅没有办法第一时间前往王家,这件事情,也成为了诚毅的心事。

而‬王诚龙与陈毅的情谊,是他抗战生涯中的一抹亮色。

陈毅对王诚龙兄弟极为信任,两人曾多次共历生死。

有‬一次,陈毅在王诚龙家中与王诚凤议事,王诚凤的长女王正瑶在门外玩耍时,看到远处日军骑马而来,刺刀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她跑回家告知父亲和陈毅,王诚凤当机立断,让陈毅躲进供奉神龛的老房子阁楼。

那座老房子破旧不堪,日军搜查时未加留意,陈毅得以脱险。



还有一次,陈毅再次来到王家,伪军突然逼近,陈毅的警卫员发现敌情,催促他离开,但陈毅不慌不忙,继续与王诚龙交谈,王诚龙见时间紧迫,与王诚凤用晒稻的竹垫将陈毅裹起来,外面绑上绳子立在院中。

伪军到来后一阵刺刀乱捅,未找到陈毅,王诚龙招待伪军离开后,打开竹垫时,陈毅浑身湿透,却笑着说:

“正好洗个免费的热水澡。”

而‬这句玩笑让王诚龙兄弟更加敬佩他的胆识。

新中国成立后,陈毅派人带着介绍信来到句容县,寻找王诚龙的家人。



当‬陈毅‬得知王‬诚‬龙‬的‬兄长‬王诚凤生病住在苏州,便写信给地方领导,叮嘱他们保护好王家。

这是陈毅能够给予他们的回报,在他们看来已经很多了,但是陈毅知道,这些回报还不够多。

王诚龙用十年光阴,完成了从乡绅到英雄的蜕变,他的家族用财富和智慧支持抗战,他的牺牲为那个时代增添了一抹悲壮的色彩。

王诚龙的生命定格在30岁,但他的名字并未消散,阴桥头的乡亲记得他的饭香,新四军的战士记得他的恩情,陈毅记得他的忠诚,而‬他的外甥女婿杨洪臣至今健在,仍在讲述他的事迹。



历史的长河中,他如同一滴微小的水珠,却折射出那个中国百姓的熠熠光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