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李德生当选副主席后位子还没坐热就被调离北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916年,李德出生在一户贫苦家庭中,当时农民都过着食不果腹的艰难生活,一家人早出晚归的为地主卖命工作也只能换来一点温饱。因此,小小年纪的李德生就已经意识到得改变命运,如果不反抗一辈子就只能继续给地主卖命,于是李德生仅仅抓住了革命这根稻草,在这条道路上做出了惊喜成绩。



1928年,李德生跟随解放军走上了革命道路,年纪尚小的他很快就成为了童子团中的团长,一路学习革命知识,各种为革命军提供帮助,包括带路、送信、站岗放哨等,只要能为革命出力都会积极完成。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也感染了很多人,让革命军中的老战士们纷纷认可,年仅14岁就成为了红军一员。

红军与童子军的辅助工作有本质不同,需要承担更大战争风险,李德生就成了战斗中的拼命三郎,哪里有战斗哪里就能看到李德生身影,抱着必死的决心冲在战斗前沿,就这样靠着实力与决心在一场场恶战中活了下来,累积了大量战绩成功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



战场中李德生受过很多次伤,有次一颗子弹从身上穿胸而过,让李德生受了很重的伤,经过紧急治疗虽然保住了性命,却也造成了左右残疾,这段时间没有办法参与战争,刚好给予了李德生时间静下心来学习东西,养病期间李德生阅读了各种书籍,如同海绵一样学习了大量文化知识,让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想水平提升到了新高度。

不管是战场上还是文职工作李德生都没有敷衍,凭借出众成绩建国后被授予少将,政途算得上稳步上升,1917年成为北京军区司令,能在北京首都担任司令职位已经很让人羡慕,足见其工作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都很突出。1973年,李德生被任职为副主席,但很快就又接到了调离指令,对于职务上面的变化李德生平和的选择接受。



副主席这个职务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李德生虽然仅仅任职四个月,但手中各项工作都完成得非常不错,正是因为这样人们对于调职一事才会感到突然。李德生则认为服从命令是自己的职责,而且有这样的命令肯定是经过多方面思考的,所以很快就收拾好了行李,跟同事道别后前往新区。

事实证明,毛主席做出这个决定很有前瞻性,当时我国的八个军区司令已经自己各个地区呆了很长一段时间,让各个军区对调是为了防止思想堕落,同时也是为了能更好的提升国防问题。毛主席采用军区对调也是为了能让有实力的人得到更好发挥,如果能在不同军区都做出成绩,就能进一步提高自身以及部队军事能力。



当时有些人并不赞同毛主席的这个做法,于是毛主席就想到了让李德生去参与这个事情,李德生本身就是北京军区司令,如果率先参与对调就能起到积极带头作用,而李德生也不负众望的给出了一个满意态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