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野战军简称东野,鼎盛时期,这支部队下辖12个纵队,总兵力约75万,是解放东北地区的主要武装力量。

东野12个纵队,最先成立的是三纵与四纵,当时这两支部队是在萧劲光将军的领导下,投入南满地区的解放战争。

在1946年八月至十月,又先后成立了第一纵队,第二纵队,第六纵队。这三个纵队,在解放战争初期,是在北满根据地,投入解放事业。



后来,随着队伍的不断完善整编,又相继成立了第七纵队,第八纵队,第九纵队,第十纵队。等到了1948年,又先后组建了第五纵队,第十一纵队,第12纵队。

以上12个纵队,便是解放时期,纵横东北战场,消灭廖耀湘兵团,卫立煌军事集团,南征两湖,重创白崇禧军事集团,横扫两广的四野(东野)主力部队。

然而,在这个12个纵队中,其中的第一纵队,第三纵队,第四纵队,第六纵队,第八纵队的司令员都有更换。

可能,提到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的司令员,大家脑海中第一反应都会想到韩先楚。其实,在他之前,程世才与曾克林相继任职第三纵队的司令。还有铁军第六纵队,也先后换了三位纵队司令员,第一位是陈光,第二位是洪学智,第三位是黄永胜。

第二纵队是东北野战军的三大主力之一。这支部队是由新四军第三师发展而来的。在改编成第二纵队后,司令员始终是刘震,从未更换。

在名将辈出的东北野战军,刘震能够长期任职第二纵队的司令,这恰好也说明了,他卓越的战术指挥能力,让他在东北战场上,屡挫强敌,成为消灭敌军的尖刀。

第七纵队是由多个地方部队聚集在东北,从而被整编成第七纵队。司令员是邓华将军,他是东野众多名将中,少有文武兼备的纵队司令。加上个人的战术指挥能力也不弱,第七纵队在他的带领下脱胎换骨,综合作战能力蒸蒸日上,成为解放东北地区的主要武装力量,辽西夺四城,让第七纵队一战成名,受到总部的嘉奖。



虽然,第五纵队成立的时间不是很早,但它却是解放军历史上有名的后起之秀。纵队司令员万毅,在解放战争初期,曾任职第一纵队的司令,后又担任政委职务,与李天佑将军是搭档,两人在一起经历了不少硬仗恶仗。

这样一来,作为政委的万毅,在这过程中,积累了不少作战经验。等他被调到第五纵队任司令员的时候,将第一纵队的强硬作风带到了第五纵队。所以,在经过援朝战火的洗礼后,第五纵队(第42军)成为解放军历史上的岭南雄师。



第九纵队的司令员始终是红四方面军的老牌战将詹才芳。这位是由政工干部转换军事干部,说明詹才芳将军是一位军政皆能的纵队司令。

虽然,在解放时期的东北战场上,第九纵队不是东野的三大主力之一。但在后来的天津战役中,这支部队的表现非常抢眼,俘国民党天津市市长兼北宁路护路军指挥杜建时,风头一度盖过第一纵队与第二纵队。

第十纵队从成立到改编司令员始终是梁兴初,他是野战军司令员林总的爱将。一开始,梁兴初是第一纵队第一师的师长,第六纵队副司令员兼十六师师长,因为作战勇猛,战术能力强。在部队得到扩编后,就让他到第十纵队任司令。

据说一开始,东野两位首长想让他担任十纵的副司令员,梁兴初一听很是不高兴,说“宁愿当鸡头,不当鸡尾,要当就当纵队司令员。

林总见到自己的爱将,信心百倍,经过一番商议后。于是,同意了他的请求,让他担任第十纵队司令员。后来,事实证明,梁兴初没有辜负首长的信任,在黑山阻击战中,他指挥第十纵队成功阻击了国民党军的精锐部队,为辽沈战役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十一纵队的司令始终是剿匪名将贺晋年将军,他是出自陕北红军。

在解放初期的东北战场上,贺晋年将军负责剿匪工作,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剿灭东北大股土匪,为东北根据地的发展,巩固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第十一纵队还是解放东北地区的主要武装力量,他们在司令员贺晋年将军的带领下,参与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第12纵队的司令员始终是钟伟将军,他是野战军司令员林总的爱将。因在东北战场上打了一场,违抗军令的仗,结果得到了林总的欣赏。所以,在第12纵队成立后,他就被调到第12纵队任司令员,率部参加了著名的辽沈战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