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时期的东北战场上,由野战军司令员林总统领的东北解放军,鼎盛时期,下辖12个纵队。这12个纵队,都是解放东北的主要武装力量,他们为加快东三省的解放立下赫赫战功。
与此同时,每一个纵队的司令员,都是骁勇善战的猛将,优秀的战术指挥员。不过,在这过程中,第一纵队,第三纵队,第四纵队,第六纵队,第八纵队司令员的人选都有更换。有的可能是因为仗没打好,遭到野战军司令员林总的撤职,有的是因为身体情况,不得不离开第一前线。
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盘点一下,在解放时期的东北战场上,被林总撤销职位的五位野战军司令员。
第一位是万毅,他原本是第一纵队的司令员。要知道,在解放初期的东北战场上,虎将梁兴初与李作鹏给他担任副手,两人分别任职第一师师长与参谋长。
由此可见,在解放初期,万毅还是很得上级的重用与器重。然而,后来随着战争局势的发展,万毅被撤销第一纵队司令员的职位,改由李天佑担任,他则是改任第一纵队的政委。
等到东北野战军得到扩编后,第五纵队成立了,于是上级又将万毅调到第五纵队任司令员。
这样一来,他就成为全军唯一一位第五纵队的司令。因为,其他战场上的野战军,都没有成立第五纵队。
第二位是程世才与曾克林,这两位将军都是实战经验丰富,身经百战的虎将。所以,在解放时期的东北战场上,两位将军都曾担任过第三纵队的司令员。只不过,他们二人后来都因各种原因的造成,被撤销纵队司令员一职。
在程世才任职第三纵队司令员期间,曾率领该纵队参加四平战役,结果一个纵队,愣是没有挡住新六军的一个团,直接导致敌军进入四平东南侧,直扑塔子山。塔子山失守后,四平守军面临退路被截断而被合围的危险,林总不得不下令全军撤出四平。
最终,此战以失败告终。打了败仗,肯定是要追究责任的,而作为纵队司令员的程世才被免除职务,从而调离第三纵队。
程世才被调离后,曾克林就成为第三纵队的司令员。可是,他后来也被撤职了。
曾克林是最早进入东北的将领,短短数月,就扩军十余倍,为我军的壮大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在解放战争初期,他担任的职位还是挺高的,也是东北战场上的骨干力量。
可是,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浪淘沙,能者上,弱者下。在这样的环境下,曾克林纵队司令员的职位被撤销,改由在新开岭战役中大显身手的韩先楚任职第三纵队的司令员。
至此之后,韩先楚带领东野第三纵队在战场上赢得了旋风纵队的称号,是解放东北的三大主力之一。
第三位是陈光,这位可是我军战争史上的一员猛将,曾任职红二师师长,代理过红一军团长,八路军115师师长等职。尤其是在抗战时期,他与罗荣桓元帅共同挺进山东,开辟山东抗日根据地。当时的陈光就是这支队伍中的核心军事干部。
可以这样说:陈光被撤销第六纵队司令员一职,并不是因为战术能力不行,而是性格的缺陷。
就比如在东北战场上,陈光缴获的电台,野战军司令员林总让他上交,结果他拿林总的军令当儿戏,不服从安排,从而被撤职。
第四位是胡奇才,他原本是第四纵队的司令员,还是一位身经百战的猛将。在沙岭子一战结束后,纵队司令员吴克华遭到撤职,离开了前线,此时的胡奇才便成为第四纵队的司令员。
在接下来的新开岭战役中,胡奇才率领第四纵队在东北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全歼国军王牌第52军第25师。
按理来讲,在此战结束后,胡奇才肯定稳坐第四纵队司令员的位置。但让人遗憾的是,后来因身体情况,不得不离开第一前线。于是,吴克华又成为第四纵队的司令员,等到病情好转后,胡奇才重返战场,任职第四纵队的副司令员。
第五位是段苏权,在1947年12月,段苏权任职第八纵队的司令员,原纵队司令员黄永胜改任第六纵队司令员。
这样一来,第八纵队就在段苏权的带领下参加东北战场上最为重要的辽沈战役。但让人遗憾的是,在这场大决战中,段苏权的表现并不是很乐观,从而遭到了东野司令员林总的批评。
等到辽沈战役结束后,第八纵队改编为第四十五军,段苏权改任东北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原纵队司令员黄永胜又回到了老部队,任职第45军的军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