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全军授予军衔时,有人嫌高,也有人嫌低,还有人认为不高不低。

曾克林将领曾在回忆录写一句话:授军衔看,根据我当时的职务,只授了个少将军衔!有人说太低了。



曾克林土地革命时期担任过团职,抗战时期担任旅职,解放战争时担任过纵队司令,并在1952年评为正军级,他应该授予什么军衔呢?

从资历和职务来说,并不算低,够得上中将标准。

他最大的贡献是,抗战胜利后第一个挺进关外,抵达沈阳并发展部队。而且将东北的情况汇报给中央首长,使得上级调整方案,派大量干部和部队去东北。这为他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解放战争时,从南满军区副司令,改任3纵司令,辽南军区司令、7纵副司令,战车师师长等。对人职务越干越小,可上级保留他军职待遇。

在他担任纵队司令时,韩先楚、梁兴初、曹里怀、李作鹏等还都是纵队副司令;即便他改为7纵副司令,杨国夫、刘转连、杨梅生、吴瑞林等人也都是纵队副司令,甚至温玉成还只是师长。



可解放后,他们大多数被评为准兵团级、正军级都授予中将以上军衔,他反而成为少将。

很多人或许想不通,资历、职务都的标准,而且军级符合要求。

实际上,战绩也是一大重要因素,有些将领过去有资历、也有职务,可评级就降低了,如郭化若、李天焕、韦国清等过去都担任兵团政委,可只被评为副兵团级,追其原因,长期在后方或者机关工作,在前线时间短。

曾克林虽然长期担任军事职务,可领兵打仗的时间不长。在担任3纵司令时,经历最大战役四保临江,麾下师长徐国夫回忆,三次作战与他没有直接关系,前3次都是肖劲光在纵队,第四次按照韩先楚打法。秋季攻势前,他被调离到后方。一直到1948年5月后,担任7纵副司令。

7纵司令邓华,是一位能征惯战的文武双全,7纵参加锦州攻坚战、天津攻坚战,作为副司令的作用有限。1949年平津战役后,他改为战车师师长,原本要南下作战,可因为南方水网不利于机械化作战,就没有发挥作用。



从这一点来说,是不是解释通为何正军职只授予少将了。

从正军职少将名单中,很多将领要不担任兵团参谋长、要不然就是在后方单位或机关。也有个别虽然能打,可解放后才晋升,如丁盛等。他们的资历、职务都符合要求,只是担任军政主官时间短,直接指挥的战斗少。

对于他被授低了,在当时或许真是有心结,毕竟过去的同级,甚至是部下都成为中将。但他也从根源上想,自己是农民的儿子,能成为将军已经不敢想了。比起烈士们,自己是幸运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