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李天佑的军旅生涯颇为遗憾,他仅在建国之初短暂担任过广西军区司令,此后再也无缘大军区正职,长期担任副职。其实李天佑在1960年有成为大军区司令的机会,可惜被一位中将给“打败”了。



1960年7月1日,被誉为“独臂上将”的贺炳炎将军不幸病逝,贺炳炎生前是成都军区司令员,随之去世,成都军区司令员一职就空缺了出来,如此重要的职务,该由谁来接替呢?当时有不少候选人。

此时大授衔刚过去5年,按理说如此关键的岗位该由一位上将接任,时任总政治部主任的谭政大将也是这样考虑的,并推荐由李天佑上将出任成都军区司令员,这也是李天佑最有机会出任大军区司令的一次机会。

众所周知,谭政大将是政工大将的代表,他接替政工元帅罗荣桓出任总政治部主任,在干部任命方面的话语权是非常高的,推荐干部任职也是他的职责所在,因此这是李天佑距离成为大军区司令最近的一次。

李天佑上将论资历和战功,都具备成为大军区司令员的条件。1929年10月,李天佑跟随张云逸大将奔赴百色地区,他在途中就入党了,同年12月参加了百色起义,此后李天佑逐渐成长为军中猛将。



李天佑的战功无需赘述,他是第38军的首任军长,还担任过四野第13兵团副司令,其履历是非常漂亮的。时任总政主任的谭政推荐李天佑属于秉公办事,尽管李天佑出任成都军区司令员的呼声很高,可他还是落选了。

因为在出任成都军区司令员的候选人之中,还有一位开国中将比李天佑更合适出任该职务,此人就是黄新廷中将。 在一千多位开国将军当中,黄新廷将军的名气不算大,甚至许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他,但是他有两个优势是李天佑不具备的。

黄新廷中将是湖北洪湖人,1930年,17岁的黄新廷参加红军,两年后被批准入党,他在湘鄂西苏区担任过警卫员战士等职,长期跟随贺龙元帅作战,从参加红军开始一直到新中国建立,他都在贺龙麾下任职。



作为红二方面军出身的将领,黄新廷与贺炳炎是“同出一脉”,虽然黄新廷在战功和能力方面逊色于李天佑,但是他在红二方面军中的影响力更大一些,而且成都军区的大多数将领都是红二方面军出身。

成都军区的前身是西南军区,当时贺龙就是军区司令,1955年进行大军区调整,成立了成都军区,贺炳炎成为了首任军区司令员,当时贺炳炎代表的就是红二方面军和一野,这是历史事实,无法改变。

黄新廷与李天佑相比,这是一种先天性的优势,从维护军区稳定来说,让黄新廷出任成都军区司令更为合适。此外黄新廷还有第二个优势,那是他此前长期给贺炳炎当副手,担任成都军区副司令。

相比而言,李天佑此前是在广州军区担任副司令,对成都军区的工作并不了解,黄新廷身为成都军区副司令,对军区工作自然十分熟悉,让他出任军区司令员可以说是驾轻就熟。



因此综合这两个明显的优势,黄新廷比李天佑更适合出任成都军区司令员,李天佑就这样失去了成为大军区司令员的机会。后来李天佑担任过副总参谋长,协助过多位总长,却始终没有担任过大军区正职,直至1970年病逝,终年56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