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声明:本故事根据资料改编,人物、时间、地点、情节、配图均为虚构,与现实无关,本文旨在宣扬正义,杜绝犯罪发生,并无不良导向,请理性阅读!
“这张,好像是假钞……”
杨小媛脑袋嗡一声,她连忙将每一张钞票都仔细查看一遍,12万竟有10万都是假的!
她崩溃了,房东还在催缴,她没有证据证明到底是不是银行的问题。
无奈之下她报了警,在银行的监控视频里发现了异样……
01
杨小媛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将刚出锅的卤味装进保温盒里。
六年前,她只是沈阳一个小区门口的卤味摊主,现在,她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小店面,而且生意红火得很。
"小媛啊,今天的鸭脖子给我来半斤。"老顾客陈叔熟门熟路地打着招呼。
"好嘞,陈叔。"杨小媛笑着应道,熟练地将卤味装进袋子里。
陈叔是她最早的顾客之一,从她还在小区门口摆摊时就开始光顾。
那时候的日子虽然辛苦,但杨小媛从不抱怨。
每天凌晨四点起床采购食材,回家腌制、烹煮、备货,中午出摊到深夜。
就这样,她硬是凭借着一手好手艺和踏实肯干的态度,从路边摊做到了正规店面。
而现在,她又有了新的梦想——扩大店面,做一家正经的小饭馆。
不光卖卤味,还要提供简餐,让顾客能够坐下来享用。
"小媛,听说你要扩店了?"周大姐端着刚买的卤味走过来,她是隔壁摊位的主人,和杨小媛情同姐妹。
杨小媛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光芒:"是啊,隔壁咖啡店倒闭了,我想把那个店面也租下来,打算做成一家小饭馆。"
"那得不少钱吧?"周大姐关切地问。
"刚跟房东谈好了,首期租金加装修费用总共需要12万。"杨小媛叹了口气,"这几年虽然攒了些钱,但要一次性拿出这么多还是有点吃力。"
"你做得了主吗?要不要跟家里人商量商量?"周大姐问道。
杨小媛苦笑着摇摇头:"我一个人在外打拼,哪有什么家里人商量。不过没关系,这些年我攒的钱够用,就是得一下子全取出来,有点心疼。"
她没告诉周大姐的是,那12万几乎是她全部的积蓄。
六年来,她省吃俭用,每一分钱都用在了事业上。这次扩店,对她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第二天一早,杨小媛就去找了刘老板——咖啡店房东,正式签订了租赁合同。
"小杨啊,按合同规定,你需要在三天内支付首期款项。"刘老板推了推眼镜,"我只收现金,不收转账,你懂的。"
杨小媛心里犯嘀咕——为什么一定要现金?
但看刘老板一副不容商量的样子,她只好点头答应:"好的刘老板,我明天就去银行取钱,后天一定送来。"
第二天一早,杨小媛就来到了附近的建设银行。
她在这家银行存了六年的钱,几乎每个柜员都认识她。
"您好,我要取12万现金。"杨小媛将身份证和存折递给柜台的年轻男子。
"好的,请稍等。"那个年轻人看起来有些生疏,在操作系统时手忙脚乱的,最后还去找了另一位同事帮忙。
杨小媛并没有太在意,只当他是新来的。
她的心思全在即将到手的店面上,想着要如何装修、如何安排座位、菜单该如何设计......
02
"女士,您的钱取好了,请您清点一下。"年轻柜员将一个鼓鼓的袋子递给杨小媛。
"谢谢。"杨小媛接过袋子,简单翻了翻,密密麻麻的全是百元大钞,看着数量没问题,她便匆忙离开了银行。
带着沉甸甸的钱,杨小媛直奔刘老板的公司。
一路上,她紧紧抱着包,生怕出什么意外。
十二万对她来说是一笔巨款,是她六年来的心血结晶。
到达刘老板公司,杨小媛就开始与他点钱。
当她翻到其中一张百元大钞时,忽然觉得触感不对。
她仔细端详,发现这张钞票的颜色似乎有些暗淡,摸起来也不如其他钞票那么有质感。
"这张...好像是假钞。"杨小媛心里一沉,声音有些颤抖。
刘老板接过那张钞票,用手捻了捻,眉头立刻皱了起来:"确实是假的。哪来的假钞?"
杨小媛急忙解释:"我刚从银行取出来的,应该不会..."
声音戛然而止,因为当她继续翻检其他钞票时,越来越多的假钞出现在眼前。
她的手开始发抖,额头冒出冷汗,一张一张地数着,心跳越来越快。
最终,在刘老板冷峻的目光下,她确认了一个可怕的事实——12万元中,竟有10万都是假钞!
"怎么会这样...怎么可能..."杨小媛觉得天旋地转,她不敢相信银行会给她假钞,更不敢相信自己辛苦攒下的钱就这样打了水漂。
"小杨,我不管你的钱是从哪来的,按照合同,你必须在三天内支付首期款项。"刘老板语气冷淡,"假钞我是不会收的。"
"刘老板,您再宽限几天吧,我马上去银行问清楚。"杨小媛苦苦哀求。
刘老板不为所动:"合同上写得很清楚,三天内必须付款,否则定金不退还,且合同自动终止。"
杨小媛魂不守舍地离开了刘老板的公司,直奔银行。
此时已是下午,银行里人来人往。她几乎是冲到柜台前,急切地说明了情况。
柜台主管一口否认:"不可能!我们银行不可能给顾客假钞!你有什么证据证明这些假钞是从我们这里取出的?"
杨小媛愣住了,她确实没有证据。
早上取钱时,她只是简单地翻看了一下数量,并没有仔细检查每一张钞票的真伪。
"那个给我办理业务的年轻人呢?他可以作证。"杨小媛焦急地环顾四周。
主管冷冷地说:"张明今天请假了,明天才来上班。"
接下来的一天,杨小媛几乎跑断了腿。
她去了消协,去了金融监管部门,甚至去了当地媒体,但都无功而返。
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假钞来自银行,任何人都无法帮她。
第二天,杨小媛一大早就守在银行门口,等着那个叫张明的年轻柜员上班。
可银行经理却告诉她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张明昨天突然辞职了,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不可能这么巧!"杨小媛几乎喊了出来,"他一定知道些什么!"
银行经理不耐烦地挥挥手:"这位女士,如果你再这样无理取闹,我们只能请保安请你离开了。没有证据,我们无法确认你所说的情况属实。"
绝望如潮水般淹没了杨小媛。
她看着手中的假钞,仿佛看到自己多年的梦想正在碎裂。
更糟的是,三天期限即将到来,她必须想办法筹到12万元,否则不仅店面没了,连定金也会被扣除。
回到卤味店,杨小媛无力地坐在椅子上,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下来。
六年来,她经历了无数次困难,但从未像现在这样绝望过。
"小媛,怎么了?"周大姐推门进来,看到她哭成这样,吃了一惊。
杨小媛将事情经过告诉了周大姐。
听完后,周大姐沉思片刻,说道:"这事太蹊跷了,那个柜员突然辞职,肯定有问题。你得报警,让警察调查。"
"可是没有证据..."杨小媛无奈地说。
"监控!"周大姐突然想道,"银行肯定有监控,可以证明你确实在那里取了钱!"
杨小媛眼前一亮,是啊,怎么没想到这个?银行的监控录像应该能清楚记录下整个取款过程。
"可银行不会轻易给我看监控的。"杨小媛担忧地说。
周大姐坚定地说:"那就报警,让警察去调取监控。这么大一笔假钞,不是小事。"
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杨小媛拨通了报警电话。
03
警察局的办公室里,杨小媛将整个过程详细地向王警官作了描述。
"你说你从银行取了12万,其中10万是假钞?"王警官皱着眉头确认道。
杨小媛点点头,从包里拿出那一叠假钞:"这就是证据,我一拿到钱就直接去找房东了,中间没有任何停留或接触其他人。"
王警官检查了几张假钞,眉头皱得更紧:"这确实是假钞,而且做工相当粗糙,一般人稍加留意就能发现。银行不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可我确实是从银行取的钱!"杨小媛急切地说,"那个叫张明的柜员,他看起来很生疏,办理业务时还去找别人帮忙。而且,他在我发现假钞后突然辞职了,这太可疑了!"
王警官思考了一会,说道:"这事确实蹊跷。不过,我们需要证据。你说的监控录像是关键,我会联系银行,要求查看当天的监控。"
杨小媛诚恳地说:"谢谢您,王警官。"我只有三天时间,如果拿不出真钱,我的店面就保不住了。"
王警官安慰道:"我理解。我们会尽快处理。不过你也要做好心理准备,即使确认是银行的问题,赔偿流程也需要时间。"
杨小媛苦笑了一下,时间正是她最缺的东西。
离开警局,杨小媛回到了自己的卤味店。
店里已经关门,但灯还亮着,周大姐和几个老顾客正在等她。
"小媛,怎么样了?"周大姐关切地问。
杨小媛摇摇头:"警察说会调查,但需要时间。可刘老板只给我三天..."
陈叔站起来说:"我们听说了你的事。你这些年做买卖实诚,从不坑人,大家都看在眼里。我们商量了,愿意先借给你一些钱,帮你渡过难关。"
杨小媛惊讶地看着眼前这些熟悉的面孔,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周大姐从包里拿出一个信封:"这是我们几个能凑出的钱,虽然不多,但总比没有强。"
杨小媛接过信封,里面是几万块钱,有崭新的钞票,也有皱巴巴的旧钞,甚至还有一些零钱。她知道,这些都是普通人的血汗钱。
"谢谢大家,但我不能收。"杨小媛红着眼睛说,"这事还没查清楚,我不能连累你们。"
"傻丫头,钱是借给你的,不是给你的。"陈叔拍拍她的肩膀,"等你拿回自己的钱,再还给我们就是了。"
"是啊,小媛,我们相信你。"周大姐附和道,"这么多年了,你的为人大家都清楚。"
面对这份情谊,杨小媛再也控制不住情绪,泪水夺眶而出。
从开始做小买卖到现在,最大的收获不是那点利润,而是这些真挚的情感和信任。
"等我把这件事查清楚,一定好好谢谢大家。"杨小媛擦干眼泪,重新振作起来。
第三天,王警官联系上了银行,要求查看监控录像。
银行起初有些抵触,但在警方的压力下,最终同意配合调查。
杨小媛和王警官一起来到银行,会见了银行经理李经理。
"李经理,我们需要查看前天上午九点到十点之间的监控录像。"王警官说明来意。
李经理神色有些不自然:"这个...我们需要总行的批准才能..."
"这是正式的调查公函。"王警官拿出一份文件,"涉及到重大假币案件,请立即配合。"
在警方的坚持下,李经理只好带领他们来到了监控室。技术人员调出了相关时段的监控视频。
画面上,杨小媛来到柜台,将身份证和存折交给了一个年轻男子。
那个男子操作了一会儿,然后离开柜台,似乎去寻求帮助。
几分钟后,他回来继续办理业务,最后将一个布袋交给了杨小媛。
"就是他,那个叫张明的柜员。"杨小媛指着屏幕说。
王警官认真观察着录像:"他离开柜台的时候,拿着什么东西吗?"
技术人员放大了画面,可以看到张明手里似乎拿着一些文件。
"能看一下他去了哪里吗?"王警官问道。
技术人员切换到其他摄像头的画面。
张明离开柜台后,走进了一个标有"员工休息室"的房间。大约两分钟后,他又出来了,手里仍然拿着文件。
"休息室里有监控吗?"王警官继续问。
李经理摇摇头:"那是员工私人空间,没有安装监控。"
"那么,他在里面做了什么,没人知道?"王警官意味深长地看了李经理一眼。
"他说他去找高级柜员李梅帮忙核对账户信息。"李经理解释道,"这是正常流程,新员工不熟悉业务时可以寻求帮助。"
"李梅现在在吗?我想和她谈谈。"王警官问。
李经理面露难色:"李梅今天休假...明天才来上班。"
杨小媛忍不住说:"又是这样的回答。前天张明突然辞职,今天李梅又恰好休假?这也太巧了吧!"
04
王警官也感到情况不对劲:"李经理,我需要张明和李梅的联系方式,这关系到一起重大案件的调查。"
李经理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提供了联系方式。
王警官立即安排人员尝试联系这两人,可张明的电话已经停机,而李梅则称自己生病在家,无法外出。
"我亲自去一趟李梅家。"王警官决定道,"杨女士,你要一起去吗?"
杨小媛点点头:"我一定要弄清楚这里面的猫腻。"
在前往李梅家的路上,王警官接到了同事的电话。
挂断后,他神色凝重地告诉杨小媛:"我们调查了张明的背景,发现一些疑点。他在银行工作只有三个月,而且入职材料中有一些信息可能是伪造的。"
"所以,他就是为了行骗才进入银行的?"杨小媛惊讶地问。
王警官说:"目前还不能下结论,但可能性很大。更重要的是,我们发现最近半年来,已经有三起类似的案件发生在不同银行。受害人取出大额现金后,发现部分是假钞,但由于没有直接证据,都不了了之。"
杨小媛心头一震:"这是一个专门针对银行客户的诈骗团伙?"
"很可能。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银行方面如此紧张。一旦确认是内部人员作案,银行的声誉将受到严重打击。"王警官分析道。
很快,他们来到了李梅家。
门铃响了多次,但无人应答。正当他们准备离开时,一位邻居出来了。
"找李梅啊?她昨天晚上急匆匆地收拾行李走了,说是要出远门。"邻居热心地说。
这一情况更加印证了王警官的猜测——李梅很可能是诈骗团伙的一员。
而她的突然离开,更像是畏罪潜逃。
回到警局,王警官立即组织力量,深入调查张明和李梅的背景及关联。
同时,他派人再次前往银行,要求查看更多监控录像,希望找到直接证据。
王警官对杨小媛说:"杨女士,我需要你再次回到银行,帮我们确认一些细节。特别是当时取款的整个过程,每个细节都很重要。"
杨小媛立即答应,与警方一起再次来到银行。
这次,他们调取了更多角度的监控录像,包括大厅全景、柜台特写等。
随着视频的播放,杨小媛仔细回忆着当时的情景:"张明接过我的存折和身份证后,就开始操作电脑。然后他说系统卡住了,需要去找高级柜员帮忙。"
"他拿走了你的存折和身份证吗?"王警官问。
杨小媛思考了一下:"存折没拿走,但身份证好像拿走了...对,他说要核对信息。"
警方技术人员放大了画面,确认张明离开柜台时确实带走了杨小媛的身份证。
两分钟后,他从员工休息室出来,手里仍然拿着那张身份证。
"回来后,他正常办理了取款手续。"杨小媛继续说,"然后给了我一个布袋,说是12万现金,让我点一下。"
"你当时点了吗?"王警官追问。
杨小媛懊恼地摇摇头:"我只是大概翻了翻,看数量没问题就走了。当时赶时间,想着银行不会出错..."
"正常人都会这么想。"王警官安慰她,然后继续查看监控。
技术人员调整到另一个摄像头的画面,显示张明正在清点现金,装进袋子。
但由于角度问题,无法清楚看到钱的详情。
"能再清晰一些吗?"王警官问。
技术人员摇头:"这是最清晰的画面了。柜台区域的专门摄像头前天恰好出了故障,只有远处的全景摄像头在工作。"
"又是这么巧?"杨小媛忍不住质疑,"柜台摄像头坏了,经手业务的人辞职了,协助办理的人休假了...这一切都太巧合了!"
王警官也察觉到不对劲:"我要求检查银行所有员工最近一周的工作记录和通讯记录。"
李经理脸色大变,有些慌了:"这个...需要总行批准..."
"这是刑事案件调查,如果银行不配合,我们将以妨碍司法调查罪立案处理。"王警官态度坚决。
在警方的强力压制下,银行不得不提供更多信息。
同时,技术人员继续逐帧分析监控录像,试图找出关键线索。
突然,在一个不经意的画面中,杨小媛发现了异常:"等等,放慢这段!"
画面上,张明正在整理钱。
就在他即将把钱装入袋子的一瞬间,有一个模糊的动作引起了杨小媛的注意。
"能放大这个画面吗?"她急切地问。
技术人员将画面放大,尽管像素模糊,但隐约可以看到张明在装钱入信封前,似乎在柜台下方拿了什么东西。
"就是这里!他在柜台下面动了手脚!"杨小媛激动地指着屏幕。
王警官立即要求检查当天柜台的情况。
在杨小媛和警方的坚持下,银行不得不开放了张明工作过的柜台。
警方仔细检查了柜台下方,发现了一个不起眼的暗格。
暗格内空无一物,但边缘有使用痕迹,表明近期有人频繁开启它。
"有可能是在这里藏了假钞,然后在装钱的时候调包。"王警官推测道。
进一步检查中,警方在暗格附近发现了一枚指纹。
通过比对,确认这枚指纹不属于银行现有的任何员工,很可能是张明留下的关键证据。
随着调查深入,张明和李梅的通讯记录显示,两人在案发前频繁联系,而且都与一个陌生号码有多次通话。
这个号码经排查,登记在一个名叫刘波的人名下。
当天下午,警方终于在多方监控中发现了一个关键画面。
在杨小媛离开银行不久后,张明也离开了工作岗位,走进了员工休息室。
随后,他从后门匆匆离开银行,手里拿着一个与给杨小媛的袋子极为相似的包裹。
"他一定是把真钞调包后带走了。"王警官确定道。
调查的最后一步,是查看杨小媛去银行前后的监控。
当画面定格在杨小媛走进银行大门的那一刻,监控中清晰地显示,一个身影在远处注视着她——
就在那一瞬间,杨小媛认出了那个身影,她像见了鬼似的惊呼出声:"怎么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