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南宁市人民公园西南侧的望仙坡,本来是六公祠。1917年9月,两广巡阅使陆荣廷为镇守南宁,下令拆除六公祠,筑起了镇宁炮台,今为第六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为修建炮台,当时从龙州县平公岭上运回一门铁炮架于台上,工程于次年7月竣工。炮台为城堡式建筑,由石灰岩、砂岩砌成,直径39米,周长120余米,占地面积860多平方米。炮台高5米,径长13.6米,亦用红砂岩筑成,有4条横桥与围墙连通。







炮台上的铁炮为德国克鲁伯工厂于1890年制造的,高3.1米,全长5.5米,炮筒尾部刻有“N0130FRIED1890”阴文,是固定型陆防加农炮,炮号“130”,射程10.2公里。炮身能沿铁轨自由旋转,向三个方向射击。









炮台建成后,陆荣廷亲自撰写《新建镇宁炮台记》,记述了镇宁炮台修建的意义和经过,并勒石纪念,镶嵌于南门左侧墙壁内。所谓“外敌慑,内患平,卫南服,康桂民”。







1930年夏,第二次滇桂战争在南宁打响,滇军率领四个师约一万九千人进入广西,占领百色,直逼南宁。南宁桂军千余人,以镇宁炮台为制高点,构筑工事防守,两军对峙三个月。10月下旬,白崇禧率军来援,滇军撤退,南宁解放。(桂2,第六批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写于2024年7月11日)

本页图片、文字、视频为“乌何有之乡大树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搬运或他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