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5年长征途中,看着奄奄一息的陈锡联,许世友找来30个战士下了死命令:


许世友

“轮流抬着陈锡联走,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把他带出草地!”

虽然此时陈锡联病得迷迷糊糊,只能任由战士们抬着走,但他还是听到了许世友的话,心里源源不断地涌起暖意。

除了让人抬着陈锡联,许世友还用自己的口粮向同志们四处交换凑出来一小袋大米,熬成米粥给陈锡联补充营养。

可以说,若不是许世友的照顾,若没有那一小袋救命的大米,陈锡联不可能活着走出草地。

有了这次过命的交情以后,陈锡联便把许世友当成了救命恩人。

可是,直到1964年,陈锡联才惊奇地发现,许世友也有一位救命恩人。


陈锡联

遭逢变故,暗中帮助

许世友的救命恩人名叫邓岳,面对好奇不已的陈锡联,许世友将邓岳与他之间的故事慢慢讲给了陈锡联听。

1918年,邓岳在湖北麻城乘马岗镇出生,巧的是,许世友也出生在这里,两人的岁数正好差一轮。

但这两个湖北老乡并没有什么交集,在许世友当上第四军军长的时候,邓岳还是红军队伍里一个不起眼的小战士。

直到红军胜利会师,邓岳担任抗日军政大学警卫排排长时,两人才正式认识了对方。

这时,邓岳初露锋芒前途光明,许世友却蒙冤入狱成了阶下囚。


邓岳

1937年,张国焘不仅公开反对党中央北上建立川陕甘苏区根据地的决定,还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并于次年公然叛党投靠国民党。

作为红四方面军的干部,许世友因工作能力出色深受张国焘的赏识,所以许世友难免受到波及。

但实际上,许世友清清白白没有犯过任何问题。虽然和张国焘关系密切,但作为一个“老革命”,许世友非常坚持自己的原则,在政治原则方面,许世友更是坚决跟随党的号召,服从党的命令。

在批判张国焘时,许世友坚决地站在党组织的立场上,没有一丝一毫的偏颇。

然而,因为张国焘的问题,许世友也被一些人扣了帽子,许世友怒火中烧,被气进了医院,就在住院期间,有人传出谣言:党中央决定枪毙与张国焘有牵连的所有人。


张国焘

许世友一时之间思绪万千:自己为革命出生入死,没有死在战场上却要死在自己人手里,心头苦闷不已。

考虑了整整一天后,许世友觉得自己不应该坐以待毙,而是应该先保住性命,然后再从长计议,于是,他决定离开医院,连夜赶路跑到四川打游击!

但许世友没有想到,还没来得及走,他就被中央保卫人员按在了地上。

原来,是和他一起商量逃跑路线的王建安把计划报告给了上级,然后上报到了毛主席那里。

得知许世友的计划,毛主席果断决定先稳住他,以免引发其他后果。

但是,毛主席也知晓许世友的为人,知道他很有可能是被人利用,所以在下达命令时要求保卫局所有参与行动的人员都不准带枪,以防误伤许世友。



最后,经过一番劝告与挣扎,许世友被保卫人员关在了窑洞,每天好吃好喝地供养,被关押以后,许世友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一边反思自己一边等待处理。

看守许世友的正是邓岳,他也出身于红四军,而且非常仰慕许世友的工作能力,即使许世友被关押,他也深信许世友重情重义,一心跟着党想为老百姓谋福祉,绝不会跟着张国焘做危害党和红军的事。

因此,在许世友被关押的时候,邓岳一直默默地帮助许世友,看见许世友被夜晚的寒风冻得瑟瑟发抖,他就偷偷找来稻草让许世友取暖。

听到许世友因为关押情绪暴躁逐渐绝望,他就私下悄悄劝导许世友,帮他向保卫局隐瞒情绪失控时的牢骚话。

看见许世友营养不良,邓岳又自己掏钱买烧鸡和酒送给许世友。


邓岳(右)

可以说,没有邓岳的帮助,许世友根本熬不到澄清的那一天。而许世友也记住了邓岳的帮助,把他的情义记在了心里。

最后,在审理许世友的案件时,毛主席坚决不同意枪毙许世友,还亲自去看望他,推心置腹地给许世友讲道理:

“张国焘的错误与红四军没有关系,与你们这些红四军的干部、战士都没有关系,你们是人民的队伍,不是他张国焘的队伍!我相信你,你想回四川只是一时想不开!”

许世友怔在原地说不出话来,党组织没有放弃他,毛主席继续说道:

“对于这场误会,我们向你表示歉意!”

许世友泪如泉涌,向毛主席保证:

“我许世友一心向党,为穷人打天下!从今以后,我一定坚决服从党的指挥!”



不久后,许世友被释放,走出窑洞那一天,他专门去找邓岳表示感谢:“小邓,你是我许世友的恩人!”

陈锡联听完故事之后才恍然大悟,接着埋怨许世友:

“那你为什么不告诉我你和邓岳的关系,我是他的上级,可以直接考察他,促进他进步啊!”

许世友无奈道:“这有什么好说的,你不是也救过我的命嘛!”

身负重伤,生死之交

陈锡联是湖北红安人,许世友是河南新县人,1929年陈锡联加入了安南游击队,同年秋又被工农红军第11军正式收编,后来,他不断进步,仅仅用了两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1年,陈锡联在党组织的安排下调往红四方面军担任政治指导员,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此时的陈锡联已经受到了党组织的认可,有能力担任党内重要职务。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陈锡联服从党组织的安排从苏区开始转移。

与此同时,陈锡联被任命为红四军第10师副师长,第11师政委,正好归在许世友麾下,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两人就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红四方面军任职期间,陈锡联被同志们起了个绰号叫“小钢炮”,许世友则因为曾做过少林俗家弟子被人叫做“许和尚”,他们两个人在参军之前都没有接受过正式的军事教育,但都是队伍里最能打仗,最会指挥的将领。

因此,在长征开始时,党组织给他们俩都安排了非常重要的任务,期待着他们能够带领队伍摆脱困境。



可谁料长征刚开始陈锡联就得了很严重的伤寒,上吐下泻不说还高烧不退,吓得徐向前赶紧把他送到了后方医院进行治疗。

然而治疗效果并不显著,陈锡联不仅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反而更加严重:头发全部掉光,拉的大便里面全是脓血,腥臭难闻,甚至还有苍蝇围着打转。

陪床的警卫员看陈锡联病得昏昏沉沉,经常躲在角落里偷偷地掉眼泪,陈锡联自己都绝望了,觉得这次一定必死无疑,连遗言都交代给了警卫员。

但谁承想有人给警卫员介绍了一位老中医,几服药便药到病除治好了陈锡联,陈锡联喜出望外,等身体好转就急匆匆出院去追赶大部队。

当时正是红军两大主力胜利会师的时候,陈锡联很快就和大部队会合,一边工作一边在队伍里彻底养好了身体。



但是,危险如影随形,1935年9月,许世友和陈锡联等人在途经一个名叫“扎窝”的村庄时,村口突然出现了一股反动武装,侦察营匆忙应敌,许世友和陈锡联不慎与侦察营走散。

反动武装跟在许世友和陈锡联的后面穷追不舍,两人一边奔逃一边在周围寻找掩体进行反击。

但敌众我寡,许世友渐渐落入了敌人的包围圈,眼看着敌人逼近许世友,陈锡联端起机枪就冲了过去,猛烈地朝着敌人开火。

一通扫射之后,敌人倒下了大半,剩下的人仓皇而逃,陈锡联趁机救出了许世友,保住了许世友的性命。

可不幸的是,陈锡联在乱斗中不慎受伤,一颗子弹从他的后背贯穿到前胸,陈锡联很快就因失血失去了意识。



许世友带着身负重伤的陈锡联艰难前行,在不久后遇到了赶来救援的同志,陈锡联终于得到了救治,胸腔内的淤血被排出,伤口得到妥善处理。

然而,战士们很快就犯了难:陈锡联因重伤奄奄一息,根本没办法跟随大部队赶路,大部队前后受敌也不可能等陈锡联伤愈再走,陈锡联该如何安置?

这时,有人提议:不如把陈锡联放在老乡家里养伤,等他伤好了再自己赶上来。

可在场的人心知肚明:陈锡联受伤太重,老乡家里完全没有救治的条件,他只能等死,而且就算陈锡联命大养好了伤,他也不可能找到四处转移的队伍。

左右危难之际,去商讨军情的许世友回来了,他当即下令:

找三十个战士,轮流抬着陈锡联走,绝对不能扔下陈锡联不管!”

等陈锡联醒过来以后,许世友想方设法找来了一匹马驮着他走。

行军路上,所有人疲惫不堪,许世友却尽可能让陈锡联补充营养,早日康复,眼看着陈锡联越来越虚弱,许世友忍痛杀了跟随自己多年的老马,炖了肉给陈锡联补身体。

在许世友的照顾下,陈锡联恢复了健康,这份过命的交情让两人成为了一生的挚友,至死也没有褪色。

直到晚年,陈锡联还对许世友的孩子说:“当初要不是你爸爸救我,我早就死在长征途中了。”

没有陈锡联,许世友走不到长征尽头,没有邓岳,许世友看不见革命胜利,两人每一次回忆往昔总会说起年轻时遇到的重重困难,每当这个时候,许世友便格外感激陈锡联与邓岳的帮助。



功成名就,再次相逢

但是,在此之后,许世友和邓岳却失去了联系。

抗日战争爆发后,许世友主动向毛主席打报告要求去前线作战,毛主席欣然应允。

许世友被安排到八路军第129师,在胶东地区开展平原游击战和反“扫荡”战争,扭转了胶东抗日的被动局面,邓岳则是被调到了冀南军区参加抗击日寇的战斗,立下了赫赫战功。

解放战争时期,经党组织任命,邓岳前往东北地区参与解放斗争,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功勋。

许世友在华东地区参与全国解放事业,带领东、西集团在济南战役中大放异彩,狠狠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两人又分别奔赴前线,继续保家卫国。



直到国防部宴请抗美援朝功臣时,许世友和邓岳才再次相逢,面对相貌熟悉的邓岳,许世友主动上前询问:“你原来是哪个部队的?”

邓岳回答道:“报告首长,我是红四方面军的。”

许世友紧接着问:

“你知道邓述金吗?”

邓岳直言:“我就是邓述金。”

许世友开怀大笑,亲切地拍着邓岳的肩膀说道:

“小邓啊,你还记得当年送我的那只烧鸡吗?”



见邓岳摇了摇头,许世友笑道:“我可没忘,敬你一杯,聊表谢意,从今以后我们就是朋友了。”

对于帮助过自己的人,邓岳一直都把他们的恩情记在心里,接受过邓岳帮助的许世友,也一直牢记着他的恩情。

可是许世友是个讲原则的人,所以在陈锡联上门拜访,询问为什么不把邓岳和他的关系告诉自己,是不是把他当外人时,许世友笑呵呵地说:

“这件事不能告诉你,我们之间的交情是我们自己的事,他努力工作不断进步是他的事,不能给你添麻烦!”

陈锡联答道:

“邓岳既然是好同志那就更应该好好培养,让他变得更优秀,你也知道,我们需要人才!”


陈锡联(右二)

许世友笑着说:“你说得对,但你要好好考察一下他。”

许世友的做法看似不近人情,可实际上他是真心在为邓岳考虑,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所获取的成功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

后来,邓岳身患重病,许世友得知后经常去医院看望他,陪他聊天解闷,无论过去多少年,许世友始终铭记邓岳的帮助,在邓岳困难的时候,许世友尽可能多陪陪他。

1985年,许世友因病去世,享年80岁,邓岳参加了许世友的葬礼。

2000年,83岁的邓岳在沈阳去世,这段维系了几十年的友谊因为两个人的死亡画上句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