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秋,当毛主席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会场时,前排将领齐刷刷立正,皮鞋跟撞击地面的声响里,突然响起一句带着韶山口音的惊呼:“小李子!”
济南军区司令杨得志下意识回头,只见毛主席正朝着第三排的一个高个军人微笑,那人肩章上两颗金星微微颤动,他是67军军长李水清。
李水清的身子猛地绷紧,眼眶瞬间发烫。他啪地立正,三步跨出队列,标准军礼下,喉结滚动着喊出一声主席
毛主席上下打量着他,手指点了点:“十几年没见,你还是这么精神,就是这小李子的名号,怕是要跟你一辈子咯!”
哄笑声中,许世友用胳膊肘捅了捅身边的将领:“这可是主席当年亲自带出来的红小鬼,你们不知道吧?”
13岁扛着梭镖跟红军
1918年,李水清出生在江西吉水县阜田镇的破草房里。8岁给地主放牛时,他总攥着根树枝在地上画大刀长矛。
1930年春天,红军队伍开进村子,13岁的他扒着征兵处的桌子不肯走。征兵的战士看着他晒得黝黑的小脸直摇头:“你连大刀都扛不动。”
小家伙急了:“我能扛梭镖!能跑能喊,当勤务员也行!”
就这样,他成了红一军团的小尾巴。第一次跟着队伍急行军,他脚底磨出血泡,愣是咬着牙一声没吭。
班长心疼他,想背他走,他把破草鞋一扔:“我是红军战士,死也要死在队伍里!”
到了陕北时,这个当年的放牛娃已经是红一师宣传队长,经常举着快板在篝火旁给战士们打气。
平型关战场捡条命
1937年9月25日,平型关的山沟里硝烟熏得人睁不开眼,李水清抱着炸药包往鬼子卡车底下钻。
一颗子弹突然穿透了他的右肩,鲜血浸透了粗布军装,他咬着牙爬起来,抓起阵亡战士的步枪继续冲锋。
伤愈归队后,他被派到冀东开辟根据地。当时日伪控制的“联庄会”像毒瘤一样扎在各村,百姓不敢接近八路军。
李水清带着武工队摸进黄土梁据点,只用三颗手榴弹就端了炮楼。消息传到桃花川,会首们吓得连夜开会。
他听说后,竟揣着驳壳枪去了上寺村的婚宴,满桌伪军和会首看着突然闯进来的“八路大官”,筷子掉了一地。
“我今天不是来打仗的。”他把枪往桌上一放,夹起一块红烧肉,“各位都是苦出身,跟着鬼子能有啥好下场?”
整整三个小时,他从盘古开天讲到抗日形势,最后一拍桌子:“想留条活路的,明天派人和我谈!”
第二天,桃花川23个联庄会齐刷刷挂出了抗日自卫队的旗子。
太原城下抗命攻城
1949年4月,太原战役进入白热化。总前委命令先围歼太原城敌军,卧虎山先不攻击。时任199师师长的李水清却在前沿观察所皱起了眉。卧虎山上的敌人工事修得比城墙还密,要是等主力打完太原再回头打,不知要多死多少人。
凌晨三点,他突然接到侦察员报告:“抓到个敌师长!”原来是一支小分队摸黑端了敌军碉堡,竟意外俘虏了卧虎山守敌的正副师长。
李水清盯着地图上的等高线,手指重重敲在卧虎山主峰上:“敌军群龙无首,此时不打更待何时?”
“你这是违抗军令!”兵团司令员杨成武的电话里带着火气。李水清握着听筒挺直腰杆:“司令员,给我10个小时,打不下来我自动撤职!”
电话线那头沉默了几秒,传来一声长叹:“打完仗你必须写检讨!”
结果正如他所料,199师只用了8小时就撕开了敌军防线。当满身硝烟的李水清站在杨成武面前时,这位老上级却拍着他的肩膀笑了:“你小子啊,比我当年还敢赌!不过这次赌对了!”
朝鲜战场三天三夜没合眼
1951年10月,金城川的秋雨中浸着血腥味。美军第7师在飞机坦克掩护下,向67军防线发起了秋季攻势。
时任副军长的李水清蹲在防空洞里,盯着作战地图上不断跳动的红点,突然抓起钢盔往头上一扣:“走,去前沿!”
参谋拦不住他,只能抱着步话机紧跟在后。在最前沿的216.8高地,他亲眼看见战士们用刺刀挑开美军的进攻,有的连队打到最后只剩3个人,还在往阵地上堆手榴弹箱。
他接过炊事员递来的冷馒头,边啃边给各团打电话:“告诉弟兄们,身后就是平壤,退一步就是祖国!”
三天三夜没合眼的他,嗓子哑得说不出话,却坚持在一线指挥。当战报传来“歼敌1.7万,创单日最高纪录”时,他靠在战壕壁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半块没吃完的馒头。
1958年的重逢
回到开头那一幕,当毛主席说“小李子不长个子,只长精神”时,李水清的思绪瞬间回到1933年的瑞金。
那时他还是个红小鬼,在街头遇见骑马经过的毛主席,紧张得把刚学的敬礼动作忘了个干净。
毛主席笑着下马,手把手教他摆臂:“小鬼,敬礼要像棵松树一样直!”
“主席记性真好,当年在瑞金...”李水清的话没说完,毛主席就摆了摆手:“你小子当年跟着队伍过草地,饿得啃皮带,这事我可听说了。”
周围将领发出一阵感叹,毛主席又转向众人:“你们别看他现在是军长,当年在我眼里,就是个倔强的小李子!”
一句昵称背后的精神传承
这次接见后,李水清历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山西省委书记等职,196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晚年接受采访时,他总爱指着墙上与毛主席的合影说:“主席喊我小李子,比授我中将还光荣。”
如今,济南军区的军史陈列馆里,还摆放着李水清当年用过的梭镖和快板。
每当有新兵参观时,讲解员总会讲到1958年那个秋天的场景:“看看这张照片,毛主席脸上的笑多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