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资讯零部件采供一步到位

全球汽贸网资讯,中国电动车制造商比亚迪(BYD)正在加速调整其欧洲业务布局,以应对早期扩张过程中暴露出的多项战略性失误。多位现任与前高管透露,公司已意识到在本地市场布局、管理层选拔以及产品策略上的盲点,正在展开全面纠偏。


(图片来源:彭博社)

初期失策:未匹配本地市场节奏

据六位不愿具名的比亚迪高管称,公司在进入欧洲市场初期,存在多个严重误判:未能建立足够广泛的经销商网络,管理团队缺乏本地经验,且产品策略过于偏向纯电动车,忽略了插电混动(PHEV)在许多市场仍有强劲需求的现实。

“我们犯了将欧洲当成单一市场的错误,”一位前高管坦言。“但欧洲国家像锅里跳动的青蛙,各自方向不同。”

在德国,比亚迪高调赞助2024年欧洲杯,亮出了“全球第一新能源车品牌”的宣传。该表述在中国消费者心中具备号召力,但“NEV”(新能源车)这个缩写在德国几乎无人知晓,宣传效果有限。

比亚迪最初在德国的经销点仅为27家,目前正计划扩展至120家。然而,德国作为欧洲最大汽车市场,2024年整体销量达280万辆,而比亚迪在当地的交付量尚不足2900辆。

欧洲重启:高薪挖掘 + 产品转型

面对种种挑战,比亚迪自2023年下半年起迅速调整策略,重组高层团队并引入关键外部力量。公司先是任命曾任菲亚特-克莱斯勒高管的阿尔弗雷多·阿尔塔维拉为欧洲特别顾问,随后由其主导组建新团队,从Stellantis集团招募多位新星高管。

据悉,Maria Grazia Davino 现负责德国及中欧地区,Alessandro Grosso 主管意大利,Alberto De Aza 管理西班牙市场。比亚迪不仅提供大幅涨薪,还承诺职业发展空间。“这是Stellantis不愿失去的人才,”知情人士表示。

产品方面,比亚迪也从“纯电独大”的路径转向“电动+插混”并行。阿尔塔维拉表示:“在许多国家,纯电动车仍是艰难的销售品类。必须顺应消费者偏好,插混是过渡的关键。”

2023年12月,比亚迪正式宣布插电混动将成为欧洲战略核心,放弃早期“只推纯电”的单一布局。

销量承压,欧洲进展低于预期

尽管公司高层对欧洲市场寄予厚望,但截至2024年底,比亚迪在欧洲市场的市占率仅为2.8%,全年销量为5.7万辆,低于原定“突破5%”的目标。

对此,比亚迪再次调整组织架构,由集团副总裁李柯接替Michael Shu,全面接管欧洲业务。李柯在中国市场有着极为成功的运营经历,此番“空降”也凸显比亚迪对欧洲市场的重视与决心。

中国经验难复制,本地化仍是关键

比亚迪在中国的成功无可置疑——2024年销量达420万辆,是2020年的七倍,并已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电动车销量第一的车企。然而,在欧洲,复制中国模式却远非易事。

“比亚迪非常擅长快速响应消费者需求,”JATO Dynamics中国区总经理于波指出。今年2月,比亚迪率先宣布旗下所有车型免费搭载“上帝之眼”辅助驾驶系统,甚至涵盖售价不足1万美元的入门款车型。

这一敏捷应变能力,也在欧洲初现端倪。2025年一季度,比亚迪在欧洲(含英国)的销量已达3.7万辆,是去年同期的三倍。

但挑战仍在继续。Avyens首席执行官Tim Albertsen直言:“比亚迪非常认真在补课,但建立欧洲市场地位绝非一日之功。中国车企在中国做得再好,也不意味着在欧洲就能顺利复制。”

全球化之路,步步为营

从爆发式增长的中国本土市场,到节奏复杂、消费者偏好各异的欧洲市场,比亚迪正在经历一次关于“出海”战略的深度再思考。产品结构、组织架构与品牌语言的全方位调整,标志着这家中国制造商正逐渐从“技术输出者”向“全球运营商”迈进。

比亚迪的这场重启,不仅关乎销量,更关乎一家中国车企如何在全球主场上重新定义自己。

(编译:全球汽贸网 Yang)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